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
本文關鍵詞:近十年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十年我國師生關系研究成果斐然,研究的內(nèi)容涉及師生關系的本質(zhì)與類型、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等方面,呈現(xiàn)出研究視域逐步擴大、研究方法從靜態(tài)描述轉向動態(tài)分析、研究重心從描述現(xiàn)象走向關系建構等特點;但也存在實驗研究不足、聯(lián)系實際不緊、關注學生不夠、忽視中國傳統(tǒng)等問題。視角的多維化、主體的多元化、內(nèi)容的現(xiàn)實化和取向的本土化應是未來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基本走向。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研究
【分類號】:G456
【正文快照】: 近十年來(1999-2008年),我國師生關系研究進入到一個新階段,呈現(xiàn)出一些新特點,有關師生關系的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有348篇,在中國博碩士論文數(shù)據(jù)庫中有53篇,許多教育學著作中也有大量關于師生關系的論述。本文主要根據(jù)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對我國近十年師生關系研究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川;文化生態(tài)視域中的師生關系[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王國金;;試論法律意義上的新型師生關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08期
3 邵波;哲學解釋學視角下的師生關系重構[J];教學研究;2005年05期
4 毛宇;蘇姍姍;;審美型師生關系的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01期
5 靳玉樂,張家軍;論理解型師生關系的建構[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6 李方;后現(xiàn)代教學理念探微[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郭華;;師生關系的社會學探討[J];教育科學;2006年03期
8 姚本先;新時期師生關系問題省思[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0年10期
9 于學友;主體間性:理解師生關系的新視角[J];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19期
10 宋鳳寧,蘇良億,林柳;對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師生關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繁華,張靜;網(wǎng)絡文化與師生關系[J];山東教育科研;2001年12期
2 陳正華,賀軼玲;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陳婷,鄭慶全;關于課程改革中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4 許月云,林芹芳;新時期大學生對體育教師的角色期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1期
5 孫宗芹;;美國家庭學校教育綜述[J];保山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6 王紅梅;王濤;;對高校課程體系的理性思考[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7 沈衛(wèi)華;論控制主義的班級管理[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8期
8 劉聲遠,陳少武;試論新世紀的教育理念問題[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鮑聰;師生關系研究述評[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10 郝明君;現(xiàn)代課程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吳德芳;論“后現(xiàn)代思想”視野下的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范庭衛(wèi);教學過程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4 王牧華;課程研究的生態(tài)主義向度[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家軍;學校教育的隱性力量[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陶紅;教育價值觀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7 宋寶和;高中數(shù)學課程價值取向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劉毅瑋;西方心理學的傳入與中國近現(xiàn)代心理學科的發(fā)展[D];河北大學;2006年
9 齊梅;教育學原理學科科學化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林存華;師生文化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匡令芝;高校教學管理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2 張紅蘊;從隱性課程的視角看師生關系及對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影響[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3 秦初生;直面道德沖突:中學道德教育的檢視與革新[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丁亞紅;試論合作學習對師生關系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歐陽佩儀;小學兒童的自尊感與歸因模式的關系及相關影響因素的探討[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周宏;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主體間新型師生關系的建構[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張宏濤;論網(wǎng)絡時代的教師角色[D];河南大學;2001年
8 劉仲全;高師公共課教育學教材知識結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李小紅;“主體教育實驗研究”之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10 蘭嵐;尊重、民主、開放:21世紀中小學校德育新理念[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福華;丁玉霞;;教師主體派生性初探——對教學中師生關系的再認識[J];教師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袁征;;師生關系新解釋[J];學術研究;2006年11期
3 伍春蘭,朱維宗,萬雅奇;中學生數(shù)學學習能力的調(diào)查[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4 余凱,徐輝;后現(xiàn)代主義與當代教育思潮引論[J];比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5 劉慧;交往:師生關系的新概念——當代教育轉型中師生關系的理論探討[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6 張雁華;論文化反哺視野中的新型師生關系[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7 燕良軾;馬秋麗;;論生命視野中的師生關系[J];教師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許建領;論后現(xiàn)代主義對大學教學改革的影響[J];高教探索;2001年02期
9 謝登斌;多爾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理論探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10 王國金;;試論法律意義上的新型師生關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08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琳;;近十年我國教師學習共同體研究述評[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李國鋒;;做一個讀書人[J];新課程(綜合刊);2005年23期
3 柳斌;;柳斌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次全國學術討論會上的講話[J];中國教育學刊;1990年01期
4 張曉斌;;感動了自己 才會感動別人[J];今日教育;2007年09期
5 江杰華;;教育的“硬傷”[J];師道;2010年01期
6 葉士舟;;垂釣感悟[J];河北教育(綜合版);2007年06期
7 張穎川;;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讀《愛的教育》有感[J];教育;2008年16期
8 柴崇茵;試論中小學教育研究的科學性與可行性[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9 葉瀾;陳桂生;瞿葆奎;;向著科學化的目標前進——試述近十年我國教育研究方法的演進[J];中國教育學刊;1989年03期
10 趙閭先;;談在教育理論研究中加強評論工作的必要性[J];教育評論;199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喻忠恩;;近十年民國廣東教育研究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段蕙芬;張聲遠;吳增強;沈之菲;徐蕓迪;;中國教育心理和教學方法的發(fā)展與趨勢[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3 姚本先;芮雪;;近十年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計量學分析——以《心理學報》等五刊為樣本源[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遲立忠;王立才;;初中生內(nèi)向/外向性自我意識及自我監(jiān)控與應付方式關系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鄭思明;雷靂;;青少年發(fā)展理論新進展[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陳貴玲;;團體咨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包國慶;;教育史研究中的方法論智慧——韋善美先生倡導雷沛鴻教育思想研究中的系統(tǒng)方法論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姚廣平;懷遠萬余落榜青年不同崗位顯身手[N];蚌埠日報;2006年
2 楊耕身;義務教育不能再負重前行[N];威海日報;2006年
3 譚月韶 詹雨鑫 謝苗楓 梅志清 何德華;鶴山有學校巧立名目亂收費?[N];南方日報;2006年
4 于燕;我區(qū)“兩基”緊鑼密鼓迎“國檢”[N];寧夏日報;2008年
5 胡偉清;牽橋的搭線 樂做“紅娘”[N];韶關日報;2007年
6 張鳳霞邋記者 王文輝;止步不前者被“拿下”[N];吉林日報;2008年
7 陳誼軍;關愛留守兒童應有政府制度救濟[N];中國改革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沈俊強;從近十年擇校政策的演變看我國公立學校體制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艷華;近十年我國有效教學的價值取向[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鄒碩;小班化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陳敏輝;我國教育信息化中的知識管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陳建瑩;美國特許學校績效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崔曉虹;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7 苗剛;近十年來歐盟職業(yè)教育與培訓領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政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近十年我國師生關系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24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44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