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影響下的山西教育
本文關(guān)鍵詞:基督教影響下的山西教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本文以近代山西的教會教育和本土教育為研究對象,在綜合借鑒前輩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以文化研究的視角考察兩種差異很大的教育體系的關(guān)系,深入探討教會教育代表的西方文化和本土教育代表的山西傳統(tǒng)文化在交流過程中的抗拒與融合,并通過這一過程探討基督教影響下的山西教育,深入研究西方教育對近代山西教育改革的引導和示范作用。 本文共分五個部分,引言部分簡要介紹近代中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教育改革過程中的作用以及本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總結(jié)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其價值所在。 第一章主要研究傳教士對傳教手段的選擇和教會學校的角色轉(zhuǎn)變,主要考察面對中國社會現(xiàn)實,傳教士如何從主觀出發(fā)調(diào)整自己的工作與方法。出于宗教傳播的需要,許多傳教士最初不主張將教育當成教會的主要工作來做,而傳統(tǒng)的傳教方法又很難實現(xiàn)使中國人皈依宗教的目的。與此同時,部分傳教士卻用教育開啟了中國人皈依基督的大門。在成功實例的感召下,教會教育開始發(fā)展壯大。宗教傳播的需求使得初期的教會學校特別重視宗教教育。然而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推進,教會學校受到了來自中國新式學校的挑戰(zhàn),使得傳教士對宗教教育的熱情大減。而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也迫使教會學校盡量淡化宗教色彩,教會學校被迫轉(zhuǎn)變辦學思路,逐漸將自己的職能修正為適應中國社會需要的知識媒介的角色。 第二章探討教會教育作為異質(zhì)文化引起山西本土教育的一系列變革,及其在山西本土教育的抵抗和熏染下所做的改革。當外來文化與本地文化出現(xiàn)交流與融合,二者都會偏離自己原有的路線,逐漸融為和諧的一體。本章分別就山西本土教育和教會教育的轉(zhuǎn)變進行論述,用史料反應本地教育與教會教育抗拒、融合過程中各自的改變。 第三章探討教會教育作為外來文化對近代山西教育變革的示范及引導作用。雖然我們不能夸大教會教育的影響,但也不能忽視教會教育對山西近代教育的開創(chuàng)之功,及其代表的西方文化對山西傳統(tǒng)文化里封建糟粕的沖擊之力。教會教育給山西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首先是教育體系、教育內(nèi)容與教育目的的近代化,給山西帶來了西方先進的教育模式。同時,也擴大了教育范圍,除了為下層民眾創(chuàng)造受教育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讓女子也享受了同于男子的教育權(quán)利,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社會教育這一嶄新的教育形式,觸動了傳統(tǒng)人才價值體系的評判標準。這些變化引起的連鎖反應就是改變了山西的傳統(tǒng)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人才價值觀念。 結(jié)語部分對全文進行了總結(jié),重申教會教育與山西近代教育共同發(fā)展于近代山西特殊環(huán)境下的相互作用,肯定教會教育作為外來文化對山西社會近現(xiàn)代化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總之,山西近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教會教育的影響,如果沒有教會教育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山西教育近代化的道路也許要用更長的時間去摸索和完成。
【關(guān)鍵詞】:教會教育 山西本土教育 抗拒 融合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G527;B97
【目錄】: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引言12-18
- 第一章 近代來華傳教士對教育作為主要傳教手段的選擇18-28
- 1.1 近代來華傳教士對傳教手段的選擇18-21
- 1.2 教會教育從宗教傳播向知識媒介的身份轉(zhuǎn)變21-25
- 1.3 近現(xiàn)代教會學校在山西的發(fā)展25-28
- 第二章 山西本土教育與教會教育的碰撞與融合28-37
- 2.1 近代山西本土教育在教會教育沖擊下的變革28-31
- 2.2 教會教育在山西本土文化抗拒下的改革31-37
- 第三章 教會教育思想對山西近現(xiàn)代教育轉(zhuǎn)型的影響37-46
- 3.1 山西教育體制、教育內(nèi)容及教育理念的近現(xiàn)代轉(zhuǎn)型37-41
- 3.1.1 教育體制的近現(xiàn)代化37-38
- 3.1.2 教育內(nèi)容的近現(xiàn)代化38-40
- 3.1.3 教育理念的近現(xiàn)代化40-41
- 3.2 教育理念的轉(zhuǎn)變對女子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促進作用41-46
- 3.2.1 女子教育的發(fā)展42-43
- 3.2.2 社會教育的發(fā)展43-46
- 結(jié)語46-47
- 參考文獻47-50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50-51
- 致謝51-52
-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52-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保兄;;論河南近代社會教育[J];教育評論;2011年04期
2 方玉芬;;近代國人出國教育考察與中國教育近代化[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劉墉;;九點鐘的電話[J];百姓生活;2011年07期
4 余九林;;辛亥革命時期教育近代化的演進與改良[J];世紀橋;2011年11期
5 秦玉清;;論中國初等教育近代化的延誤[J];當代教育科學;2011年09期
6 唐曄;李楊;歐偉民;;貴族教育:滬港各有千秋[J];滬港經(jīng)濟;2011年08期
