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取向與工具選擇:新中國高等教育政策的嬗變與邏輯
本文選題:高等教育政策 切入點:政策價值 出處:《江蘇高教》2013年01期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政策經歷了三個不同的政策價值取向階段,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政策工具選擇:政治價值取向階段以權威性工具為主,包括直接生產、計劃供應、行政命令、政治動員等;經濟價值取向階段以競爭性工具為主,包括市場開放、成本分擔、資源重組、產業(yè)經營等;社會價值取向階段以激勵性工具為主,包括大眾教育、分散治理、質量提升等。之所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政策工具選擇,除政策價值具有根本性、決定性作用外,還受社會觀念、利益競爭、國際環(huán)境、路徑依賴等因素影響。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has experienced three different stages of policy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re are different policy tools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political value orientation stage is dominated by authoritative tools, including direct production. The stage of economic value orientation is dominated by competitive tools, including market opening, cost sharing, resource reorganization, industrial management, etc. Including mass education,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o on. In addition to the fundamental and decisive role of policy value, it is also subject to social concepts, competition for interests, and 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fundamental and decisive role of policy valu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Path dependence and other factors.
【作者單位】: 江蘇省政府研究室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
【分類號】:G64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包亞軍;蘇共喪失合法性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2 侯健;;言論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評論;2000年02期
3 崔金云;;合法性與政府權威[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4 毛振軍;;論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意的應然表達[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丁煌;李曉飛;;逆向選擇、利益博弈與政策執(zhí)行阻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張廣輝;;意識形態(tài)合法性面臨的困境及其超越[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2期
7 朱玉芹;朱丹鳳;;從“意見表達”環(huán)節(jié)入手化解公共沖突——以重慶“出租車罷運事件”為例[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6期
8 蔣政;;論馬克思主義的藝術化[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02期
9 張廣輝;;當前政治信任面臨的困境及戰(zhàn)略選擇[J];兵團黨校學報;2009年06期
10 吳桂韓;;現代政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向度[J];長白學刊;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區(qū)基層民意機制的探索性創(chuàng)新——對鹽田區(qū)民意暢達模式的研究[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七輯2011)[C];2012年
2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區(qū)基層民意機制的探索性創(chuàng)新——對鹽田區(qū)民意暢達模式的研究[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3 張玉;唐良鳳;;論規(guī)制性公共政策執(zhí)行的可接受性——以中國“環(huán)境規(guī)制政策執(zhí)行”的歷史演進為分析文本[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4 何軍;;有效性:共產黨執(zhí)政體系的治理績效基礎[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5 徐湘林;;政治發(fā)展、政治變遷與政策過程——尋求研究中國政治改革的中層理論[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元文明與公共政策”政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歐陽云玲;;大眾媒體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徑分析——以廣州垃圾焚燒事件報道為例[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彭國勝;;農民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觀體驗與政府信任的構建——基于貴州省的實證研究[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于洪生;;穩(wěn)定與發(fā)展:新中國在破解歷史難題中前行[A];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羅峰;;制度、文化與政黨權威:理論上的關聯[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10 郭國祥;郭曙巖;;全球化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權威的發(fā)展[A];政黨與近現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黨與近現代社會的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衛(wèi)東;大學內部重點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李慧勇;周恩來與“文革”后期中央行政體制的重新整合[D];南開大學;2010年
9 周W,
本文編號:16885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88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