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核心使命及其演變研究:基于使命陳述中關鍵詞的詞頻分析
本文選題:高等教育 + 研究型大學 ; 參考:《復旦教育論壇》2013年01期
【摘要】:本研究以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2010年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分類體系中297所研究型大學為研究對象,采取詞頻分析法對大學使命陳述中的關鍵詞進行統(tǒng)計分析,揭示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核心使命。實證數據顯示,美國研究型大學有四大核心使命:研究與知識增長、教學與人才培養(yǎng)、公共服務與社會責任、國際化與全球視野。結合文獻梳理和理論推演,研究考查了美國研究型大學核心使命的表現形式及其演變的歷程和特點。
[Abstract]:In this study, 297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2010 were studied by the Carnegie teaching promotion foundation. The key words in the mission statement of the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and the core mission of the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y was revealed. The empirical data showed that the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had four major cores. Mission: research and knowledge growth, teaching and talent cultivation, public servic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tional and global vision.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oretical deduction, the study examine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core mission of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its evolu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產業(yè)經濟研究院;
【基金】:廣州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11Y101) 暨南大學第十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分類號】:G649.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雪蓮;;美國研究型大學職能發(fā)展演變的經驗[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2 李強;大學理念再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2期
3 曾滿超;王美欣;藺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國際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年02期
4 季誠均;關于大學理念發(fā)展的歷史考察[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5 陳超;;中美頂尖研究型大學校長就職演講內容的比較研究——基于詞頻統(tǒng)計的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8期
6 J.斯科特;;大學的使命:從中世紀到后現代的轉變[J];國外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7 趙可;史靜寰;;研究型大學在美國科技研發(fā)中的地位與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8 羅伯特·羅茲;常永才;;美國創(chuàng)業(yè)型研究型大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9 張勤;;詞頻分析法在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研究中的應用綜述[J];圖書情報知識;2011年02期
10 紀軍;當代美國終身教育的發(fā)展論略[J];外國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柳菊興;試論高校黨校在學校黨建工作中的作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田海洋;於榮;;論地方高校的大學精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于永華;;論教法、學法和管法改革[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王堯;普通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與辦學特色[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陳秀瓊;;邊疆地區(qū)高校實施國際化戰(zhàn)略的理性選擇——以廣西民族大學為例[J];安順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6 王義遒;;高等教育培養(yǎng)目標中的“博通”與“專精”[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孟遠;孟梅君;;關于大學人文教育困境的思考[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宋萑;康曉偉;;論大學教師學術創(chuàng)新力的基礎:學術綜合交叉能力[J];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9 孫明;;大學校園建設項目設計前期引入建筑策劃的必要性[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10 田陽;楊金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及啟示[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S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胡偉;;高校教師績效考核的問題與對策建議[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韓成英;;大學學術管理與行政管理關系及協(xié)調[A];首屆農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郝進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戰(zhàn)略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陳登福;中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王燕華;大學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房?;國家高等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吳洪富;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朱家德;權力的規(guī)制:大學章程的歷史流變與當代形態(tài)[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孫華程;城市與教堂:制度視野下歐洲中世紀大學的發(fā)生與演進[D];西南大學;2011年
10 鄧磊;中世紀大學組織權力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瑋瑋;校內住宿與校外住宿對大學生自律性影響的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袁昆明;在校大學生對高校服務滿意度調查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3 王勇;蘭州大學科技服務社會功能體系及其未來發(fā)展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郭紅軍;高等藝術院校公共選修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邵煥舉;“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6 范曉瀅;江西高校大學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7 郭秀花;高等院!耙匀藶楸尽苯虒W管理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8 李強;高等學校德育教育中的法律問題[D];山東大學;2010年
9 成瑤;高校第二課堂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10 徐衛(wèi)民;本科生科研道德規(guī)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強;大學理念再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2期
2 劉振天;關于大學理念的再思考——新中國高教改革發(fā)展道路的反思與展望[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3 沈志宇;;大學的理念與大學的科學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2年04期
