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育目標的選擇
[Abstract]: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expres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e goal of education is not the embodiment of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but the choice of the factors which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he choice of educational goal makes all kinds of possible educational functions without value have the value of subject demand. The subsystems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 on in the social mother system affect, restrict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eir operation status and education status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the choice of educational goal. Society, students and knowledge are the inner elements of the choice of educational goals.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0-01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郭校文;吳玲;;從歷史變遷與思想分野看兒童讀經[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聶小明;淺談如何提高德育的實效性[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Z1期
4 王慶波;;提高教師素質,順應素質教育轉軌[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魯捷;;透視4R理論在中職體育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價值[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余華銀;宋馬林;;互動式教學:培養(yǎng)統(tǒng)計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7 崔海洋;;從侗族傳統(tǒng)生計看現(xiàn)代農業(yè)內涵的不確定性——黎平縣雙江鄉(xiāng)黃崗村個案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6期
8 劉學;試論象征主義的新語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9 陸彩霞;;基于學生需要和興趣的校本課程開發(f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10 張霞云;;神話思維與藝術思維[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淺析大學生心理教育課程的建設[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張紅霞;;瓷性肌膚下的現(xiàn)代“身體”表述[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11年)[C];2012年
3 王勇;李廣斌;;新農村建設下的蘇南農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隱憂——基于哈貝馬斯生活世界理論[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陳忠勇;;開發(fā)和利用隱性課程 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發(fā)展[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5 趙克;;論“劃界”何以可能[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李松林;;聲音制作技術的發(fā)展與嬗變[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7 張朝珍;;論教師教學決策思想的歷史嬗變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何晉文;;市民社會與公眾輿論[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9 仰海峰;;形而上學的解構與面向未來的承諾:德里達解讀馬克思[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10 胡永友;;創(chuàng)業(yè)教育——促進社會、教育、個人共同發(fā)展的紐帶[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制度障礙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史大勝;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萍;幼兒園課程實施現(xiàn)狀與特征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園;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沈婷;弗吉尼亞·伍爾芙小說《達洛衛(wèi)夫人》中的時間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魏宏娜;從拯救到被拯救——白銀時代文學作品中知識分子形象的轉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凌;現(xiàn)代社會的困境與救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天瑞;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菲菲;技術現(xiàn)代性困境與出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楊程;文化視域下的我國網絡閱讀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邵秀娟;符號塑造:進城農民工子女學習困難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曉林;物化關系視域下的現(xiàn)代性[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彩云;試論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川;教育漫筆(十九) 審視教育目標[J];中小學管理;2002年01期
2 孫名符,宋曉平;中俄數(shù)學教育目標的差異及緣由探析[J];學科教育;2002年02期
3 傅梅芳;論教育目標的科學化[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3期
4 ;我們的教育目標——培養(yǎng)人[J];教師之友;2002年02期
5 儲朝暉;;探索教育目標公平 實現(xiàn)教育人人平等[J];今日中國論壇;2006年08期
6 楊建毅;徐志中;;對大學、大學精神及其教育目標的思考[J];社科縱橫;2006年11期
7 閆瑞祥;周生芳;;農村教師繼續(xù)教育目標反思與重構[J];教學與管理;2006年15期
8 李羅絲;;學做真人:教育目標的道德反思[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7年02期
9 鐘華英;;試論教育目標與差別教育[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7年05期
10 朱向軍;;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對立關系解構[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崔瑞鋒;鄭南寧;齊勇;王兆安;;美國著名大學電氣專業(yè)教育發(fā)展特點分析——基于專業(yè)使命、教育目標及結果的視角[A];第五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2)[C];2008年
2 徐群;;淺談校外科技活動對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A];開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教師論文集[C];2005年
3 王文青;林長春;;國外科學課程標準中的HPS教育目標比較[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趙月秀;;各行其“道”尋實效[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5 崔順姬;岳琴;;韓國會計教育經驗對我國大學會計教育的啟示[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王致廷;;為學生終生發(fā)展奠基——對學校德育工作規(guī)律的認識[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7 齊紅深;;試論日本占領區(qū)教育方針的表述問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2)——日本侵華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朱琪;;在科學活動中運用包容策略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初探[A];責任·創(chuàng)新·發(fā)展——上海第十六屆青少年科技輔導論文征集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一丁;我市確定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標[N];遵義日報;2014年
2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旭東;教師隊伍建設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根本保障[N];中國教育報;2013年
3 北師大心理學院教授 金盛華;化研究為環(huán)境 化目標為行為[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4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侯定凱;重塑大學教育的目標[N];中國教育報;2009年
5 記者 黃純芳邋通訊員 路險峰;未成年人教育目標擬增3項內容[N];湖南日報;2008年
6 記者 胡貴青;市教育局獲省教育目標考評一等獎[N];玉溪日報;2011年
7 記者 馬曉莉 實習生 賀樂;新城區(qū)基本實現(xiàn)“三線”教育目標[N];呼和浩特日報(漢);2011年
8 本報記者 曹智輝 通訊員 劉炬 實習生 陳蕾;努力實現(xiàn)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N];韶關日報;2008年
9 李萍 編譯;“歐洲2020戰(zhàn)略”教育目標難實現(xiàn)[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高云;教育目標責任制結碩果[N];延邊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曾];教育目標的倫理管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熊芬;論大學教育目標與課程對立統(tǒng)一關系中的度[D];中南大學;2009年
2 莊雅玲;近代中國對“人”的探索與教育目標近代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鄧見蘭;對我國教師教育目標若干問題的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4 曾成;高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目標及其實現(xiàn)[D];中南大學;2007年
5 魏伊莉;論語文教育目標歸正與學生表達力的培養(yǎng)[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詠梅;高一地理新教材與環(huán)境教育目標的整合[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4231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42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