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與青少年抑郁的關系: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1-23 15:48
目的:探討壓力感、睡眠質量、冗思與青少年抑郁之間的關系及內在作用機制。方法:使用壓力感問卷、睡眠質量指數(shù)問卷、冗思量表和抑郁問卷對1081名中學生進行施測。結果:(1)壓力感與睡眠質量指數(shù)呈顯著正相關,與抑郁呈顯著正相關;睡眠質量指數(shù)與抑郁呈顯著正相關;(2)壓力感不僅可以直接影響青少年抑郁,也可以通過睡眠質量的中介作用對青少年抑郁產(chǎn)生影響,且該中介效應會受到青少年冗思的調節(jié),即與冗思水平較低的被試相比,壓力對冗思水平較高的青少年的睡眠質量及抑郁的預測作用更加顯著。結論:睡眠質量在壓力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冗思能夠在青少年壓力感與睡眠質量及抑郁的關系中起調節(jié)作用。
【文章來源】: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26(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方法
1.1 被試
1.2 研究工具
1.2.1 壓力知覺量表
1.2.2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
1.2.3 冗思量表
1.2.4 抑郁量表
2 結果
2.1 壓力感、睡眠質量、冗思和抑郁的描述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
2.2 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檢驗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交網(wǎng)站中的上行社會比較與抑郁的關系: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及性別差異[J]. 連帥磊,孫曉軍,牛更楓,周宗奎. 心理學報. 2017(07)
[2]青少年同伴依戀對抑郁的影響:朋友社會支持和自尊的中介作用[J]. 連帥磊,孫曉軍,田媛,閆景蕾,牛更楓,童媛添. 心理科學. 2016(05)
[3]覺知壓力對城市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的影響:睡眠質量指數(shù)的中介效應[J]. 劉永闖,郭麗娜,劉堃.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6(08)
[4]家庭壓力源影響青少年抑郁體驗:冗思的中介機制[J]. 王明忠,范翠英,薛娜,周宗奎. 心理科學. 2015(06)
[5]壓力知覺量表在不同性別大學生中的測量等值性[J]. 劉婉婷,蟻金瑤,鐘明天,朱熊兆.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5)
[6]家庭壓力與青少年抑郁、孤獨感及幸福感——家庭彈性的補償與調節(jié)作用[J]. 許穎,林丹華.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05)
[7]家庭經(jīng)濟壓力與青少年抑郁:歧視知覺和親子依戀的作用[J]. 李董平,許路,鮑振宙,陳武,蘇小慧,張微.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03)
[8]青少年的學業(yè)壓力與抑郁:同伴支持的緩沖作用[J]. 李海壘,張文新. 中國特殊教育. 2014(10)
[9]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基于對北京市中小學生的調查[J]. 王攀峰,張?zhí)鞂?趙青坡.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4(20)
[10]青少年網(wǎng)絡受欺負與抑郁:壓力感與網(wǎng)絡社會支持的作用[J]. 胡陽,范翠英,張鳳娟,謝笑春,郝恩河.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4(02)
碩士論文
[1]大學生完美主義、沉思與抑郁的關系[D]. 陳功興.廣西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95483
【文章來源】: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26(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方法
1.1 被試
1.2 研究工具
1.2.1 壓力知覺量表
1.2.2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
1.2.3 冗思量表
1.2.4 抑郁量表
2 結果
2.1 壓力感、睡眠質量、冗思和抑郁的描述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
2.2 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檢驗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交網(wǎng)站中的上行社會比較與抑郁的關系: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及性別差異[J]. 連帥磊,孫曉軍,牛更楓,周宗奎. 心理學報. 2017(07)
[2]青少年同伴依戀對抑郁的影響:朋友社會支持和自尊的中介作用[J]. 連帥磊,孫曉軍,田媛,閆景蕾,牛更楓,童媛添. 心理科學. 2016(05)
[3]覺知壓力對城市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的影響:睡眠質量指數(shù)的中介效應[J]. 劉永闖,郭麗娜,劉堃.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6(08)
[4]家庭壓力源影響青少年抑郁體驗:冗思的中介機制[J]. 王明忠,范翠英,薛娜,周宗奎. 心理科學. 2015(06)
[5]壓力知覺量表在不同性別大學生中的測量等值性[J]. 劉婉婷,蟻金瑤,鐘明天,朱熊兆.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5)
[6]家庭壓力與青少年抑郁、孤獨感及幸福感——家庭彈性的補償與調節(jié)作用[J]. 許穎,林丹華.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05)
[7]家庭經(jīng)濟壓力與青少年抑郁:歧視知覺和親子依戀的作用[J]. 李董平,許路,鮑振宙,陳武,蘇小慧,張微.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03)
[8]青少年的學業(yè)壓力與抑郁:同伴支持的緩沖作用[J]. 李海壘,張文新. 中國特殊教育. 2014(10)
[9]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基于對北京市中小學生的調查[J]. 王攀峰,張?zhí)鞂?趙青坡.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4(20)
[10]青少年網(wǎng)絡受欺負與抑郁:壓力感與網(wǎng)絡社會支持的作用[J]. 胡陽,范翠英,張鳳娟,謝笑春,郝恩河.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4(02)
碩士論文
[1]大學生完美主義、沉思與抑郁的關系[D]. 陳功興.廣西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954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995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