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廣播電視學專業(yè)傳播學教學中的項目制方法探析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teaching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urses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and media integr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system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of communication, which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data arrangement and analysis, the ability of investigation, team cooperation and creative think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 study.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作者單位】: 淮陰師范學院傳媒學院;
【基金】:淮陰師范學院2011年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項目制全方位訓練》 2013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研究》(編號:2013JSJG131)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206-4;G6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濟華;;“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03期
2 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鋒;;文化 建筑 傳播——傳播文化學視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2 陳海燕;;外國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俞小和;;傳播學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4 陳自清;;論大眾傳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5 余月玲;;電視娛樂節(jié)目互動方式的傳播學思考——以《超級女生》為例[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宋玢璐;;影視劇對社會性別觀念的正面建構——從受眾接受的角度[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7 袁金龍;黃曼曼;;安徽省服飾傳播媒介的發(fā)展現狀及建議[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8 鄭碧強;;城市女性白領整容時尚消費的社會學解讀[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趙迪;王德海;;受眾本位論視角下的參與式農業(yè)推廣[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11期
10 程德安;;傳播學中的商標[J];中華商標;200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瑩;;博物館場館虛擬現實展示中的對話與反饋[A];創(chuàng)意科技助力數字博物館[C];2011年
2 暢引婷;;符號運用策略對女性主義傳播效應的影響——以父權制概念的意義闡釋為例[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魏婷;;煤礦安全信息傳播中的新思考[A];第一屆全國安全科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珊珊;;世界語與跨文化傳播[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下卷)[C];2008年
5 李建偉;;版權貿易中的編輯角色[A];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趙婧;;“讀圖時代”是真實存在還是擬態(tài)環(huán)境[A];中國編輯研究(2006)[C];2007年
7 魏玉山;;國外新聞出版國家監(jiān)管體制[A];中國編輯研究(2006)[C];2007年
8 于翠玲;;中國編輯學與西方媒介論的比較[A];中國編輯研究(2008)[C];2009年
9 羅以澄;夏倩芳;;他國形象誤讀:在多維視野中觀察[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10 孫信茹;;傳媒與民俗生活變遷——甘莊的個案分析[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下冊)[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仇賢根;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志輝;網絡條件下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鐘希明;介入公共場域的知識分子寫作[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董素青;消費電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君玲;網絡表達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7 徐艷;社會公正視角下的農民工報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黃永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肖芳;推進農村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龔茂富;青城派武術生存現狀及傳播方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尤永;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家庭消費中的意見領袖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區(qū)農村女性閑暇生活方式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鄭俊杰;我國網絡新聞專題探析[D];河北大學;2007年
4 趙廣香;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5 陳欣躍;新時代的電視媒體影響力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石實;隱秘的參與[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釗;體育組織在危機公關中的媒體策略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8 陳曼;我國體育學術核心期刊欄目設置與廣告經營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9 王芳;武術套路與跆拳道文化傳播比較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10 胡潔雅;耐克品牌文化傳播模式探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2 David H.Jonassen,鐘志賢,謝榕琴;面向問題求解的設計理論(上)[J];遠程教育雜志;2004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瑞芝;基于問題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信偉;肖殿民;;傳播學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探析[J];網絡財富;2010年15期
2 許瑩;;試論傳播學視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轉變[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期
3 ;數字[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04年21期
4 ;綿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J];當代文壇;2007年03期
5 ;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各專業(yè)(方向)簡介[J];裝飾;2008年02期
6 蔡依璐;;網絡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優(yōu)化[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20期
7 ;歡迎報考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J];考試(高考族);2008年02期
8 陳少波;;高校招生宣傳的傳播學解讀[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張江偉;李德芝;;從傳播學角度探究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途徑[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7年06期
10 周瑛;張夢濤;;傳播學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少波;;高校招生宣傳的傳播學解讀[A];和諧高考 陽光招生——《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6年
2 焦勇勤;;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A];海南省“人才發(fā)展與榮辱觀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李鳳木;;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在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與實踐[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陳栩;;影響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因素調查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明四新;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五周年[N];中華新聞報;2006年
2 ;我們在關心什么[N];人民日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仇方迎;我們怎樣培養(yǎng)新聞后備軍[N];科技日報;2005年
4 葉鐵橋;2003年中國新聞教育界大事回望[N];中華新聞報;2003年
5 葉鐵橋;務實創(chuàng)新 做大做強[N];中華新聞報;2003年
6 郝林邋何村;走進新農村[N];中華新聞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李美;人才是廣告業(yè)發(fā)展的關鍵[N];中華新聞報;2007年
8 記者 李美;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教育人才戰(zhàn)略合作伙伴項目啟動[N];中華新聞報;2007年
9 禹衛(wèi)華;上海交大媒體與設計學院 傳播學、影視藝術學成熱門 留學生超本國生[N];中華新聞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韓為卿 通訊員 李凌凌;歷經豫晉陜 行程六千里[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寧;媒介融合時代地方高校新聞教育人才培養(yǎng)[D];渤海大學;2012年
2 李京;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國西部高校全媒體人才培養(yǎng)初探[D];重慶大學;2012年
3 魏映映;媒介融合下獨立學院新聞人才培養(yǎng)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4 劉雷;傳播學視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5 王琴納;試論“五W”傳播模式運用于普通高校音樂教學的實踐意義[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文邦;我國編輯出版專業(yè)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涂鋼;輔導員在高校社團中的輿論引導功能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8 王冰娜;御宅現象:一位女大學生的敘事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朱景朝;傳播學視角下近代中國留學生西學東漸研究[D];新疆大學;2007年
10 楊俊朋;美、英、澳大學科學傳播教育發(fā)展現狀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345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3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