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計劃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的組織管理保障與政策創(chuàng)新研究
[Abstract]:Institutional mechanism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2011 Pla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somorphism structure, the principl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rom quantitative change to qualitative change is analyzed, and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and its cooperation mechanism, personnel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mechanism are put forward.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olicy innov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rom the aspects of subsidization mode, management system, talent training, capital investment and so on, including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mechanism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mechanism.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分類號】:G64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玉潔,凡富堂;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與高等學校管理體制改革[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2 王松山;試析我國高教兩極管理體制的構(gòu)建[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1995年01期
3 石磊;改革高校計算機房管理體制 加強理論課與操作課的結(jié)合[J];遼寧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4 高巖;;發(fā)展校辦產(chǎn)業(yè) 促進高教改革[J];教學研究;1998年03期
5 張樂天;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政策創(chuàng)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朱寶利;北京教育學院二級辦學單位管理體制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 劉湘玉;以院(系)為管理重心 提高高校辦學效益[J];南都學壇;2005年02期
8 王希文,鄭少鋒;我國高校校辦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5年08期
9 高桂林;來華留學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策略[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年08期
10 胡建華;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樹泉;;試論新形勢下高校膳食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A];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北京高校后勤飲食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3年
2 李秀英;鄭一淳;張志勇;胡寶貴;董利民;;專業(yè)式研究生教育管理體制初探——以霍普金斯大學為例[A];都市型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3 李陟;廖育榮;;從國外名牌大學經(jīng)驗談學院管理與組織機構(gòu)設計[A];第四屆中國青年運籌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1年
4 朱云杰;孫林巖;李明富;;論新世紀陜西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A];西部開發(fā)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2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封美琴;;論市場經(jīng)濟機制對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影響[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類[C];2003年
6 崔芳菊;;應重視溝通在高校后勤改革中的作用[A];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北京高校后勤飲食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3年
7 施鋼;;社會化大學生公寓管理模式的研究[A];研究與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學生公寓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3年
8 劉曉嵐;劉永紅;袁萍;;談高校學生檔案的科學化管理[A];齊魯檔案論壇——山東省檔案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會刊[C];2009年
9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后勤工作之中[A];實踐與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2年
10 崔芳菊;;應重視溝通在高校后勤改革中的作用[A];實踐與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武永召 李林德;河北省政協(xié)就大中專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提出建議[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2 記者 李衛(wèi)中 山西日報記者 賀鍇;山西籍大學生鐘情“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任麗梅;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改革教學管理體制[N];中國改革報;2004年
4 記者 肖錚;完善黨建和思政工作管理體制[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全國民辦高教委常務副主任北京海淀走讀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寶瑜;民辦高校管理體制應董、校分立[N];法制日報;2002年
6 記者 任麗梅;科技部:“十一五”期間大學科技園要達到80個[N];中國改革報;2006年
7 燕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體制保障[N];光明日報;2006年
8 浙江林學院 陳敬佑;建設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大學[N];浙江日報;2008年
9 記者 朱磊 張帆;西藏構(gòu)建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服務體系[N];人民日報;2009年
10 提英;內(nèi)部審計應成為高校反腐的“第一道防線”[N];中國審計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鐵;中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2 劉慧玲;兩岸高校財務制度之比較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學院;2004年
3 唐振平;當代中國大學自治管理體制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4 彭紅玉;政府激勵與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競爭[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李華忠;行政化與自主權(quán)[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曉峰;高校德育管理機制構(gòu)建及運行中的對策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蕓蕓;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2 黃瑩;美國州立大學總校管理體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3 彭曄;獨立學院管理體制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4 付卓犖;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管理體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陳妙玲;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近代化[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齊鹿坪;獨立學院的管理體制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周敏;高校實行“電子校務”的意義與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孫軍;市民社會理論視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楊富梅;高校后勤人力資本流失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黃華古;高等教育引入市場機制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612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36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