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演進的若干文化特征
本文選題:中國 + 教育思想; 參考:《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摘要】:教育思想是隨社會文化在時空中的變遷而變遷的。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是社會文化時空變遷的必然結果。從文化的視角研究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演進的特征,對于開拓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研究的新領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thought is changed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culture in the time of time . The unbalance of ancient Chinese educational thought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change of social culture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ancient Chinese educational thought are studied .
【作者單位】: 天水師范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
【分類號】:G40-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韓茂莉,胡兆量;中國古代狀元分布的文化背景[J];地理學報;1998年06期
2 劉成紀;;關于地域文化研究的三個問題[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屈桂春;戚少琴;;學習型社會中的為師之道[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詹蘇杭;劉婷;;試論高職應用寫作的項目式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3 王全樂,申衛(wèi)革;試析《學記》中的主體教學觀[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4 肖洋,李芳;如何在雙語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楊守寶;啟發(fā)與助產—孔子與蘇格拉底談話法的比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年08期
6 胡舒云;《學記》教育思想二則[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7 史俊;;以孔子體育教育思想為鏡,觀中國教育思想中輕體的痼疾[J];搏擊(體育論壇);2011年01期
8 關偉;辯證法的編輯理想與精神特征[J];編輯之友;2000年02期
9 魏軍蘭;論書院的教學特點及對研究生培養(yǎng)的借鑒意義[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10 丘偉忠;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對體育課堂教學的啟示[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張樂群;;試論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唐藝嘉;;淺談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途徑[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3 周小李;;新中國教育方針之“血脈”與“靈魂”溯源[A];湖南省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共運史學會2009年年會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顏建忠;;體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5 郭齊家;儲朝暉;;儒學與中國大學精神[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三)[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景書;中國古代農業(yè)教育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年
2 熊瑜;朱熹倫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3 李革新;舍勒的人格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金龍;教育公正新解[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瑜;明清士紳家訓研究(1368-1840)[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涂敏華;歷代都邑賦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研;抗日戰(zhàn)爭時期四川省的社會教育[D];四川大學;2007年
8 陳文華;老子思想的教育價值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諶安榮;闡釋與反思:《學記》教學哲學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秀英;先秦時期的教育與《詩》教[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盛男;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倫理思想探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彭原;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拓展[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高亮亮;新疆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琳;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為本”原則[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梅蕾;隋唐童蒙教育文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陳美英;中華傳統(tǒng)道德與當代學校道德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張愛華;計算機與中學教學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8 孫卓華;21世紀我國理工科高校人才培養(yǎng)德育對策[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9 張艷華;我國學校體育思想流變及大學體育課程演進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曉梅;對當代教育思想的比較與我國教育發(fā)展的構想[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燕;徐繼開;;論馬克思的灌輸理論對高等教育的指導意義[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03期
2 張瑞萍;;“X男/女”詞族探微[J];長春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3 張信飛;;學業(yè)不良學生心理的矛盾性及其教化方法[J];青年文學家;2011年15期
4 高磊;;清人編斷代宋詩選本的時間不平衡性[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陳淑員;;文以載道,綻放語文之花[J];新課程學習(下);2011年06期
6 劉泰周;《弟子職》給我們的啟示[J];中小學管理;1997年11期
7 曹延壽;;非智力因素在差生轉化中的積極效應[J];學周刊;2011年04期
8 楊蘭生;張鴿;;1999年中國甲A足球聯(lián)賽技戰(zhàn)術運用探析[J];體育科學;2001年05期
9 劉和文;;清詩總集地域性特征考論[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范琳琳;;基于聚類分析方法的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分層教學的探索[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秉德;;《李廉方教育思想研究》序[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歐陽玲;張淑蘭;林蓓;;外陰鱗狀細胞癌組織中染色體的不平衡性[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3 王鑫;;奧斯特的物理實驗教育思想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馬秋帆;;《雷沛鴻教育思想研究》序[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翁春;;試析中古-m尾韻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發(fā)展的不平衡性[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包國慶;;教育史研究中的方法論智慧——韋善美先生倡導雷沛鴻教育思想研究中的系統(tǒng)方法論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7 汪灝;;雷沛鴻教育思想研究概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吳義剛;;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的內涵及其現(xiàn)實意義——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宏觀經濟發(fā)展成就的反思[A];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哲學學會專場——“科學發(fā)展觀與安徽崛起”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宋恩榮;;借鑒楊賢江教育思想,推動新時期教育改革——楊賢江教育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致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徐建平;;關于毛澤東教育思想研究的信息概述[A];高校信息文獻開發(fā)與利用——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第6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韓雪萌;我國城商行改革取得六大成效[N];金融時報;2006年
2 見習記者 禹躍昆;北京霍懋征教育思想研究會成立[N];中國教育報;2011年
3 廣陵宣;咬定目標確!半p過半”[N];揚州日報;2009年
4 陳潔;楊憲益:教育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精神與人[N];解放日報;2005年
6 陳克新;今年生產資料市場趨勢展望[N];現(xiàn)代物流報;2008年
7 無暇;不在危機中升級,,就在危機中消亡[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8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 陳克新;不確定因素激增 價格劇烈波動[N];國際商報;2008年
9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石中英;被長期輕描淡寫的一種智慧[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本報評論員;全民參與優(yōu)化城鄉(xiāng)環(huán)境[N];江陰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虞吉;民國教育電影運動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王燕曉;毛澤東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
3 陳文華;老子思想的教育價值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钷;發(fā)動機平衡控制的關鍵技術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郭梅;供應鏈物流供需不平衡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6 張愛勤;會通中西 融貫古今[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哲;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7年
8 陳曉榮;民國小區(qū)域流通貨幣及鄉(xiāng)土幣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許劍峰;空間與政策的規(guī)劃協(xié)同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10 龍先瓊;近代湘西的開發(fā)與社會變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志國;江澤民軍校教育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2 陳婷;王充教育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白金祥;羅素的教育思想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龔海霞;徐特立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5 李為民;托馬斯·杰斐遜教育思想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8年
6 宛姝;士大夫·科學家——徐光啟教育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劉建佳;江澤民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郭麗平;現(xiàn)代教育家盧作孚的事業(yè)與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9 王洪軍;宋恕教育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楊冰;宋代原創(chuàng)性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50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95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