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曾國藩的教育思想
本文關鍵詞:論曾國藩的教育思想
更多相關文章: 曾國藩 教育思想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摘要】: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也是近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述中包含了豐富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對于加速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曾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對于我們當前所進行的社會主義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迪意義和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政治學學院;
【基金】: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立項資助課題“湖湘教育名人及其教育思想研究”(0605041A)
【分類號】:G40-09;K252
【正文快照】: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和著名的理學大師,是洋務運動的首創(chuàng)者和近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曾國藩雖然不是一個職業(yè)教育家,但他生前所寫的大量的家書、日記、詩文和書札中卻包含了豐富的教育思想,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產生了廣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牛貫杰;;晚清清軍馬隊營制的演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2 羅運鵬;;以研幾思維為本,求細節(jié)管理之實[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3 楊娜曼;蔣己蘭;孫立敏;;清代湖南農產品商品化的發(fā)展與困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7期
4 劉春年;秦勤;鄒火寶;;農民發(fā)展能力基本特性及其歷史演變[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9期
5 彭正梅;;學習中的消極經驗之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崔立中;劉麗娟;;桐城派的德育心理學思想[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田海龍;趙宏欣;;蓮池書院辦學特色探析[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8 王先民;孔子詩教探微[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陳祝琴;“折枝”釋義及其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10 汪祚民;;《古文辭類纂》重視辭賦選錄的理論指歸[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達敏;;張裕釗與清季文壇[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郭淑新;臧宏;;朱熹敬畏倫理思想及其現代意蘊[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紅燃;;論曾國藩領導力的建立與應用[A];人文科技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湖南省管理科學學會2009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錢耕森;;先秦儒家的“富民”思想[A];儒學的當代使命——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冊)[C];2009年
5 沈素珍;;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中的“德治”與“和諧”——以《大學》為中心的解析[A];儒學的當代使命——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冊)[C];2009年
6 張德蘇;;儒家“內在和諧”的追求及其意義[A];儒學的當代使命——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C];2009年
7 王爾敏;;自強運動前期之仿造輪船與停造爭議之朝野駁論[A];近代中國(第十八輯)[C];2007年
8 李佑新;;毛澤東實踐哲學論要[A];毛澤東研究總第3輯2008年第1輯[C];2008年
9 李佑新;陳龍;;毛澤東的實事求是與湘學的經世務實傳統(tǒng)[A];毛澤東研究總第3輯2008年第1輯[C];2008年
10 金其高;;大治安之貓鼠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代亮;曾國藩詩文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生良;《莊子》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5 陳曦;近代湖南資本主義發(fā)展與辛亥革命[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溫波;南昌市新生活運動研究(1934-1935)[D];復旦大學;2003年
7 楊聯(lián)明;《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xié)定》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8 彭華;陰陽五行研究(先秦篇)[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周俊武;激揚家聲[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杜學元;社會女性觀與中國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曉丹;明清家訓家規(guī)文化及其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影響[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譚瑞梅;曾國藩道德修養(yǎng)思想探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彭崢;《曾國藩全集·書信》謙敬婉詞研究與《謙詞敬詞婉詞詞典》修訂[D];湘潭大學;2010年
4 李璐;論曾國藩的義理之學[D];湘潭大學;2010年
5 劉磊;李元度的史學思想與實踐[D];湘潭大學;2010年
6 姬鵬超;儒家政治倫理思想對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影響與啟示[D];湘潭大學;2010年
7 馬明敏;論蔣湘南的文學思想[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超;科學發(fā)展觀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繼承與超越[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9 胡喬木;曾國藩的科技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10 王振中;王,
本文編號:11814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18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