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傳統(tǒng)教化之“風化”特征
[Abstract]:In ancient times, when school education has not yet been popularized, tradi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endow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athering",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one is "entry", which interferes with all things. That is, in addition to school educati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also infiltrates into the family and social life, thus forming an integrated influence at the social level; second, "volt", invisible. That is, the traditional enlighten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without saying and practicing from the details; third, it is "smooth" and adjusts its heart. That is, traditional enlightenment has the idea of "obeying" compounds.
【作者單位】: 重慶教育學院學生處;重慶教育學院通識教育部;
【分類號】:G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有英;中國傳統(tǒng)家訓中的教化意蘊[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4期
2 何雋;儒家倫理教化的一個考察與分析[J];浙江學刊;1994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寶紅;胡適中西文化觀的文化學基礎[J];安徽史學;2003年04期
2 王長坤,尹潔;全球化與文化多元趨同趨勢[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李曉明;王喜伶;;《朱子家訓》的現(xiàn)代文化教育功能[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4 徐偉;;對廉政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9期
5 鄭永華;;清代推行教化與治理民間教門之關系試探[J];北京歷史文化研究;2007年02期
6 劉樹曉;李智鋒;;淺談“文化認同”對高校班級管理工作的啟示[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7 馬振東;張曉義;;“闖關東”:近代山東移民與武術的傳播——文化傳播學的視角[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年07期
8 劉曉臻;;《吳越春秋》中的劍文化[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戴龐海;;冠禮起源于母系氏族時期考[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郭英;梁啟超先生對近代美國圖書館的認知[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鄭永華;;清代推行教化與治理民間教門之關系試探[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史專題研究[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何軒;儒家文化與晚清新小說的興起[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陳志勇;唐宋家訓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4 潘西華;“文化領導權”:無產階級政權合法性的基石[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5 扎亞;漢蒙教育類成語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李潔;變遷、互動與交融[D];蘭州大學;2009年
7 潘峰;“同根同源”的文化展演[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8 程天芹;王先謙的外國史地著作述論[D];復旦大學;2009年
9 江凈帆;空間中的社會教化[D];西南大學;2010年
10 薩礎拉;蒙古族當代話劇文學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義清;儒家倫理文化現(xiàn)代化發(fā)展初探[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2 魏明云;論墨學中絕的組織因素[D];河南大學;2006年
3 李明明;中國古代雅樂文化分期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4 汪甜;《顏氏家訓》和傳統(tǒng)人文教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安穎俠;漢代家訓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董柏林;鄉(xiāng)野精英與教化威權[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張曉敏;《溫公家范》主體思想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8 馬振東;“闖關東”:近代山東移民與武術的傳播[D];吉林大學;2009年
9 于蕾;屯堡家庭教育中家訓的價值分析[D];西南大學;2009年
10 張連鋒;論中韓文化交流的發(fā)展[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珂;;淺談回族倫理道德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及其現(xiàn)代意義[J];學理論;2011年22期
2 歐秀花;張睿祥;;土遺址防風化加固效果評價指標綜述[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王燕;;倫理學視角下的食品安全生產問題[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4 秦曉芳;;把優(yōu)秀倫理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重頭戲[J];大家;2011年14期
5 混世魔王;高跟鞋;;僵尸鎮(zhèn)[J];男生女生(金版);2007年12期
6 石子卉;;掬水留香[J];青少年日記;2008年05期
7 徐建西;;閱讀大師[J];小作家選刊(作文素材庫);2011年06期
8 趙迎慧;;加強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幾點思考[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2期
9 石磊;;多少青春不再有[J];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11年05期
10 韓大林;;教育即信仰:何以可能[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豐存斌;;服務型政府與公務員倫理道德建設[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代麗萍;陳隨清;董誠明;;風化羚羊角的鑒別研究[A];第十屆全國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黃國祥;盧巧援;;用分形分析(Fraetal analysis)研究巖石的斷裂破碎和風化[A];第三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選集[C];1992年
4 袁傳勛;;亳州花戲樓磚雕現(xiàn)狀分析及保護設想[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梁丹丹;張兆干;;貴州普定碳酸鹽巖上覆松散堆積物的沉積環(huán)境初探[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東;;對粘土巖類圍巖類別劃分的幾點思考[A];貴州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鄭梅;;精神科護理倫理道德的獨特要求[A];河南省精神病學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6年
8 董柏林;黨寧;;恪守與超越:明清士紳教化的雙重取向[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王崗峰;;揚棄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重建新倫理文化[A];傳統(tǒng)文化與先進文化構建[C];2004年
10 田力;;各類稿件存在問題分析及投稿要求[A];河南省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暨重癥監(jiān)護技術培訓班資料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欒玉華 李輝;春風化春雨 法外有情天[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1年
2 蒙輝;傳統(tǒng)教化可行嗎?[N];黑龍江日報;2005年
3 黃俊東 鄭立更 王淑玲 董俊魁;清風化雨潤心田[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劉成群 湯潤清;“文”風化雨潤無聲[N];河北日報;2002年
5 劉錚;古希臘風化拾遺[N];中華讀書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王覓;《風化成典》:“美人之美”的實踐之作[N];文藝報;2010年
7 記者 楊曉暉 通訊員 王學剛;春風化春潮 惠農景色新[N];駐馬店日報;2010年
8 洪俊嶺;捐獻造血干細胞需遵循倫理道德規(guī)范[N];光明日報;2006年
9 李東生 本報記者 趙忠生 肖福恒 張曙光;永不風化的“橋梁”[N];人民武警;2008年
10 記者 黃啟源;新風化雨潤物無聲[N];雅安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穎;從評價體系看商業(yè)評論中態(tài)度意義的實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2 馮昊青;基于核安全發(fā)展的核倫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3 李曄;倫理規(guī)范的“基礎”問題[D];中山大學;2010年
4 李建國;教化與超越:中國道德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嬗變[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林華;通道侗族倫理道德傳統(tǒng)及其現(xiàn)代轉化[D];中南大學;2007年
2 王秀卿;克隆人技術的倫理道德思考[D];成都理工大學;2008年
3 沈娟;科技創(chuàng)新的倫理學思考[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4 吳占杰;湘西苗族古歌的倫理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5 張曉s,
本文編號:2507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507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