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病理生理學精品課程建設現(xiàn)狀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s in pathophysiology in China.Methods:The data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s in 105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1) The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s in pathophysiology was successful.47%(49/105)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5 national-level courses, 27 provincial-level courses and 17 school-level courses, 53%(56/105). The first four schools are 985 universities. They are the leading med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our country, and the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emonstration. By 2013, 39% (12/31) of the provinces in China had not completed the quality courses at or above the provincial level; while the national quality cours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outhern areas such as Guangdong Province,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vestment of funds. (4) Reiterated that the trend of light construction Only less than 29% (14/49) of the excellent course websites can run normally, and none of them can update the teaching contents synchronously.
【作者單位】: 武漢科技大學醫(y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研室;
【基金】:湖北省教育廳教學研究資助項目(No.2012229)
【分類號】:G642;R36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麗儥;張利軍;葉靜;劉欣;;以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推動病理生理學教學改革[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9年11期
2 曹學鋒;王生蘭;劉輝琦;劉杰;吳穹;;病理生理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10年05期
3 李艷;那曉東;吳偉康;;《病理生理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體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10期
4 徐玉梅;程樂森;;醫(yī)學倫理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基本認識[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7年01期
5 馬恒;王莉;余璐;于國亮;;在實踐性教學中創(chuàng)建生理學精品課程[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9年03期
6 梁翠茵;高春艷;聶珍貴;王姝;孫寶清;;高職高專藥理學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9年02期
7 王巖梅;李淑元;劉春華;;醫(yī)學高等職業(yè)教育病理生理學精品課程建設的體會[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9年11期
8 張曉紅;鄧漢武;;藥理學精品課程建設中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6年02期
9 羅開元;李波;楊嶸;趙泉;李曉剛;;外科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討[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S2期
10 萬德光;;論精品課程持續(xù)建設[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海鵬;孫魯寧;趙成海;于艷秋;;PBL教學法及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A];2005年中國病理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李揚;李峰;孫連坤;康勁松;王健春;孟艷;蘇靜;郭麗榮;;構建病理生理學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與實踐[A];2005年中國病理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殷蓮華;錢睿哲;金惠銘;;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需要的醫(yī)學衛(wèi)生人才——復旦大學病理生理學的教學改革[A];2005年中國病理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永明;王保華;魏蕾;李柯;歐陽靜萍;;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分析[A];2005年中國病理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何巍;趙勇;;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聯(lián)組教學模式的探討[A];2005年中國病理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中國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會議日程[A];中國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李振喜;;重視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質量[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8 姜德才;;機能實驗學——涵蓋生理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的實驗教材[A];中國生理學會第八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9 成秀梅;趙淑明;丁旭;姚曉光;王曉松;;《中西醫(yī)結合外科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A];第四屆第三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臨床教育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吳立玲;王程;徐海;劉利梅;劉俊昌;劉潔;;PBL教學方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實踐[A];2005年中國病理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田玉 寅朗;紅醫(yī)搖籃 八秩弦歌[N];遼寧日報;2011年
2 田玉 寅朗;紅色醫(yī)生的搖籃[N];健康報;2011年
3 北大醫(yī)院呼吸科教授 李惠薪;“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N];健康報;2009年
4 福建醫(yī)科大學黨委書記 鄭祖憲;醫(yī)學院校如何為臨床教學“補鈣”[N];中國教育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李婭飛;向社會輸送大量技術人才[N];商丘日報;2010年
6 馮逵;醫(yī)學院校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N];光明日報;2007年
7 張荔子;醫(yī)學教育完整性不能割裂[N];健康報;2006年
8 記者 胡其峰;醫(yī)學院校學生實踐能力亟待提高[N];光明日報;2008年
9 記者譚嘉;醫(yī)學院校新增11個特色專業(yè)建設點[N];健康報;2010年
10 記者 譚嘉 孟小捷;醫(yī)學院校被合并問題不少[N];健康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彭敏寧;某省醫(yī)學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性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黎健偉;數字化組織瓣的虛擬解剖學測量及其臨床初步應用[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柳亮;南寧市醫(yī)院衛(wèi)生技術人員參加繼續(xù)醫(yī)學教育的現(xiàn)狀、需求及動機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謙;江西省醫(yī)學院校醫(yī)學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2 婁偉;醫(yī)學院護生對災害護理的認知現(xiàn)狀及醫(yī)學院校開設災害護理相關課程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D];遼寧醫(yī)學院;2011年
3 王大朋;美國五所醫(yī)學院校整合課程實施的比較分析[D];復旦大學;2012年
4 錢珍珠;醫(yī)學院校人文素質公共選修課的現(xiàn)狀調查研究與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時瑾;基礎醫(yī)學學科綜合考試題庫構建與應用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師秀;新疆醫(yī)學院校醫(y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楊娟;民辦醫(yī)學院校實驗教學的變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孫強;貴州省屬醫(yī)學院校醫(y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2年
9 王貴勤;醫(y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張麗榮;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課程學生成績評價與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959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9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