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基于女大學生心理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以廣東女子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female students in Guangdong Wome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iv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adhere to five prerequisites. To construct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from four systems,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five links.
【作者單位】: 廣東女子職業(yè)技術學院科技處;
【分類號】:G4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涵義;;淺談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J];前沿;2007年01期
2 ;以真人教育為主線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06期
3 ;扎實、有序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3期
4 曹輝;簡論教育模式的內涵與實施[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5 張繼有,周美茹;國外高職教育模式的分析與借鑒[J];教育與職業(yè);2005年05期
6 張海育;教育模式之我見[J];青海師專學報;2005年01期
7 張群;趙鵬;;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個支柱”——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理順的四個環(huán)節(jié)[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11期
8 徐龍;吳衛(wèi)東;;淺議中學心理健康教育[J];承德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秦德君;教育的靈性[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07期
10 徐曉芳;郭德華;周群;;論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轉變[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臧超英;;給學生提供健康發(fā)展的教育空間[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劉杰;樸在林;付立思;;機電一體化的發(fā)展現狀及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3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A];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論文集[C];2004年
4 于得溟;;以課題為先導,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羅寬讓;;想像、探索與創(chuàng)造[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6 陳傳偉;成虹;;以素質培養(yǎng)為基礎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A];2001中國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1年
7 劉春惠;李秀峰;黨傳升;;理工融合教育模式的研究基礎與調研分析[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王盤永;;創(chuàng)新與成功——論地理學科的創(chuàng)新模式[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9 ;中國政法大學[A];北京高教學會心理咨詢研究會2006年學術研討與工作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6年
10 楊大剛;張亞志;;關于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范紅奕;建華區(qū)創(chuàng)新讀書教育模式[N];黑龍江日報;2010年
2 記者 張晶;僵化的教育模式和科技機制急需改變[N];科技日報;2009年
3 大慶職業(yè)學院 李繼鵬 豐立彥;高起點構建“鐵人教育模式”[N];大慶日報;2008年
4 記者 運主倫;金鐵集團原料車間創(chuàng)新安全教育模式[N];金昌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劉成根 通訊員 任建忠;江陰教育模式離石科學復制[N];山西經濟日報;2010年
6 王宏彬;河南鄭州推出一人雙職教育模式[N];中國改革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李愛華 實習記者 李娜;不妨以多元眼光看中西教育模式異同[N];科學時報;2006年
8 周里;“一帶六”宣傳教育模式顯成效[N];定西日報;2007年
9 王韶冉;國外教育模式仍被看好[N];福建工商時報;2008年
10 陳高鵬 白雪;教育棋盤:以人為本[N];中國貿易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敬;兩種英語教育模式下的幼兒英語pro-drop參數建立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席佩亞;價值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王金霞;河北與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D];河北大學;2006年
4 王占寶;促進學生“充分發(fā)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趙昌木;教師成長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艾力·伊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視野中的“維漢”雙語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7 寶樂日;土族、羌族語言及新創(chuàng)文字在學校教育領域使用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8 劉洋;中國農村社區(qū)教育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年
9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范庭衛(wèi);教學過程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賽揚;我國教師教育模式發(fā)展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2年
2 張欣;職業(yè)中專數學教學問題及其對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3 宋麗娜;大連市鄉(xiāng)鎮(zhèn)職業(yè)技術教育模式與布局[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4 馬光遠;中美法律教育比較研究——兼論我國法律教育模式的重構[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5 賴艷;論以教師專業(yè)化為導向的教師教育模式建構[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慧;村落視野中的民族教育嬗變與區(qū)域文化適應[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晶;中美兩國天才兒童教育模式比較[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肖文志;中學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孫平;我國高等教育模式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4年
10 孫竟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4313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431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