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道家德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本文關鍵詞:老莊道家德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我們中華民族不僅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還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德育思想資源。中國傳統(tǒng)德育思想資源的精華主要集中于儒、道兩家,“儒道互補”,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的道德精神。作為中國重要思想流派之—的道家,其德育思想也是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其中,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派,其豐富的德育思想資源,對中國傳統(tǒng)德育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國傳統(tǒng)德育思想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德育思想發(fā)展過程中,一直都是由儒家德育思想占據(jù)主流地位,這也是由于漢代以后儒家作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主流意識形態(tài)被確立而導致的。秦漢以后,老莊道家及其德育思想逐漸被邊緣化,與聲名日隆的孔孟儒家相比,顯得寂寂無聞、從者寥寥。然而,這卻無法掩蓋老莊道家德育思想的獨特地位和智慧光芒,千百年來,老莊道家及其德育思想教育引導和啟迪著無數(shù)先哲賢達、志士仁人。近年來,隨著道家文化熱潮的來臨,老莊道家思想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教育思想資源,尤其是德育思想資源,逐漸為眾多專家、學者所關注和研究。本文主要從德育學的視角,借助文獻研究法、系統(tǒng)分析法以及歷史和邏輯相統(tǒng)一的方法,旨在通過對老莊道家德育思想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從其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入手,采用德育內(nèi)容、德育方法以及德育目標等現(xiàn)代德育學的研究視角,剖析老莊道家德育思想體系,并對老莊道家進行相關比較分析,最后,結合時代熱點,揭示其存在的當代價值和意義。全文共分為六個部分,重點對老莊道家德育思想進行深入分析和梳理,并分析其對當前德育理論和實踐發(fā)展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第一部分是緒論;第二部分主要對老莊道家德育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淵源進行系統(tǒng)、辯證地分析與考察;第三部分主要系統(tǒng)、深入地分析老莊道家德育思想的主要體系,按照德育原理的要求,詮釋老莊道家的德育思想,分成德育內(nèi)容、德育方法、德育目標等部分,并對老莊道家德育思想進行歷史評價,分析其存在的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第四部分主要通過對老莊道家和孔孟儒家德育思想進行比較分析,更進一步明晰老莊道家德育思想的優(yōu)勢與不足:第五部分著重從當前德育理論和實踐的客觀實際出發(fā),深入分析老莊道家德育思想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最后是結語部分,對老莊道家德育思想進行了總結概括,以進一步凝煉主題。
【關鍵詞】:老莊道家 德育 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223;G4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8
- 1.1 研究緣由和意義9-10
- 1.1.1 繼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德育思想資源,加強當前道德建設的需要9
- 1.1.2 基于當前德育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困境的反思9-10
- 1.2 研究現(xiàn)狀10-14
- 1.2.1 關于老莊道家道德觀的研究10-11
- 1.2.2 關于老莊道家人生觀的研究11
- 1.2.3 關于老莊道家人格觀的研究11-12
- 1.2.4 關于老莊道家生命觀的研究12-13
- 1.2.5 關于老莊道家和諧觀的研究13-14
- 1.3 研究目標和內(nèi)容14
- 1.3.1 研究目標14
- 1.3.2 研究內(nèi)容14
- 1.4 研究方法14-15
- 1.5 研究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15-16
- 1.5.1 研究創(chuàng)新點15
- 1.5.2 研究不足15-16
- 1.6 相關概念界定16-18
- 1.6.1 老莊道家16
- 1.6.2 德育16-18
- 2. 老莊道家德育思想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淵源18-22
- 2.1 歷史背景18-20
- 2.1.1 生產(chǎn)力的進步帶動生產(chǎn)關系的變革19
- 2.1.2 社會政治形勢日益復雜,人民生存環(huán)境動蕩不安19-20
- 2.1.3 文化繁榮、思想活躍,呈現(xiàn)百家爭鳴的局面20
- 2.2 文化淵源20-22
- 2.2.1 史官文化20-21
- 2.2.2 隱士文化21-22
- 3. 老莊道家德育思想的主要體系22-38
- 3.1 德育內(nèi)容22-28
- 3.1.1 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22-23
- 3.1.2 節(jié)儉淡泊的生活態(tài)度23-24
- 3.1.3 謙下包容的處世之道24-25
- 3.1.4 自然無為的行為原則25-26
- 3.1.5 貴身愛身的人生追求26-28
- 3.2 德育方法28-33
- 3.2.1 “勤而行之”、“強行有志”的實踐學習法28-29
- 3.2.2 “致虛守靜”、“滌除玄覽”的自我修身法29-30
- 3.2.3 “不言之教”、“無為之事”的身教示范法30-31
- 3.2.4 “損之補之”、“剛?cè)嵯酀钡氖柰ㄒ龑Х?/span>31-33
- 3.3 德育目標33-35
- 3.4 老莊道家德育思想的歷史評價35-38
- 3.4.1 積極意義35-36
- 3.4.2 消極影響36-38
- 4. 老莊道家與孔孟儒家德育思想比較分析38-42
- 4.1 德育思想理論基礎比較38-39
- 4.2 德育內(nèi)容比較39-40
- 4.3 德育方法比較40-41
- 4.4 德育目標比較41-42
- 5. 老莊道家德育思想的當代價值42-48
- 5.1 對于推動當前德育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42-44
- 5.1.1 有利于德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促進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培養(yǎng)42-43
