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涉農(nóng)高校人文社科繁榮與發(fā)展的思考
本文選題:高等學校 + 自然科學; 參考:《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13年10期
【摘要】:人文社會科學是社會文化傳統(tǒng)維持和更新的主要途徑,它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發(fā)展。通過分析涉農(nóng)高校繁榮與發(fā)展人文社會科學的作用、意義與必要性,總結(jié)以"三個結(jié)合"為主旨深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在此基礎上提出推進涉農(nóng)高校人文社科繁榮、發(fā)展的思路與對策。
[Abstract]: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re the main ways to maintain and renew social cultural traditions,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By analyzing the function,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deepening the research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the "three combinations" as the purport.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基金】:教育部項目: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特色專業(yè)建設(TS2406)
【分類號】:G6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積玉;;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趨勢探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潘照新;;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楊少波;;高等學校加強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的意義和措施[J];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18期
4 紀寶成;創(chuàng)新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莊偉卿;;論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辨證關系——以福州大學為例[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2期
2 邱均平;譚春輝;;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及評價現(xiàn)狀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莊偉卿;;論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同一性關系[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雷正良;;我作學術研究的體會[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5 楊競業(yè);姜曉麗;;論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的條件[J];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6 李華明;李莉;;制度創(chuàng)新:世界遺產(chǎn)法律保護的新思維[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余悅;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面對的十大問題[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12期
8 潘照新;;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9 霍焱;;財經(jīng)類院校對現(xiàn)代服務業(yè)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研究[J];南京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10 劉婧一;;視野與視角——談人文社會科學的創(chuàng)新[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彥;;順應趨勢,把握原則,多管齊下培育創(chuàng)新社會科學學科增長點[A];海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2013年)論文集(下)[C];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潘照新;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孫靜;論文科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宋唯娜;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評價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善峰;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實驗區(qū)的評估理論與指標體系[J];東岳論叢;2003年02期
2 王勤田;當代國際社會科學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J];河北學刊;1993年05期
3 趙筱媛,蘇竣;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中人文社會科學的作用及發(fā)展趨勢[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4 王重鳴;;心理學研究方法發(fā)展的幾個新特點[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3期
5 劉景泉;論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J];南開學報;2003年01期
6 金吾倫,王維;關于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統(tǒng)合的問題[J];理論視野;2001年05期
7 馬艷萍;人文素質(zhì)提高與高等教育關系探要[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高清海;;論哲學的發(fā)展問題[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6年04期
9 弓克;論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新趨勢[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1年04期
10 史念海;論西安周圍諸河流量的變化[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小燕;;認真貫徹“十七大”精神 全方位構建和諧校園[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肖國芳;彭術連;季波;;和諧社會建設中高校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策略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年11期
3 趙月東;;淺議高等學校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年01期
4 程翔章;;高等學校創(chuàng)收與構建和諧社會[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李周;;構建和諧社會對高等學校發(fā)展提出的新要求[J];湖北財經(jīng)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6期
6 王端軍;;和諧社會建設與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年02期
7 繆世林;;和諧視域中的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機制問題探析[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胡晉山;王本賢;林卉;;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高等學校和諧校園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9 田愛民;;加強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的理性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楊雪英;朱凌云;;論文化的多元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曉霞;王世明;;高校安全保衛(wèi)中的和諧芻議[A];北京市高教學會保衛(wèi)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07年
2 晁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大學生的誠信教育[A];北京高校政經(jīng)、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左崇良;;和諧社會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和諧發(fā)展[A];和諧高考 陽光招生——《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6年
4 王海倩;;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高校[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祝一鋒;;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理工院?萍冀逃c人文教育的整合[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教育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6 于蓮潔;;公開 公正 公平——高招錄取工作永恒的主題[A];和諧高考 陽光招生——《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6年
7 曹相生;孟雪征;鄭曉英;;創(chuàng)造教育的內(nèi)涵及在高校專業(yè)課教學中的實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8 杜月升;;知識生產(chǎn)與高等學校體制改革[A];2002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論壇: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體制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余秉和;;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高等學校財務監(jiān)督工作[A];中國建設會計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集[C];2000年
10 李勇;;高等學校成本結(jié)構與產(chǎn)出效率關系的實證研究[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金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化及其途徑[N];光明日報;2005年
2 王保華 關慧;高校定位應遵循市場規(guī)則[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3 記者 羅靜雯;我市兩重點學科列入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N];重慶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宋黔云;貴州大學國際化程度獲新突破[N];貴州日報;2009年
5 記者 盧彬彬;突出實踐特色 破解發(fā)展難題 務求取得實效[N];廣西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周曉東;建立完善高校“聯(lián)席會議制度”[N];江淮時報;2010年
7 記者 仝靜海;河北工大邁入國家重點建設高等學校行列[N];河北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張清;“樂山索瑪”南京綻放[N];樂山日報;2009年
9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傷寒教研室 曲夷;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研修見聞[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10 記者 李瓊燕 通訊員 宋薇娜;我省三部門聯(lián)合開展省級大學生骨干培養(yǎng)[N];陜西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通賢;高等學校貸款風險的控制與化解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楊同毅;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的生態(tài)學解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周倩;高?萍脊芾砣藛T專業(yè)化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朱天天;我國高校技術資源轉(zhuǎn)移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5 鄧岳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與勞動力市場的對接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6 童靜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學生工作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黎春嫻;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及其對價值觀影響的研究[D];上海大學;2009年
8 吳宏翔;市場經(jīng)濟中的高校組織演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馬煥靈;高等學校學生紀律處分糾紛及其處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金明浩;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中的知識產(chǎn)權制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毛發(fā)虎;當前我國高等學校安全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2 顧明高;和諧社會視野中高校職工團隊建設之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3 曲龍巨;基于和諧理念的高等學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4 廖劍;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培養(yǎng)探析[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5 宗華;和諧視野中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6 孫婷艷;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蔡寧;論“和諧”視野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8 夏正寶;高等教育對江蘇省和諧社會構建的作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煥成;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徐春雨;和諧社會視野下大學生道德人格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535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95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