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教育思想觀念的演變史——論楚簡中“教”字的幾種寫法
本文關鍵詞: 楚簡 “教”字 教育思想 出處:《中國文化研究》2010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新出楚簡中的"教"字多寫作"■"或"■",很少今天從"■"從"攴"的寫法。"教"字的寫法是否從"攴",是與使用者的教育思想觀念密切聯系的。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教"字都是從"攴"的,這是因為在中國的西周早期、特別是商代,認同的是一種"政教合一"的教育思想觀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流行的主要是一種溫和地開導、教誨和視民如子的教育思想觀念,故其使用的"教"字基本上都不從"攴",即不是一種訴諸于行政命令的教育思想觀念。
[Abstract]:In the newly produced Chu Bamboo slips, the words "teach" are often written "or", rarely today from "from" to "Wu". Whether the word "teach" is written from "Li"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al ideas of users.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and teaching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al ideas of the users. The word "teach" in the Jin Dynasty is all from "Wu". This is because in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Shang Dynasty,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 was recognized.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Chu was popular mainly for a mild enlightenment. The teaching and the educational idea which regards the people as a son, so the word "teach" used by it basically does not follow "Li", that is, it is not a kind of educational idea that appeals to the executive order.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G40-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良平;從原始思維看《詩經》興體詩的文化底蘊[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張勁秋;《論語》何晏注訓詁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李先華;《說文段注》詞義考釋論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范立舟;“宋學”風貌的全新展示——評《中國學術史·宋元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5 王丹;;帶指事性質的象形字與指事字辨析[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6 呂建輝;《說文解字》訓釋語中雙音詞初探[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楊乃喬;比較視域與比較文學本體論的承諾[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8 李家浩;戰(zhàn)國竹簡《民之父母》中的“才辯”[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尹黎云;漫談古代文人的自號[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10 易敏;在對譯與比較中觀察漢語詞義系統(tǒng)[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魏建震;;周代社祀與西周社會秩序的建立[A];炎帝·姜炎文化與和諧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林志鵬;;釋楚系簡帛中的“弼”字——兼論車蔽之形制及別名[A];第二屆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7年
3 俞志慧;;《國語·晉語四》韋注辨正[A];第二屆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7年
4 劉海琴;;甲骨文“合文”判斷方法的初步研究—以花園僗東地甲骨“合文”為例[A];第二屆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二)[C];2007年
5 郭旭陽;;滄浪文化初探[A];漢水文化研究——漢水文化暨武當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6 王海波;劉穎;;鳳凰的動物學原形探尋[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7 李大遂;;常用漢字義系字族表[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8 劉燕萍;;《柳毅》和《裴航》中的啟悟旅程[A];唐代文學研究(第十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論[D];西北大學;2001年
2 李雪山;商代封國方國及其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1年
3 鞠寶兆;《內經》藏象理論體系的發(fā)生學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2年
4 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黃黎星;《易》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藝觀[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6 林殷;命門學說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7 韓同蘭;戰(zhàn)國楚文字用字調查[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匡安榮;“道法自然”與經濟自由——一項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9 傅海燕;《黃帝內經》首見醫(yī)學詞匯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3年
10 李立新;甲骨文中所見祭名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伯雅;大學創(chuàng)新教育和大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2 吳秀榮;《說文解字》表情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孔德立;郭店儒簡與子思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4 王浩;論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5 金富賢;殷墟E16坑甲骨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韓江蘇;甲骨文中的l殻ǎ浚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余全介;荀子詩說研究[D];安徽大學;2002年
8 朱玉彬;[D];安徽大學;2003年
9 宋新雅;貴族政治與官僚政治的差異及其文化解釋[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梁剛;先秦“德”觀念演變的初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國鈞;緣情立教 內外雙修——郭店楚簡所見儒家學派的教育思想[J];現代大學教育;2004年06期
2 晁福林;對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若干新認識[J];孔子研究;1999年04期
3 米靖;新出土簡帛佚籍與中國教育史研究[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4 馮達文;簡論朱熹之“小學”教育理念[J];中國哲學史;1999年04期
5 苑青松,胡艷玲;孔子的教育思想與課程改革[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張懷通;;西周春秋時代的教育科目——“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1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4975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49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