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背景下公民政治認同的培育
本文選題:新媒體 + 公民 ; 參考:《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6期
【摘要】:新媒體時代對公民政治認同的培育,對于增強社會主義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公民對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和分辨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新媒體既是政治認同的傳播樞紐和催化劑,同時也是政治認同的博弈場所。要以主題宣傳網(wǎng)站占領公民政治認同網(wǎng)絡陣地,以豐富的教育載體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度。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通過創(chuàng)新工作內(nèi)容與載體,不斷提升新媒體凝聚公民政治認同的能力,傳播正能量。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s' political identity in the new media era is of grea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the cohesion and attraction of socialism and enhancing citizens' sensitivity and resolution to multiculturalism. New media is not only the communication hub and catalyst of political identity, but also the game place of political identity. It is necessary to occupy the network position of citizens' political identity with the theme propaganda website, an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degree of politic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rich educational carrie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new media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olitical identity of citizens and spread positive energy by innovating the contents and carriers of work.
【作者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分類號】:G6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忠甫;;論基層的政治認同[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 孔德永;;政治認同的邏輯[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薛中國;;政治認同概念解讀[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孔德永;;當代中國社會政治認同問題研究芻議[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5 程波輝;;論構建現(xiàn)代政治認同的政治基礎[J];銅仁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6 袁其波;;政治認同的概念與特征初探[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楊勇;婁淑華;;論政治認同[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劉包產(chǎn);;當前中國政治認同問題研究述評[J];萍鄉(xiāng)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1期
9 胡岳鵬;倪大偉;;政治認同與利益表達相關性探析[J];前沿;2008年07期
10 姜國峰;李敏;;大學生政治認同趨向的放射與歸一要素解析[J];保山師專學報;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自強;;“創(chuàng)造性政治”視角下農(nóng)民政治認同的現(xiàn)代性轉(zhuǎn)換[A];全國博士生論壇“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農(nóng)村與農(nóng)民問題”論文集[C];2012年
2 周敏凱;;政治認同建構與和諧社會建設[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3 方旭光;;政治認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4 袁文偉;;擴大公民權利 強化政治認同[A];中國共產(chǎn)黨理論創(chuàng)新歷程與經(jīng)驗——陜西省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黨史分會場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薛中國;關于“政治認同”的一點認識[N];光明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白樂;學者建議 歐洲公民學習歐盟語言促進政治認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齊衛(wèi)平;當代中國政治認同的“接續(xù)”與“重構”[N];學習時報;2012年
4 黃鑄;中華民族應該堅持何種政治認同[N];中國民族報;2013年
5 曲阜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孔德永;動態(tài)理解政治認同與政治穩(wěn)定[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6 陳春燕 戴玉;提高大學生政治認同的新途徑[N];吉林日報;2010年
7 王岳川;精神對峙與價值滑動[N];中華讀書報;2002年
8 李欣宏 劉佳祥 田長春;信息化條件下心理動員面臨新挑戰(zhàn)[N];中國國防報;2008年
9 記者 姚學文;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 力戒形式主義[N];湖南日報;2009年
10 揚州市江都區(qū)法院院長 袁江華;核心價值觀促進法院科學發(fā)展[N];江蘇法制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戴均;當代中國轉(zhuǎn)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素華;對政治認同的功能和資源分析[D];復旦大學;2005年
3 孔德永;當代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政治認同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4 韓曉峰;大學生政治認同狀態(tài)模型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方旭光;政治認同的基礎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張國平;當代政治認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元修成;我國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8 薛中國;當代中國政治認同心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貝貝;社會轉(zhuǎn)型期中國公民政治認同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2 馬冰冰;論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政治認同建設[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程波輝;轉(zhuǎn)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璐;利益、制度與價值—政治認同的邏輯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孟令輝;城鄉(xiāng)政治認同比較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6 王志超;網(wǎng)絡空間中公民政治認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高雅;政治認同視域下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基礎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年
8 胡俊;西南邊疆民族地區(qū)村干部政治認同研究[D];云南民族大學;2015年
9 李海洋;非公有制經(jīng)濟組織從業(yè)人員黨的政治認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10 郎翠艷;當前大學生政治認同狀況的實證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156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11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