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與藏族中學生自尊和孤獨感差異性及其與被嘲笑的相關性
本文關鍵詞: 羞恥 自我概念 孤獨 回歸分析 學生 少數(shù)民族 藏族 出處:《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了解漢族和藏族中學生自尊和孤獨的差異,探討中學生被嘲笑與自尊、孤獨的關系。方法整群隨機選取四川、青海地區(qū)4所中學786名學生,以中文TQ-R嘲笑量表、自尊調(diào)查表(SEI)和UCLA孤獨量表進行測試。結(jié)果漢族中學生的社會自我和家庭自我得分顯著低于藏族中學生(P值均0.05),而其孤獨得分顯著高于藏族中學生(P0.01);男生的一般自我和社會自我得分顯著高于女生(P值均0.05),農(nóng)村中學生的社會自我和家庭自我得分顯著高于城市中學生(P值均0.05),自尊中的家庭自我有性別與民族(P0.05)、城鄉(xiāng)(P0.01)的交互作用;漢族和藏族中學生自尊的4個因子在年級之間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1)。漢族和藏族中學生被嘲笑與自尊和孤獨都有顯著相關(P0.001);回歸分析顯示,自尊和孤獨對中學生被嘲笑有預測作用,三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結(jié)論自尊和孤獨是影響漢族和藏族中學生被嘲笑的重要變量,三者之間有交互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Han and Tibetan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loneliness of the differences, to explore the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ridicule, lonely. Methods cluster randomly selected from Sichuan, Qinghai area 4 786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Chinese TQ-R at scale, self esteem questionnaire (SEI) and UCLA loneliness scale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of Han students society self and family self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ibetan students (P 0.05), and the loneliness scor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ibetan students (P0.01); male general self and social self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irls (P = 0.05),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self and family self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ity students (P values were 0.05), gender and national pride in the family (P0.05), and (P0.01) the interaction of 4 factors; Han and Tibetan students self-esteem in the grad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values were 0. 01). Han and Tibetan students' derision and self-esteem and lonelines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P0.001);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lf-esteem and loneliness of students being laughed at prediction, there is a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three. Conclusion self-esteem and loneliness are important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Han and Tibetan students' being laughed at, there i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hree between.
【作者單位】: 內(nèi)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學報編輯部;內(nèi)江師范學院外語學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項目(編號:CSXL-092003)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嘲笑(teasing)”就是指個體因外貌、行為、能力方面受到他人言語的辱罵、奚落的消極評價經(jīng)歷[1]。它讓被嘲笑者感到鄙視、降格和輕謾而無法獲得某種程度的認同,具有傷害性,但被嘲笑者對嘲笑的看法和反應常常取決于他的自尊[2]。具備積極、健康自尊的被嘲笑者,通常會顯示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文新;初中學生自尊特點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199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月勤;;試論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鄒泓;張春妹;;中學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會支持與自尊的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宋斐;;大學生體貌自尊、學業(yè)成績、歸因方式和自尊的關系[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張麗華,楊麗珠;3~8歲兒童自尊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1期
5 李曉俠;關于社會認知理論的研究綜述[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2期
6 姚建龍;刑事法視野中的少年:概念之辨[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5年03期
7 孟紅,崔小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法定代理人制度研究[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5年05期
8 遲希新;留守兒童道德成長問題的心理社會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9 安桂花,張海鐘;自我意識的城鄉(xiāng)跨文化十年研究成果綜述[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10 崔婷婷;南京市中學生自尊心調(diào)查與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華儉;內(nèi)隱自尊的作用機制及特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林;青少年自尊結(jié)構、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jié)構、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4 蘇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識及其對情緒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楊福義;內(nèi)隱自尊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楊俊敏;維漢大、中學生體育目標定向、身體自尊、社會性體格焦慮、主觀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陽澤;自尊需要的結(jié)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胡明;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簡易篩查量表的編制及其篩查參考值、影響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學;2007年
9 張寧;我國中小學生體育學習動力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10 張玲玲;青少年未來取向的發(fā)展與家庭、同伴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鴻雁;視障兒童與正常兒童自我概念和個性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郭振娟;大學生自尊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3 孫志鳳;高中生自尊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4 谷傳華;小學生欺負與人格傾向關系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王麗萍;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與其學校適應的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佘仁葉;重慶市農(nóng)村初中生自卑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王麗;中小學生親社會行為與同伴關系、人際信任、社會期望及自尊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楊福義;工讀學校學生自尊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安莉娟;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自尊及其要素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鄭海燕;初二學生知覺到的教師期望與自我價值感及成就目標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鄭宏志,陳功香;社會支持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劉金光;于艷華;克納新;;老年人生活事件、應對方式、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1期
3 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4年02期
4 王大華,佟雁,周麗清,申繼亮;親子支持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機制[J];心理學報;2004年01期
5 唐丹;鄒君;申繼亮;張凌;;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天梅;青少年負面身體自我與同伴嘲笑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鈔秋玲,郭祖儀,王淑蘭;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其行為問題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年03期
2 詹啟生,樂國安;自我概念的多層結(jié)構模型[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1期
3 王玲鳳,嵇宇虹;小學兒童的自我概念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年02期
4 王玲鳳;學齡兒童的行為問題與自我概念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年02期
5 王克;論自我概念與青少年學生的考試焦慮[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劉志軍;高中生的自我概念與其學校適應[J];心理科學;2004年01期
7 聶天知;論運用自我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J];理論學習與探索;2004年06期
8 石海霞;;自我概念研究綜述[J];華章;2011年03期
9 黃丹媚,張敏強;中學生自我概念、學業(yè)歸因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2期
10 陳衍;陳慶良;;西方心理學中關于自我概念的研究進展[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德偉;;兒童能力與能力自我概念的實驗研究[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2 謝晶;;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概念和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關系[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李雁;;初中生社交焦慮和自我概念的相關關系及干預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殘疾人心理衛(wèi)生分會第八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4 房文杰;;箱庭療法對學習不良兒童自我概念的影響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楊紅梅;;高中生自我概念發(fā)展特點的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廖鳳林;;中學生自我概念與思想道德[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p簞,
本文編號:14908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49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