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校理性德育視域下大學生的非理性因素培養(yǎng)
本文選題:理性德育 切入點:非理性德育 出處:《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年11期
【摘要】:在人的精神屬性中,包含著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它們共同構成了人的精神世界。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德育存在唯理性德育的弊端,即注重道德知識和道德規(guī)范的灌輸,關注大學生道德認知的發(fā)展,而忽視情感、意志、直覺、靈感、需要、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在大學生德性生成和發(fā)展中的作用,導致德育的實效性不強。實踐中,我們應當注重對大學生道德非理性因素的培養(yǎng),激發(fā)其道德需要,培養(yǎng)其道德情感,磨煉其道德意志,強化其道德信仰。
[Abstract]:In the human spirit attribute, contains the rational factor and the irrational factor, they constitute the human spirit world together.However, at present, some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disadvantages of rationalistic moral education, that is, to pay attention to moral knowledge and moral norm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gnition, and to ignore emotion, will, intuition, inspiration and need.The function of irrational factors such as belief in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 leads to the weak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In practic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irrational factors, stimulate their moral needs, cultivate their moral feelings, temper their moral will, and strengthen their moral beliefs.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分類號】:G6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俊;關注個體道德需要:提高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支點[J];現代大學教育;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高昕;當代大學生道德需要與道德教育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魯潔;教育的返本歸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4期
2 王嘯;“人是價值的存在”及其教育學意蘊[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3 夏湘遠;義務·良心·自由:道德需要三層次[J];求索;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貴生;;高校德育內在需求機制建設的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年19期
2 楊懷祥;;論高校德育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9年01期
3 丁玉霞;網絡對大學生道德的負面影響及高校德育的對策思考[J];蘭州學刊;2003年04期
4 胡昂;高校德育應重視學生非理性因素的作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3年06期
5 魯春霞;創(chuàng)造型人才培養(yǎng)與高校德育創(chuàng)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999年Z2期
6 曹廣輝;大學生道德知行錯位與德育方法芻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5年07期
7 黃永正;大學生道德知行脫節(jié)的原因及對策[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7年01期
8 魯春霞;創(chuàng)造型人才培養(yǎng)與高校德育創(chuàng)新[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9年04期
9 李進;;大學生道德生活人文性缺失及解決路徑[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年02期
10 ;市場經濟下高校德育面臨的問題[J];高校理論戰(zhàn)線;199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永廷;方濤;張雅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高校德育的主導性審視[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嚴建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高校德育創(chuàng)新[A];陜西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裴學進;;心理咨詢特質對加強與改進高校德育的啟發(fā)[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4 高鵬懷;;社會發(fā)展新階段高校德育主渠道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zhàn)[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劉濤雄;;素質教育下高校德育跨世紀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A];“面向新世紀的青年與青年工作”征文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張親霞;;西部大開發(fā)中高校德育價值理念的選擇[A];西部大開發(fā)與價值觀念更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李軍法;;以人為本:高校德育的新理念[A];人學論叢:第九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2007)[C];2007年
8 梅榮政;;加強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設的幾點意見[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鄭永廷;;新形勢下高校德育發(fā)展研究[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10 劉春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困惑與高校德育體系建設[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央民族大學 吳月剛 丁永為;影響高校德育實效性的因素[N];北京日報;2002年
2 陳達云;增強高校德育的實效性[N];光明日報;2002年
3 記者 趙秋麗;山東高校德育在“新”上下功夫[N];光明日報;2005年
4 王保良 龔曉會;用新理念打造高校德育亮點[N];光明日報;2003年
5 記者 戚海燕;首都高校德育將有創(chuàng)新發(fā)展[N];北京日報;2002年
6 森堡 王德;高校德育:把主旋律唱到網絡上來[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華北煤炭醫(yī)學院 朱方成 張碩;把以人為本貫穿到高校德育中[N];中國教育報;2005年
8 韓延明;貫徹《綱要》精神 強化高校德育[N];中國教育報;2002年
9 安陽大學社科系 張改娥;知識經濟時代的高校德育[N];中國信息報;2002年
10 鄭永廷;論高校德育的功能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耀臻;論大學生道德選擇教育[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鄭曉艷;農村籍大學生道德社會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張琰焱;網絡影響下的高校德育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朱煒;文化視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武敬杰;當代大學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吳丹;蔣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7 許瑞芳;社會變革中的中國高校德育轉型研究(1978-2005)[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陳中建;高校德育系統工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盡暉;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安世遨;大學生對話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翊華;大學生道德自我教育及高校德育創(chuàng)新[D];蘇州大學;2007年
2 王強;大學生道德接受的理論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3 吉玉嬌;宗教倫理與信教大學生道德行為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趙軍;大學生道德學習實施策略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5 蔡雯;和諧視域下大學生道德的審視與構建[D];西北大學;2012年
6 劉項超;先秦儒家道德觀與當代大學生道德塑造[D];長春理工大學;2012年
7 唐躍旺;“90后”大學生道德狀況及其教育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3年
8 尹寒;大學生道德認知現狀調查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9 尹寒;大學生道德認知現狀調查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蓋芳鵬;網絡對大學生道德的負面影響及教育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182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718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