- 5.1.2 有利于德育方法的完善,促進隱性德育資源的開發(fā)43-44
- 5.2 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新穎的借鑒意義44-48
- 5.2.1 有利于實現(xiàn)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和諧44-45
- 5.2.2 有利于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45-46
- 5.2.3 有利于實現(xiàn)人與自身之間關系的和諧46-48
- 6. 結語48-49
- 參考文獻49-53
- 致謝53-54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愛臣;宋慧敏;;淺析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德育思想[J];法制與社會;2008年06期
2 江萬秀 ,李春秋;第一講 中國德育思想史的研究對象和任務[J];道德與文明;1991年06期
3 龔國潤 ,陳躍剛;中國古代德育思想的人德觀述論[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6期
4 江萬秀 ,李春秋;第二講 中國德育思想的歷史發(fā)展[J];道德與文明;1992年01期
5 江萬秀 ,李春秋;第三講 中國德育思想的基本特點[J];道德與文明;1992年02期
6 江萬秀 ,李春秋;第五講 秦—唐時期德育思想的基本內(nèi)容[J];道德與文明;1992年05期
7 陳鳳英;中國德育思想發(fā)展的歷史脈絡[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8 秦英君;中西德育思想之比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9 劉如文;張梅;;讀《中外德育思想研究文集》[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5期
10 沈洋東;梳理中華德育文明促進時代道德建設——評《中國德育思想史綱》[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文奎;;亞里斯多德的德育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陳思蓮;;鄧小平德育思想與孔子德育思想的比較[A];海南省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入選論文集[C];2006年
3 楊濤;;終身德育思想是教師的靈魂——對葉圣陶先生終身德育思想的學習與實踐[A];葉圣陶語文教學思想暨教育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屠棠;;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與陶行知德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A];第六期全國陶研骨干培訓班文集[C];2001年
5 羅萍;;關于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思想的幾點思考[A];中國名校卷(四川卷)[C];2013年
6 羅萍;;關于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思想的幾點思考[A];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科研成果集(四川卷)[C];2013年
7 楊濤;;終身德育思想是教師的靈魂——對葉圣陶先生終身德育思想的學習與實踐[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陳時見;;蔡元培的德育思想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梅汝莉;;試析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歷史淵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荊世華;;“教人求真” “學做真人”——淺議陶行知的德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第三、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記者 李沙青;全國和諧德育思想學術研討會在昆舉行[N];云南日報;2009年
2 江一河;改革開放30年黨的德育思想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北京市東方道德研究所原所長 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普及委員會副主任 山東尼山圣源書院常務副院長 王殿卿;重德教是中國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N];光明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長海;杜威德育思想與中國德育變革[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董蕾;鄧小平德育思想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璐;朱熹德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5年
2 雷小霞;試論成仿吾高校德育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現(xiàn)實啟示[D];延安大學;2015年
3 鄭曉莉;孔子和蘇格拉底德育思想比較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4 王瑾;孟子德育思想對當代道德教育的價值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4年
5 李利;《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河南大學;2015年
6 尚林曉;論老子的德育思想[D];安徽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7 呂鑫桐;先秦時期儒家德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研究[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6年
8 張明初;老莊道家德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9 張敏;鄧小平德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10 洪棋文;義門鄭氏德育思想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老莊道家德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69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8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