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教育券思想評析——兼論中國教育券實踐與發(fā)展的方向
[Abstract]:Friedman observed and actively advocated the reform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sts, and put forward the education voucher plan, which became the ideological source of the global education voucher practice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valuates Friedman's educational though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he ideological essenc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nalyzes the root cause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tagn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vouchers in China.
【作者單位】: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經(jīng)濟學教研部;
【分類號】:G521;G40-05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志偉;經(jīng)濟全球化下的新自由主義經(jīng)濟學[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青;農(nóng)村社會保障的國家責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羅培新;;填補公司合同“縫隙”——司法介入公司運作的一個分析框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屈曉婷;李效東;;經(jīng)濟倫理與企業(yè)的社會責任[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林建華;論“修正組合型”的自由主義——兼論20世紀40年代中國自由主義思潮的特點[J];北方論叢;2004年04期
5 闕海寶,李曦,顧美玲;教育券:高等教育撥款機制的創(chuàng)新[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6 文東茅;論民辦教育公益性與可營利性的非矛盾性[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1期
7 盛冰;社會資本、市場力量與學校變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李俊江,黃麗萍;政府與企業(yè):加入WTO后國有企業(yè)改革再探討[J];長白學刊;2002年04期
9 聞新國;企業(yè)社會責任與相關(guān)會計問題的探討[J];財經(jīng)論叢;2005年03期
10 季健霞,吳佩芬;轉(zhuǎn)型期利益關(guān)系的協(xié)調(diào)與整合——論政府在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長江論壇;2005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朱春陽;;西方內(nèi)部新聞自由研究[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下冊)[C];2002年
2 王巖;;市場·政府·自由——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公民自由的實現(xiàn)[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李碧虹;;政府在高等教育融資中職責轉(zhuǎn)變的原因探析[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王一濤;;教育與公共產(chǎn)品——對一種錯誤觀點的澄清[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王新;;市場經(jīng)濟——文化整合的出路[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shè)、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志偉;;對新自由主義經(jīng)濟學理論及其當前政策的基本認識[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小平;財政合理規(guī)模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2 陳章樂;社會主義法治化初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3 鐘愛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權(quán)力關(guān)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李茹;政府干預市場的倫理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朱家存;走向均衡[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李光勇;東亞社會保障制度的制度主義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7 楊慧;企業(yè)治理系統(tǒng)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8 鄧金堂;高技術(shù)經(jīng)濟的制度演化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9 祁型雨;利益表達與整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寶蒞;斷了線的等價交換?!——合同的倫理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聶華;中國農(nóng)民收入問題的產(chǎn)權(quán)解釋[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魯智勇;政府干預經(jīng)濟的法理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3 陳昭;論中國貨幣政策操作規(guī)則的選擇[D];黑龍江大學;2002年
4 張海燕;三峽庫區(qū)移民城鎮(zhèn)建設(shè)的經(jīng)濟管理體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5 李淑俊;現(xiàn)代國際教育貿(mào)易探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6 鄭江新;我國證券市場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02年
7 趙夏;有限政府與政府行政權(quán)力配置的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8 胡凱;阿根廷經(jīng)濟危機與新自由主義關(guān)系之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9 白正府;教育選擇風險及其規(guī)避[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俞彤;經(jīng)濟民主·政治民主·人民民主[D];新疆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夕多;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與浙江長興的教育券實踐[J];教育與經(jīng)濟;2004年03期
2 俞云峰;;弗里德曼教育券思想評析——兼論中國教育券實踐與發(fā)展的方向[J];生產(chǎn)力研究;2009年11期
3 向榮;教育券制度及其在中國的實施前景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3年06期
4 陳君賢;批判理論和建構(gòu)主義范式的研究——對我國教育券實踐的若干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5 信長星;美國“教育券”制度及其啟示[J];中國培訓;2003年01期
6 梁巧華;關(guān)于浙江省長興縣教育券制度的政策分析[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賀武華;教育券在中國實踐的再認識[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8 劉復興;教育券制度的政治學分析——以浙江長興縣的教育券改革為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3年09期
9 汪柱旺;教育券、教育選擇與教育公平[J];當代財經(jīng);2004年12期
10 來新安,張麗萍;教育公平與教育券的實施[J];遼寧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夕多;;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與浙江長興的教育券實踐[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二)[C];2004年
2 皮江紅;;論教育券對我國教育投入的啟示[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李湘萍;;中美擇校研究的比較——基于問題、理論及方法的比較[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徐衛(wèi)紅;;從洪堡到哈耶克:一種國家教育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陳宇;;教育和政府以及市場的關(guān)系[A];當前形勢與改革座談會內(nèi)容匯編[C];2011年
6 王緋燁;;教育券的理想藍圖與實踐困境[A];第19屆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論文集[C];2009年
7 韓世強;;農(nóng)民工子女:類型分化及其社會融入的制度邏輯[A];科學發(fā)展觀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報告——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9)[C];2009年
8 王晶晶;;擇校:促進還是抑制教育公平?[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陳純槿;王紅;;關(guān)于流動兒童義務教育補償?shù)臉?gòu)想[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李瑞霞;;我國教育民營化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展望[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周飛 浙江省長興縣教育局局長 熊全龍;教育券,,能否洋為“中用”?[N];中國教育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陳中原;教育券:好主意?壞主意?[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李茂 編譯;弗里德曼:競爭將帶來更多的好學校[N];中國教師報;2003年
4 張曉冰;教育券不是教育改革的良藥[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5 本報評論員 李堅;“教育券”制度應為東莞借鑒[N];東莞日報;2008年
6 傅盛寧;“教育券”值得一試[N];深圳商報;2006年
7 李梁;長興試驗:“異國種子”的新生存[N];南方周末;2004年
8 通訊員 鐘偉 包震東;懷揣教育券 就近可入學[N];紹興日報;2009年
9 薛世君;用“教育券”化解隨遷子女入學難[N];廣州日報;2010年
10 鄧 威;教育券:兌現(xiàn)公平[N];中國教育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濤;美國擇校政策的政治動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敏;美國教育政策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唐曉娟;美國擇校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周翠萍;我國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冠華;美國的“教育券”及其對中國教育改革的啟示[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2 郝艷青;全球視野下的教育券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孫華梅;美國密爾沃基市公助教育券政策個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4 曹潤田;教育券的制度特色、適應性與對中國的啟示[D];吉林大學;2007年
5 薛萍萍;教師培訓券制度:提高教師培訓績效的新思路[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6 隋瑩;美國教育券制度的實施狀況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尚潔;教育券計劃:更多的選擇,更少的成果[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謝巍;教育券制度的經(jīng)濟學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伏威;論公共財政下基礎(chǔ)教育的供給問題[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張銀成;教育資助的公平與效率探討[D];浙江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4977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497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