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智庫建設的邏輯分析——基于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的探討
[Abstract]:Since 2005, the State Council has approved the establishment of 10 national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areas, which aims to encourage local governments to explore the endogenous reform model of bottom-up system,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solving common problem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utonomy of local government system innovation and the complexity of regional comprehensive reform objectively require the government to seek multi-domain knowledge support for decision-making.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local government knowledge collec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think tank in the system innovation of regional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area.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山西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院;
【基金】:2011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山西省高校與區(qū)域綜合配套改革互動研究”(2011302)
【分類號】:G6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換兆;郝壽義;;綜合配套改革與制度內生增長極模型[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劉寶存;威斯康星理念與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包亞軍;蘇共喪失合法性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2 王浩斌;;風險社會中的主體性原則及其倫理重建[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3 歐三任;;農村信息化進程中的政治安全風險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歐俊;李松柏;;農村醫(yī)療保障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0期
5 肖順武;;糧食安全預警機制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33期
6 包學雄;黎雄輝;;農業(yè)自然災害救助的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6期
7 王智杰;左停;;風險社會下市場經濟及農戶生計困境的思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8期
8 石春梅;朱平;;風險社會理論視域中的價值觀危機及其消解[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9 董韋;;“風險社會”理論與風險管理再造[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顧青;;和諧社會和社會風險的理性思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革;閻耀軍;;國內外公共危機管理研究綜述[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宋寶安;張一;;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控制物價促進穩(wěn)定的基本戰(zhàn)略[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梁華;;后現代主義文化視角——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理論綜述[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區(qū)基層民意機制的探索性創(chuàng)新——對鹽田區(qū)民意暢達模式的研究[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七輯2011)[C];2012年
5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區(qū)基層民意機制的探索性創(chuàng)新——對鹽田區(qū)民意暢達模式的研究[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6 張玉;唐良鳳;;論規(guī)制性公共政策執(zhí)行的可接受性——以中國“環(huán)境規(guī)制政策執(zhí)行”的歷史演進為分析文本[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7 何軍;;有效性:共產黨執(zhí)政體系的治理績效基礎[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8 周杰;楊望成;;行政問責與官員復出——中國政府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機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徐湘林;;政治發(fā)展、政治變遷與政策過程——尋求研究中國政治改革的中層理論[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元文明與公共政策”政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唐均;;構建和諧社會:社會政策的視角[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成;體育競爭情報及其對我國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衛(wèi)東;大學內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尚海濤;陜西省地方財政風險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5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李慧勇;周恩來與“文革”后期中央行政體制的重新整合[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雙雙;社會轉型期我國利益矛盾的政治協調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汪德榮;北部灣港口產業(yè)集群發(fā)展中的政府治理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畢圣潔;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合法性構成與獲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電光;技術風險評估中的觀念沖突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姚志剛;論我國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杜小麗;基于建構主義的生態(tài)移民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高琳;遼中南城市群環(huán)境風險治理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李典璋;網絡背景下行政權力運行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陳超;風險社會背景下政府責任追究機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楊梅花;網絡輿論監(jiān)督下的公開審判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杜俊濤,陳迅,雷森,王亞娜;增長極理論的模型化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2 賀國慶;從莫雷爾法案到威斯康星觀念——美國大學服務職能的確立[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3 李玉虹,馬勇;互動:技術創(chuàng)新與制度創(chuàng)新關系的理論比較[J];經濟學家;2001年01期
4 王兵;包含制度因素的廣東經濟增長模型及實證分析[J];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郝壽義;高進田;;試析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J];開放導報;2006年02期
6 祝樹金;賴明勇;聶普焱;;基于元胞自動機的技術擴散和吸收能力問題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6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冬林;地方人才的搖籃 區(qū)域經濟的引擎——論地方性高等學校作用的發(fā)揮[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梁賢艷;;地方高校人力資源開發(fā)路徑探析[J];人才資源開發(fā);2009年10期
3 楊潤勇;;影響地方高校發(fā)展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政策:回顧與分析[J];大學(學術版);2010年12期
4 蔣立杰;李俊林;;對地方高校與區(qū)域經濟互動發(fā)展的思考[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趙輝;;地方性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探討[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8年01期
6 張鳴;任元軍;;論化解地方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難題中的政府責任[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劉全利;李洪普;李恩;;以學科建設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9年11期
8 臧金燦;;影響地方高?蒲薪涃M的因素[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9 劉桂云;;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 提升地方高?萍紕(chuàng)新能力[J];中國高?萍寂c產業(yè)化;2008年09期
10 張煒;;統籌協調“四個關系” 推進地方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J];中國高等教育;2006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彭春燕;;地方高校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可持續(xù)服務[A];宜春市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夏再興;劉毅群;楊紅霞;;地方高校行政化與軟預算約束研究——以湖北省地方高校為例[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李倩;;地方高校與地區(qū)經濟協調發(fā)展的對策研究[A];第六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1年
4 曾上堯;郭麗君;;地方高校辦學經費短缺的現狀與籌措對策[A];首屆農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方一兵;;論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地方高校技術創(chuàng)新現狀[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6 時勝利;;地方高等學校招生宣傳策略研究[A];和諧高考 陽光招生——《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6年
7 莫少林;;重組地方高?萍剂α窟m應科技形勢發(fā)展[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8 單連良;;地方高校技術轉移SWOT分析[A];第五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暨研究會理事會論文集[C];2009年
9 唐明;;提升貴州省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思考和建議[A];第一屆貴州博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楊德禧;;淺談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創(chuàng)新與科研群體優(yōu)化戰(zhàn)略[A];亞洲人才戰(zhàn)略與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戰(zhàn)略論壇文庫[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黎大志;地方高校與地方政府協同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4年
2 董城;地方高校應明確定位務實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4年
3 北京聯合大學 張奕 龐明;地方高校怎樣國際化[N];光明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羅霞 陳云芬;潛心創(chuàng)新 厚積薄發(fā)[N];云南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王曉櫻 魏月蘅;應設立地方高校發(fā)展專項基金[N];光明日報;2010年
6 陳衛(wèi)平;地方高校應有所作為[N];文匯報;2004年
7 江西理工大學 葉仁蓀;辦好人民滿意的地方高校[N];光明日報;2009年
8 記者 李欣瑤;甘肅省新獲準兩個專業(yè)學位授予權[N];甘肅日報;2009年
9 寶雞文理學院教科所副教授 楊科正;地方高校發(fā)展規(guī)劃須瞄準地方需求[N];中國教育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趙鳳華 通訊員 鐘靜;地方高校探索學科建設的啟示[N];科技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制度障礙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呂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廷;社會資本視角下的地方高校協同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4 王志剛;論發(fā)展地方高?茖W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的制度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葉們;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彭紅玉;政府激勵與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競爭[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劉新躍;地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協同機制與政府宏觀管理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呂建榮;中國高?萍紕(chuàng)新能力的歷史與現狀[D];西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狄明明;大眾化背景下應用型人才需求對地方高校專業(yè)課程設置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范成祥;地方高校發(fā)展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琳;地方高校社會服務問題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4 徐臨陽;基于地域特色的地方高校特色學科建設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5 方一兵;我國欠發(fā)達地區(qū)地方高校技術創(chuàng)新界面研究[D];廣西大學;2002年
6 范倩;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7 劉洪;地方高校校內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構建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8 賈立亮;理工類地方高校區(qū)域服務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趙巧琴;非中心城市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白靜慧;地方高校應用網絡教學問題的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853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8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