4 張應強;現代化的憂思與高等教育的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5 王雁,孔寒冰,王沛民;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研究型大學的挑戰(zhàn)和機遇[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6 盧曉東;美國聯(lián)邦政府與研究型大學的發(fā)展[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7 查吉德;美國研究型大學的社會服務功能及實現策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劉群,張華平,俞鴻魁,程學旗;基于層疊隱馬模型的漢語詞法分析[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04年08期
9 王鑫;安東洪;姜麗;王洪軍;;影像診斷結論詞頻統(tǒng)計研究[J];吉林醫(yī)學;2009年07期
10 肖海濤;大學理想的哲學基礎[J];江蘇高教;2000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歷史·問題·改革[J];江蘇高教;2001年06期
2 賀亞蘭;李志祥;;研究型大學籌措辦學資金的思路與對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石生仁;李萬里;李世萍;;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的研究型大學精英教育理念構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3期
4 王莉華;;美國高等教育績效撥款政策——兩個州的案例比較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5 熊禮波;;大學的使命——基于人文精神的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年12期
6 索豐;;韓國“世界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計劃”評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7 李巖松;;研究型大學研究生事務管理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年06期
8 周美麗;;美國研究型大學跨學科組織運行及其啟示[J];教學研究;2011年04期
9 殷小琴,孔志洪;美國研究型大學崛起的原因與作用[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關穎婧;袁軍堂;;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改革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05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濤;郭健;;美國研究型大學支持創(chuàng)辦科技園區(qū)的歷史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趙韓強;趙樹凱;;中美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比較研究[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程家曦;;試論建設創(chuàng)新型大學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婁成武;;研究型大學管理模式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姚玲;周星;許愛偉;;試述研究型大學與培養(yǎng)高層次來華留學生[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6 王雪竹;;高校學生社區(qū)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淺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7 但昭彬;;簡析中央蘇區(qū)高等教育的辦學特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1)——中國革命根據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董節(jié)英;;建國初期高等學校的課程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段遠源;馮婉玲;;研究型大學教材建設相關問題思考[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10 高松元;;美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法治化:路徑、原則與經驗[A];第二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民辦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北京吉利大學教授 蔣國華;高等教育的全球趨勢:“1∶99”現象[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2 南開大學招辦主任 趙桂敏;研究型大學的招生目標和理念是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鄭瑤;“四喜臨門”春意鬧[N];重慶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秦繼東 任松筠;“就業(yè)難”,讓我們反思高等教育[N];新華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郭海方;謹防高等教育質量滑坡[N];河南日報;2010年
6 記者趙暉;加快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N];無錫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任荃 實習生 王禹;期待半數學生不愛“北大清華”[N];文匯報;2006年
8 周作宇;激發(fā)學術思考,,留下反思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中國人民大學 高笑寒 湖北大學 黃偉;尋求教學改革更大的突破[N];中國教育報;2010年
10 黃岡師范學院 李金奇;大眾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發(fā)展戰(zhàn)略[N];光明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兆宇;19世紀英格蘭高等教育轉型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張繼林;共軛動力系統(tǒng)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專業(yè)結構管理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與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盧晶;專業(yè)認證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5 崔愛林;二戰(zhàn)后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6 朱迎春;區(qū)域“高等教育——經濟”系統(tǒng)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7 何振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統(tǒng)化發(fā)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學;2008年
8 吳越;中國高校聯(lián)盟運行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謝俊;大學的學術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學;2010年
10 孟麗菊;基于生態(tài)位理論的大學—政府—市場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芳;美國研究型大學中的科技創(chuàng)新[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任巧珍;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策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賴志玲;美國研究型大學碩士水平教育實習探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陸偉;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yǎng)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5 郭彥瑞;論南北戰(zhàn)爭到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的美國研究型大學職能的轉變[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會蘭;美國高等教育認證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7 陳麗t
本文編號:17866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78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