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放課后學!碧轿
本文選題:放課后學校 + 課程與教學 ; 參考:《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摘要】:"放課后學校"是當今韓國國內正在嘗試實行的一種新型教育福利政策,不僅能有效抑制私立民間教育輔導機構的泛濫,減輕學生學習和家長經(jīng)濟負擔,還為構筑韓國社會公平教育體系、形成以各個學校為中心的社區(qū)終身教育體系提供了發(fā)展的現(xiàn)實道路。
[Abstract]:"School after classes" i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al welfare policy that Korea is trying to carry out at present. It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curb the proliferation of private educational and counseling institutions, but also lighten the students' study and parents' financial burden. It also provides a realistic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quity education system in Korea and the community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centered on various schools.
【作者單位】: 深圳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系;
【分類號】:G531.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韓國如何減緩中小學生課外補習熱[J];校長閱刊;2007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朵;對“有償家教”中不同角色的心理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曉諭;中國需要自己的課程與教學觀[J];人民教育;2004年11期
2 汪霞;我國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年01期
3 馮茁;課程與教學分離的根源[J];早期教育;2003年08期
4 徐繼存;走向哲學的課程與教學研究——讀張楚廷先生的《課程與教學哲學》[J];當代教育論壇;2004年11期
5 ;世界課程與教學新理論文庫[J];上海教育;2005年10期
6 田良臣;;“教育·課程與教學”欄目主持人語[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張華;課程與教學整合論[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8 陳雪瑩;建構審美化課程與教學策略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18期
9 田良臣;;“教育·課程與教學”欄目主持人語[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10 楊啟亮;;追求合適:課程與教學變革中的“同”與“異”[J];幼兒教育;2007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秀華;;論《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進展、問題與前瞻[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體育專輯)[C];2006年
2 林圣日;;當前韓國政府的改革:現(xiàn)狀和前景(英文)[A];“全球化與人的發(fā)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金慶花;施俊法;唐金榮;;韓國海外礦業(yè)資源開發(fā)戰(zhàn)略的啟示[A];第六屆世界華人地質科學研討會和中國地質學會二零零五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蔣國琴;;小學《品德與生活》課應轉變的幾個觀念[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5 曹光喬;王彬;張宗毅;;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qū)水稻機械化發(fā)展及借鑒意義[A];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6 鄧澤宏;劉東興;丁宇;;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中的政府作用淺析——臺灣、新加坡、韓國政府實踐述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0年年會暨“知識經(jīng)濟與政府管理”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7 ;中國(北京)美林科技有限公司簡介[A];新疆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8 王鵬飛;;韓國經(jīng)濟的比較優(yōu)勢及發(fā)展趨勢[A];新形勢下的對外經(jīng)貿合作——新形勢下中國與日韓經(jīng)濟技術合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史建斌;;韓國核能力[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C];2005年
10 許紅梅;;走向開放的課堂——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蔡成剛 李威威;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的改革 減輕小學生課下負擔[N];今日信息報;2010年
2 袁彬;站在課程與教學研究的前沿[N];中華讀書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郭銘;新世紀教師應該強化哪些能力[N];中國教育報;2008年
4 林琳 崔靖;全市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工作會議召開[N];淄博日報;2010年
5 顧金俊;韓國政府能否樂觀到底[N];經(jīng)濟日報;2003年
6 本報記者 楊西民;美林緣何火起來?[N];寶雞日報;2005年
7 ;美林給予和黃“中性”評級[N];中國證券報;2008年
8 記者 張紅艷;全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工作會議在我市召開[N];菏澤日報;2009年
9 高亮 編譯;美國銀行和美林(上)[N];中國保險報;2010年
10 記者 李景朝 楊麗;華安與美林擬成立合資證券公司[N];中國證券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靳瑩;結構主義視角下的化學概念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2 戴世雙;韓國政府統(tǒng)一政策史研究[D];延邊大學;2003年
3 陸真;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雪梅;中學向量課程與教學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成新;整合與重構:技術與課程教學的互動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杜曉萍;全納學校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全信子;中國朝鮮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馬開劍;普通高中技術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明宏;校長課程領導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楊子秋;以校本課程領導促進學校改進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衛(wèi)平;我國中小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實驗20年之回顧與反思(1979—1999)[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尹繼東;中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顧彬彬;國際文憑項目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仁_g;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背景下的大學公共英語課程與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智明;中學函數(shù)課程與教學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張海彬;設計專業(yè)造型基礎課程的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薇;大學優(yōu)秀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樸林;試論韓國政府在科技發(fā)展中的作用[D];延邊大學;2003年
9 楊成;高師美術教師教育系統(tǒng)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10 金禪智;韓國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954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095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