7 唐亞唯;;媽媽·老師[J];湖南教育(中);2011年08期
8 小妖UU;;懸崖上的紅絲巾[J];男生女生(金版);2011年04期
9 周志剛;;中國近代教會中學去教會化過程探析[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雷頤;;容閎——中國近代留學之父[J];留學生;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少榕;陳淑t$;;近現(xiàn)代閩南教會學校的發(fā)展與特點[A];廈門博物館建館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2 周曄;;教育近代化的積極推動力——中國近代教育學術(shù)團體之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馬征里;;江蘇教會教育淺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學教育、教會教育等)[C];2009年
4 江嵩;于洪波;;試論日本前近代的閉關(guān)鎖國與教育近代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五十年代接辦私立學校問題的例證——與《近代私立學校發(fā)展的反思》作者商榷[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李玉非;;建國初期的社會變革與教會學校的消亡[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李協(xié)京;;試析福澤諭吉啟蒙思想的特點及其對日本教育近代化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顧定紅;顧黃初;;教會學校的創(chuàng)建與近代中國職業(yè)教育的萌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學教育、教會教育等)[C];2009年
9 金燕;;圣約翰大學與中國近代教育改革[A];近代中國(第八輯)[C];1998年
10 孫新興;;青島市解放初期對舊教育機構(gòu)的接管與改造[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可;近代教會學校的興辦與教學[N];學習時報;2009年
2 記者 張水湘;醴陵潛伏百年“小耶魯”[N];長沙晚報;2010年
3 記者 陳敏;寧波三中迎來一百四十周年華誕[N];寧波日報;2008年
4 嘯天 編譯;澳大利亞校長壓力太大 教會學校首創(chuàng)一職二主[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潘繡文;提食盒走親戚 家鄉(xiāng)話拉家常[N];福建日報;2010年
6 靳羽西;最甜蜜的《甜蜜蜜》[N];中國文化報;2010年
7 新華社記者 張玉清 張汨汨;路在腳下:藝術(shù)家閻肅的人生旅途[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8 李 茂 編譯;英國中產(chǎn)家長的擇校貓膩[N];中國教師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李建文 劉璇 張金玉 特約記者 李國文;歲月如歌映丹心[N];解放軍報;2010年
10 李茂 編譯;澳大利亞:校長為什么那么難[N];中國教師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小丁;中美教育關(guān)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學;2007年
2 李占萍;清末學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3 王運明;1928-1937年山東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許慶如;變革與傳承:近代山東鄉(xiāng)村教育研究(1901-1937)[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唐曉娟;美國擇校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晴;清末民初新式體育的傳入與嬗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顏小華;美北長老會在華南的活動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學;2006年
8 楊蘭英;教會女子大學在中國社會的歷史演變[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孫廣勇;社會變遷中的中國近代教育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邢照華;西方宗教與清末民初廣州社會變遷(1835-1929)[D];暨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敦科;近代教會學?茖W教育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笑笑;基督教影響下的山西教育[D];山西大學;2010年
3 司徒秋芳;澳門教會學校與非教會學校中學體育教育比較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4 劉靜;新教華文教會學校的編譯活動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2年
5 李風;清末民初天津留學教育與天津教育近代化[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6 張慧杰;近代中國教會學校體育發(fā)展史研究(1840-1949)[D];蘇州大學;2010年
7 費曉蕾;簡述杭州蕙蘭中學的發(fā)展[D];浙江大學;2008年
8 李雪梅;1890-1920湖北的實業(yè)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鄒丹丹;近代中國東北基督教教會學校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趙紫峰;中日兩國教育近代化之比較[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基督教影響下的山西教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12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35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