對教育與自我教育關系的再認識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view of "two as one" and the view of "juxtaposition" are two representative view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in the past.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ve dialectical relations, as a kind of social activities, self-education precedes education, as a tool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education is based on self-education. From the result of education, self-education is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作者單位】: 寧夏師范學院;
【基金】:寧夏師范學院校級重點項目(ZD2011006) 2013年度寧夏師范學院科學研究項目(YB201302)
【分類號】:G6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韓永紅;侯立新;;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辯證關系[J];教育評論;2010年05期
2 鐘蕓;;自我教育的概念及與教育的關系[J];教育評論;2011年06期
3 張曉靜;自我教育——當代學校教育的主題[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4 馮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沿;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桂玲;;工科高職院校學生應用文學習興趣淡薄分析及對策探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2 胡悅超;;對大學生功利主義傾向的幾點思考[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徐子芳;王金香;王慶平;;增強教學親和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張明晶;;80后青年語文教師的迷失與救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5 辜文林;賽樂;;我國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的素質(zhì)嚴重制約著基礎教育的發(fā)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6 袁利;;淺談素質(zhì)教育下“和風細雨”式的德育教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7 王婉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模式探索[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楊行玉;;對遠程網(wǎng)絡教育成本研究的多維反思[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王有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移動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10 苗培周;楊晶;王彤;;學研結(jié)合,培養(yǎng)和訓練高師學生科研能力[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松;吳超;;比較安全教育學的研究[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嘉毅;梁永平;;中國科學教育的文化使命[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景勤;;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玉生;;蘇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機制新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蒲生財;;中學化學教師如何通過課堂教學體現(xiàn)教材價值功能[A];甘肅省化學會成立六十周年學術報告會暨二十三屆年會——第五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6 余影麗;;關于教育人類學學科發(fā)展的若干思考——從教育人類學與人類學、教育學、民族教育學的關系分析[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何瑞雄;;審計實踐教學建設芻議——基于浙江省財會信息化大賽的思考[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沈會成;;學困生的轉(zhuǎn)化與預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9 張峰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道德選擇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策略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2011年)[C];2011年
10 董朝霞;張譯文;;黨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體系設計[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第二輯)[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房?;國家高等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吳洪富;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張國棟;中華武術現(xiàn)代傳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羅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學;2011年
5 劉會貴;基礎教育名師職業(yè)幸福的文化場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高文君;中學數(shù)學課堂探究水平的構建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汪麗梅;知識觀視域中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薛原;生命化教育視野下中學體質(zhì)健康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林成堂;教師的感情表演規(guī)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米廣春;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明智;高校新資助政策及其實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發(fā)軍;農(nóng)村學業(yè)不良初中生學業(yè)成敗歸因現(xiàn)狀及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高榮;高校旅游專業(yè)環(huán)境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林晗;從情感維度優(yōu)化高中物理教學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畢紅軼;新課程視域下的思想品德課生命觀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6 孟佳;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現(xiàn)狀思考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永春;初中小班化課堂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高麗艷;再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布白手法的運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白春屹;中學語文教師角色現(xiàn)代轉(zhuǎn)型思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冷寧;淺談中小學作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胡德海;論教育和自我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4期
2 張曉靜;自我教育——當代學校教育的主題[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3 班華;近十年來德育思想現(xiàn)代化的進展[J];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4 金志云;自我教育:方法與模式的探討[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惠瑩;論高校合并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0年01期
2 許明,張發(fā)建;東非三國大學與政府關系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J];閩江職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3 肖傳琳,龍兆修;大學生文化學習與做人關系淺說[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4期
4 武毅英;論民辦高等教育的產(chǎn)權關系[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5 袁飛,高冰;“兩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應注意的問題[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6 沈?qū)毥?正確處理高校內(nèi)部管理體制改革中的若干關系[J];山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7 梁梅娟,張旺清,張碧霞;“毛澤東思想概論”課教學中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8 龍銳,李景韓;大學素質(zhì)教育與創(chuàng)新教育關系之探討[J];機械工業(yè)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9 高昱;正確處理校園網(wǎng)建設中的幾個關系[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10 岳新風,閻紅梅;高校人文素質(zhì)教育與德育關系初探[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娟;;論大學生公民責任意識的自我教育[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冬;王俊安;;以雙贏為目標來調(diào)整導師和研究生的關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3 王建華;;保衛(wèi)組織在構建和諧校園中應處理好幾個關系[A];“完善安全防控體系 構建和諧校園”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4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專刊)[C];2008年
5 李晴;;精品課程建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唐輝;黃正泉;;論大學生自我教育對嫉妒的消解[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陳聞;袁磊;;研究生干部與研究生群體的自我教育[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8 周志強;邢寶君;;學生主體觀在高校學生組織建設中的實現(xiàn)[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付連真;;發(fā)揮學生自律會的作用是宿管工作的一種好方法[A];研究與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學生公寓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3年
10 張連達;邢寶君;葉玉清;王利福;劉紹偉;朱月明;呂明海;;高等工科院校優(yōu)教優(yōu)學的研究與實踐[A];2003年度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沈祖蕓;自我教育“占領”網(wǎng)絡制高點[N];中國教育報;2006年
2 梁文慧;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jié)合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6年
3 湖北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 柯志堅;探尋“8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記者 葉莎莎 通訊員 王虹英;“課間花絮”跳動自我教育音符[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柴葳;在自我教育中放飛夢想[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袁新文邋顏珂;聽,這自強不息的足音[N];人民日報;2007年
7 ;整體教育、開放教育、自我教育[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趙婀娜;授之以“漁” 受益終生[N];人民日報;2010年
9 李陳續(xù);大教無痕:自我教育的新境界[N];光明日報;2007年
10 樊戈斌;加強大學生教育刻不容緩[N];各界導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英麗;論學術職業(yè)與博士生教育的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劬;大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李福杰;大學文化視野下的大學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何曉芳;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市場化進程中的大學、政府、市場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崔恒秀;民國教育部與大學關系之研究(1912-1937)[D];蘇州大學;2008年
6 周志強;基于自我教育的本科生學業(yè)生涯管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1年
7 張紅霞;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亞杰;基于集成的學位質(zhì)量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波;論網(wǎng)絡條件下大學生的自我教育[D];武漢大學;2005年
2 程振紅;生涯教育視野下大學生自我教育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曉敏;高校精神成人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4 姚丹;大學生自主性的結(jié)構及發(fā)展特點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07年
5 滕海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D];鄭州大學;2005年
6 陳光軍;論研究生道德建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方雅靜;新時期高校班級集體建設的研究和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杜先偉;高校政工干部與大學生關系調(diào)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閆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家庭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10 趙萍;當代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期的師范生自我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301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43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