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依戀傾向與自尊人際信任的關(guān)系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青少年依戀傾向與自尊人際信任的關(guān)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研究主要調(diào)查了青少的年依戀傾向、自尊以及人際信任的基本情況,目的是研究這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為給青少年依戀與人際信任提供更多有意義的理論資源,填充這一領域的空缺,為青少年的心理學健康教育與人格發(fā)展提供指導性的意見。 該實驗研究選擇青少年為被試,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以青少年依戀問卷,自尊量表和人際信任量表為測量工具,對初高中600名在校中學生進行了測試。對數(shù)據(jù)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相關(guān)分析和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jié)論如下: 1.青少年父親依戀在青少年的性別,生源地,成績排名,是否獨生,是否擔任學生干部以及年級高低方面都沒有顯著差異。而青少年母親依戀僅在是否獨生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在生源地,,成績排名,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及成績排名方面均無顯著差異。青少年的同伴依戀在性別與生源地差異顯著,在成績排名,是否獨生,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及年級高低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2.青少年自尊在生源地,成績排名,是否獨生,是否擔任學生干部方面差異顯著。青少年自尊在性別方面差異不顯著。初中生的自尊水平在年級高低方面差異顯著。 3.青少年人際信任僅在是否是獨生子女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性別,生源地,成績排名,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及年級高低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4.青少年的母親依戀與父親依戀存顯著的相關(guān)。父母親依戀均與同伴依戀達相關(guān)達到了顯著水平,但相關(guān)系數(shù)較低。青少年的父母親依戀,同伴依戀與青少年自尊存在顯著的正相關(guān)。青少年父母親依戀和同伴依戀與人際信任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guān)。 5.青少年的依戀總對青少年的人際信任有預測作用。父母親依戀與同伴依戀對青少年的人際信任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另外自尊總分對人際信任也有明顯的預測作用。 6.自尊對依戀與人際信任有顯著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關(guān)鍵詞】:青少年 依戀傾向 自尊 人際信任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844.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11-23
- 1 依戀11-16
- 1.1 依戀的概念界定11
- 1.2 依戀類型11-16
- 1.2.1 依戀理論的核心部分-內(nèi)部工作模式11-12
- 1.2.2 青少年依戀的相關(guān)研究12-14
- 1.2.3 青少年依戀關(guān)系的研究14-15
- 1.2.4 青少年依戀的研究存在的問題15-16
- 2 自尊16-21
- 2.1 自尊的概念16
- 2.2 自尊的相關(guān)理論16-18
- 2.3 本文的自尊理論18-19
- 2.3.1 自尊發(fā)展的特征18-19
- 2.4 自尊的影響因素19-20
- 2.4.1 外部因素19
- 2.4.2 內(nèi)部因素19-20
- 2.5 自尊的發(fā)展階段的劃分20-21
- 3 人際信任的概念界定21-23
- 3.1 人際信任的定義21-22
- 3.2 人際信任的影響因素22
- 3.3 人際信任的分類22
- 3.4 人際信任的現(xiàn)狀研究22
- 3.5 自尊與依戀關(guān)系研究22-23
- 第二部分 問題提出及研究假設23-38
- 1 問題的提出23
- 2 研究假設23-24
- 3 研究意義24
- 3.1 理論意義24
- 3.2 現(xiàn)實意義24
- 4 研究方法24-26
- 4.1 被試24-25
- 4.2 研究工具25-26
- 4.2.1 個人基本資料調(diào)查表25
- 4.2.2 青少年依戀的測量25
- 4.2.3 自尊的測量25-26
- 4.2.4 人際信任的測量26
- 4.3 研究程序26
- 5 研究結(jié)果26-33
- 5.1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比較26-31
- 5.1.1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性別上的差異比較26-27
- 5.1.2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生源地上的差異比較27-28
- 5.1.3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成績排名上的差異比較28-29
- 5.1.4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是否獨生上差異比較29
- 5.1.5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的差異29-30
- 5.1.6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年級高低的差異比較30-31
- 5.2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的相關(guān)分析31-32
- 5.3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的回歸分析32-33
- 5.3.1 青少年依戀、自尊對人際信任的回歸分析32
- 5.3.2 母親依戀×自尊、父親依戀×自尊、同伴依戀×自尊對人際信任的回歸分析32-33
- 6 分析與討論33-36
- 6.1 青少年依戀傾向與自尊、人際信任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性分析33-36
- 6.1.1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性別上的差異性分析33-34
- 6.1.2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生源地上的差異性分析34
- 6.1.3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成績排名上的差異性分析34-35
- 6.1.4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是否獨生上差異性分析35
- 6.1.5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是否擔任學生干部上的差異性分析35
- 6.1.6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在年級高低上的差異性分析35-36
- 6.2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36
- 6.3 青少年依戀傾向、自尊與人際信任的回歸關(guān)系36
- 6.4 調(diào)節(jié)效應的檢驗36
- 7 研究結(jié)論36-37
- 8 研究不足與建議37-38
- 參考文獻38-42
- 致謝4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解夏;淺析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J];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1期
2 韋耀陽,李曉;高中生人際信任與孤獨感的關(guān)系研究[J];濱州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3 吳根友;現(xiàn)代中國人際信任的傳統(tǒng)資源——《論語》《老子》中的“信任”思想略論[J];倫理學研究;2003年03期
4 林麗,張建新;人際信任研究及其在組織管理中的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002年03期
5 張建新,MichaelH.Bond;指向具體人物對象的人際信任:跨文化比較及其認知模型[J];心理學報;1993年02期
6 呂鋒,文慶松,余西金,宋克珍,任意榮;702名中專生信任他人量表測查分析[J];山東精神醫(yī)學;2000年02期
7 丁道群,沈模衛(wèi);人格特質(zhì)、網(wǎng)絡社會支持與網(wǎng)絡人際信任的關(guān)系[J];心理科學;2005年02期
8 傅萌萌;論誠信公德的社會作用[J];改革與戰(zhàn)略;2003年04期
9 張建新,張妙清,梁覺;殊化信任與泛化信任在人際信任行為路徑模型中的作用[J];心理學報;2000年03期
10 王麗芳,閻克樂,王志波;高三學生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人際信任自尊的相關(guān)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曉婭;;中學生人際信任的相關(guān)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李曄;劉華山;;學生信任問卷的編制及試用報告[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楊子s
本文編號:3116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xinli/31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