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畸形消費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本文選題:當代大學生 + 畸形消費; 參考:《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摘要】:當今的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生活消費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但是部分大學生卻表現(xiàn)出了非理性的畸形消費傾向。為此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對大學生中的畸形消費進行了分析,認為影響他們畸形消費的社會心理因素主要有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消費主義、大眾文化以及群體心理等。
[Abstract]: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as a special consumer group, their living consumption has certain scientific rationality, but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shown irrational abnormal consumption tenden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bnormal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abnormal consumption are postmodernism, consumerism, mass culture and group psychology.
【作者單位】: 西南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孫璽,吳先鋒;大學生通信業(yè)務消費行為分析[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尹芳;談21世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黃發(fā)友,陳沙麥;對當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3年05期
4 胡娟;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飛;“利他行為”新解[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翟志文;法院調解場域的構想[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王雪梅,王德明;大學生常見的心理沖突及對策分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顏茵;當代中學生人際交往的表現(xiàn)、特點以及歸因分析[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5 趙建平;;自我概念研究述評[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6 胡詠梅;洪成文;;教育研究合作行為的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龐麗娟,胡娟;論社會化及其現(xiàn)代教育意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楊瑞;白凱;蔡平;;大學生旅游動機的因子分析——以西安市大學生為例[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1期
9 王文宏,許萍麗;網絡文化與文化霸權主義[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冉超鳳;高職學生性角色期待的調查研究[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葉忠;;當前畢業(yè)生就業(yè)預期過高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張艷潔;;現(xiàn)代廣告創(chuàng)意的游戲化傾向[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7年
3 趙伶俐;;當代中國青年審美價值觀實證研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啟文;企業(yè)理念的理性反思與實證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3 戚業(yè)國;民間高等教育投資的跨學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4 郭虹;中國動畫傳播狀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邱扶東;心理學范式的旅游決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周海波;現(xiàn)代傳媒視野中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劉衛(wèi)軍;我國職業(yè)體育與大眾傳媒互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8 戴俊潭;電視傳播與轉型期中國農民的意識現(xiàn)代化[D];復旦大學;2004年
9 廖宏斌;文化、利益與美國公共外交[D];外交學院;2005年
10 鄭崇選;鏡中之舞[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國來;中學教師教學效能感影響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2 王平;大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3 薛孝宏;論教學交往——理論的探究與現(xiàn)實的思考[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羅愛國;互聯(lián)網與青少年個性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向玉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劉鳳祥;現(xiàn)場作業(yè)系統(tǒng)績效綜合評價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7 李建中;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及其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8 王彥;走進課堂生活的無聲世界[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鄭思明;青少年社會網絡結構及其對人際關系影響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10 韓志霞;長春市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施應玲;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調查及分析[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2 楊麗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素質教育的切入點[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3 李永華,鄢慶豐;大學生活奢侈嗎?——武漢高校大學生“特殊”消費情況調查[J];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海濤;;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書育人;2011年24期
2 劉燕舞;趙秀青;;論高校如何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心理耐挫能力[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2期
3 盧共芳;;淺談高校圖書館與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J];教書育人;2011年18期
4 董坤;;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1年43期
5 陳基越;張夢琪;楊國輝;張文峰;;大學生感戴量表編制及其應用[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11年09期
6 江浩;吳振強;段振華;;某醫(yī)科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評分的關聯(lián)性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年07期
7 苗瑞;;淺談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8 黃海峰;;關于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綜合培養(yǎng)模式構建的探討[J];學理論;2011年22期
9 謝升文;;心理健康教育在當前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分析[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10 李佳;;關于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人格特征的研究[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巧英;高湘萍;;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模式研究——沖突行為[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周桂珍;曲金平;;現(xiàn)狀·原因·對策: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討[A];山東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首屆學術研討會獲獎論文選萃[C];1999年
3 周瑩瑩;張大均;;當代大學生職業(yè)動機結構及其發(fā)展特點[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孫健敏;高日光;周備;;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動機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石向實;陳曉慧;;當代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興趣和動機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6 黃希庭;張進輔;張蜀林;;我國大學生需要結構的調查[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7 陳慶良;傅麗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特點探析[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8 王國華;;當代大學生挫折心理的分析與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9 彭杜宏;王秀麗;;大學生內隱合作態(tài)度與外顯合作態(tài)度的比較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趙婭琳;張婷;沈君;;音樂心理教育與大學生心理素質[A];首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錢誠 劉雯;耿高鵬被追授為“舍己救人優(yōu)秀大學生”[N];江蘇教育報;2010年
2 江葦;大學生:你健康嗎[N];中國質量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李艷;成長,期待心靈“撫手”[N];福建日報;2008年
4 王建一;利用自我概念進行求職定位[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靜;當代大學生儒道傳統(tǒng)價值觀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鄭劍虹;自強的心理學研究:理論與實證[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劉建榕;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遲滯的探索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晨;當代大學生精神壓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賈巍;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蘇君麗;當代大學生孝道態(tài)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4 章鳳紅;當代大學生人格塑造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5 涂紅星;社會轉型期大學生多層文化心理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5年
6 陳希;網絡對當代大學生自我認知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7 柳丹;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及其培養(yǎng)路徑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12年
8 王萍;論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9 程家福;我國當代大學生挫折心理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3年
10 高韞芳;當代大學生角色人格之民主關懷[D];山西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162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1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