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技術論文 >

高校心理委員共情團體輔導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5 10:34
  近年來高等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視,但是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卻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因此,高等教育學校培養(yǎng)具備一定心理知識與技能的在校學生擔任心理委員,以協(xié)助學校解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目前國內(nèi)對心理委員共情培訓這方面的研究還在探索階段,還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本研究旨在針對高校心理委員共情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并從共情的角度,編制出旨在提升高校心理委員共情水平的《高校心理委員共情團體輔導手冊》,采用手冊指導團體輔導領導者實施團體輔導,通過團體輔導提高高校心理委員共情水平。本研究采用人際反應指針量表(IRI-C)對云南省七所大學的1314名心理委員共情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了解目前心理委員的共情現(xiàn)狀;在對現(xiàn)狀調(diào)查結果和以往文獻梳理分析的基礎上,編制《高校心理委員共情團體輔導手冊》;選取云南師范大學的30名心理委員作為研究對象,使用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的準實驗設計,采用手冊指導團體輔導的領導者對實驗組進行為期8周的團體輔導,探究團體輔導對高校心理委員共情的干預效果,初步驗證手冊結構合理性、內(nèi)容的指導性、團體輔導方案的有效性和對實施團體輔導的指導作用。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高校心理委員共情水平... 

【文章來源】: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11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心理委員
        1.1.1 心理委員的概念
        1.1.2 心理委員的研究現(xiàn)狀
    1.2 共情
        1.2.1 共情的概念
        1.2.2 共情的測量
        1.2.3 共情的研究現(xiàn)狀
    1.3 團體輔導手冊
        1.3.1 團體輔導的概念
        1.3.2 團體輔導手冊的概念
        1.3.3 團體輔導手冊的研究現(xiàn)狀
第2章 問題提出與研究思路
    2.1 問題提出
    2.2 研究意義
        2.2.1 理論意義
        2.2.2 現(xiàn)實意義
    2.3 研究假設
    2.4 研究創(chuàng)新
第3章 高校心理委員共情的現(xiàn)狀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對象
    3.4 研究工具
    3.5 問卷施測
    3.6 結果統(tǒng)計與分析
        3.6.1 高校心理委員共情的總體狀況現(xiàn)狀
        3.6.2 不同性別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
        3.6.3 不同專業(yè)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
        3.6.4 不同家庭所在地方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
        3.6.5 是否獨生子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
        3.6.6 是否參加過心理委員理論培訓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
        3.6.7 是否參加過心理委員技能培訓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
        3.6.8 是否在班級上開展過心理輔導工作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檢驗
    3.7 討論
        3.7.1 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的總體現(xiàn)狀分析
        3.7.2 不同性別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分析
        3.7.3 不同專業(yè)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的差異分析
        3.7.4 不同家庭所在地方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分析
        3.7.5 是否獨生子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分析
        3.7.6 是否參加過心理委員理論培訓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
        3.7.7 是否參加過心理委員技能培訓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分析
        3.7.8 是否在班上開展過心理輔導高校心理委員的共情差異分析
    3.8 結論
第4章 《高校心理委員共情團體輔導手冊》的編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工具
        4.3.1 研究者
        4.3.2 質(zhì)性材料
    4.4 研究過程
    4.5 數(shù)據(jù)處理
    4.6 研究結果與分析
        4.6.1 手冊結構的形成
        4.6.2 團體輔導方案內(nèi)容的形成
            4.6.2.1 團體輔導方案主題的形成
            4.6.2.2 團體輔導方案內(nèi)容的確定
    4.7 討論
        4.7.1 手冊結構的形成分析
        4.7.2 團體輔導方案主題的形成分析
        4.7.3 團體輔導方案內(nèi)容的形成分析
    4.8 結論
第5章 高校心理委員共情團體輔導干預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工具
    5.4 研究對象
    5.5 實驗設計
        5.5.1 實驗設計模式
        5.5.2 實驗變量
        5.5.3 實驗處理
        5.5.4 無關變量的控制
    5.6 研究過程
        5.6.1 前期準備
        5.6.2 實施前測
        5.6.3 篩選被試
        5.6.4 實施輔導
        5.6.5 實施后測
        5.6.6 對實驗組被試班級同學進行訪談
        5.6.7 效果評估
    5.7 研究結果
        5.7.1 量化數(shù)據(jù)的分析
            5.7.1.1 實驗組、對照組前測得分的差異檢驗
            5.7.1.2 實驗組、對照組共情前后測增量的差異檢驗
        5.7.2 質(zhì)化資料的分析
    5.8 討論
    5.9 結論
第6章 研究總結
    6.1 研究總結論
    6.2 研究不足
        6.2.1 研究樣本的代表性不夠
        6.2.2 研究工具的針對性不夠
        6.2.3 團體輔導效果的主試效應檢驗不夠
    6.3 研究展望
        6.3.1 深入研究共團體輔導對其他地區(qū)高校心理委員共情的干預效果
        6.3.2 《高校心理委員共情團體輔導手冊》的完善推廣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張煉.  高教學刊. 2018(02)
[2]朋輩心理輔導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中的作用[J]. 任文芳,賈楠,鮑艷丹.  科教導刊(上旬刊). 2017(12)
[3]淺談高校心理委員的作用和培養(yǎng)[J]. 袁圓,林林.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7(25)
[4]臨床實習生共情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 張燕貞,張衛(wèi),伍秋林.  職業(yè)與健康. 2016(24)
[5]加強兒科護士共情培養(yǎng),提升優(yōu)質(zhì)服務品質(zhì)[J]. 宋華麗,李紅梅.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6(S1)
[6]共情能力培養(yǎng)對公德教育的啟示[J]. 海英,段興華.  內(nèi)蒙古電大學刊. 2016(03)
[7]高校心理委員隊伍建設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 趙謙.  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 2016(12)
[8]不同學歷護生共情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人格特征的相關性[J]. 朱宏銳,曾慧,呂曉凡.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04)
[9]高校心理委員的培訓與管理探究[J]. 馮桂梅.  中國市場. 2015(33)
[10]高校班級心理委員同理心調(diào)查研究[J]. 賴日生,盧歡歡.  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5(02)

博士論文
[1]家園溝通中幼兒教師共情研究[D]. 周紅.南京師范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共情能力對中職生同伴關系的影響及其干預研究[D]. 劉玉敏.河北師范大學 2017
[2]以考試預案為主的考試心理團體輔導的干預研究[D]. 吳倩雯.云南師范大學 2017
[3]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大學生共情、應對方式和人際關系的現(xiàn)狀及其關系研究[D]. 王慶洋.云南師范大學 2017
[4]初一學生考試心理彈性團體輔導干預研究[D]. 馬碧苑.云南師范大學 2017
[5]《初三學生考試心理控制感團體輔導手冊》的初步編制及應用[D]. 李玉書.云南師范大學 2016
[6]《初三學生復習應考策略缺乏型考試焦慮團體輔導手冊》的編制及應用[D]. 楊金萍.云南師范大學 2016
[7]共情訓練提升初中生人際關系的干預研究[D]. 郭志映.重慶師范大學 2016
[8]《初三學生考試心理正能量團體心理輔導手冊》的編制和應用研究[D]. 王友良.云南師范大學 2015
[9]共情訓練對小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影響[D]. 唐寧.湖南師范大學 2015
[10]共情團體訓練對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狀況的干預研究[D]. 張冬.東北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4966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34966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c6d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