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感覺尋求、自我控制與外顯和內隱攻擊性關系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初中生感覺尋求、自我控制與外顯和內隱攻擊性關系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研究以初中生為研究對象,采用IAT測驗、《青少年攻擊性問卷》、《青少年感覺尋求量表》和《中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問卷》,對443名初中生(初一、初二、初三)的內隱攻擊性、外顯攻擊行為、感覺尋求和自我控制能力進行調查分析,以探討它們的特點以及感覺尋求和自我控制對外顯和內隱攻擊性的影響,以期為降低初中生的攻擊性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采用內隱聯想測驗和問卷調查法,選取陜西省商洛市的兩所初中學校,以班級為單位隨機抽取458名初中生,對所有問卷進行團體測試,收取有效問卷443份。然后在所選取的班級中每個年級隨機抽取30名學生,男女比例基本相同,視力均正常,在計算機教室完成內隱攻擊性測試。對測驗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研究結果: (1)初中生存在內隱攻擊性,且內隱攻擊性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和年級差異。 (2)初中生外顯攻擊行為的性別和年級主效應均顯著,性別與年級的交互作用不顯著。男生的外顯攻擊行為顯著高于女生,在攻擊行為的具體維度上,男女生在身體攻擊、口頭攻擊上差異顯著,而在自我發(fā)泄上差異不顯著;初二學生的外顯攻擊行為得分最高,而初一與初三學生無顯著差異。 (3)初中生感覺尋求水平的性別主效應顯著,年級主效應也顯著,性別與年級的交互作用顯著,男生的感覺尋求水平顯著高于女生,初二學生的感覺尋求水平最高,其中男生的感覺尋求發(fā)展趨勢是初一到初二迅速上升,到初三又出現下降,而女生的感覺尋求發(fā)展趨勢是初一到初三都在上升,但初一到初二上升明顯,初二到初三上升的幅度較小。 (4)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性別和年級的主效應顯著,性別與年級的交互作用也顯著,女生的自控能力高于男生,初二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差,初三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好。 (5)初中生的感覺尋求水平對外顯和內隱攻擊性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自我控制對外顯攻擊行為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對內隱攻擊性的預測作用不顯著。 (6)自我控制在去抑制和外顯攻擊行為之間有部分中介效應。 本研究從以上研究結果中得出以下結論: (1)初中男生的外顯攻擊行為高于女生,初二學生的外顯攻擊行為高于初一和初三學生。 (2)初中男生的感覺尋求水平高于女生,初二學生的感覺尋求水平最高。 (3)初中女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好于男生,初二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差,初三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好。 (4)初中生的感覺尋求水平能正向預測外顯和內隱攻擊性,其中去抑制的預測作用較高;自我控制能力可以負向預測外顯攻擊行為,且預測作用較高。 (5)感覺尋求對外顯攻擊行為的影響部分是通過自我控制能力實現的。
【關鍵詞】:初中生 感覺尋求 自我控制 外顯攻擊行為 內隱攻擊性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844.1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1章 文獻綜述11-29
- 1.1 攻擊性的研究11-18
- 1.1.1 攻擊性的含義11
- 1.1.2 攻擊性的研究現狀11-16
- 1.1.3 內隱攻擊性的研究16-18
- 1.2 感覺尋求與攻擊性的研究18-22
- 1.2.1 感覺尋求的界定18-19
- 1.2.2 感覺尋求的具體研究19-21
- 1.2.3 感覺尋求與攻擊行為的關系21-22
- 1.3 自我控制與攻擊性22-26
- 1.3.1 自我控制的界定22-23
- 1.3.2 自我控制的相關研究23-25
- 1.3.3 自我控制與心理、行為的關系25
- 1.3.4 自我控制與攻擊性的關系25-26
- 1.4 問題的提出26-27
- 1.5 本研究的意義27-29
- 1.5.1 理論意義27
- 1.5.2 實踐意義27-29
- 第2章 研究設計29-35
- 2.1 研究對象29
- 2.2 研究方法29-33
- 2.2.1 研究工具和材料29-32
- 2.2.2 施測過程32-33
- 2.2.3 數據收集與處理33
- 2.3 研究目的33
- 2.4 研究假設33-35
- 第3章 研究結果35-47
- 3.1 初中生感覺尋求、自我控制及攻擊性的差異檢驗35-41
- 3.1.1 初中生外顯攻擊性的差異檢驗35-36
- 3.1.2 初中生內隱攻擊性的差異檢驗36-37
- 3.1.3 初中生感覺尋求的差異檢驗37-39
- 3.1.4 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差異檢驗39-41
- 3.2 感覺尋求、自我控制能力對初中生內隱及外顯攻擊性的影響41-47
- 3.2.1 感覺尋求、自我控制能力與內隱及外顯攻擊性的相關分析41-42
- 3.2.2 感覺尋求、自我控制能力對初中生外顯和內隱攻擊性的預測42-43
- 3.2.3 自我控制能力的中介效應檢驗43-47
- 第4章 討論47-53
- 4.1 初中生感覺尋求、自我控制能力、攻擊性的特點47-50
- 4.1.1 初中生攻擊性特點的分析47-48
- 4.1.2 初中生感覺尋求特點分析48-49
- 4.1.3 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特點的分析49-50
- 4.2 初中生感覺尋求水平對攻擊性影響的分析50-51
- 4.2.1 初中生感覺尋求對外顯攻擊行為的影響50
- 4.2.2 初中生感覺尋求對內隱攻擊性的影響50-51
- 4.3 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對攻擊性影響的分析51-52
- 4.3.1 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對外顯攻擊性的影響51
- 4.3.2 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對內隱攻擊性的影響51-52
- 4.4 自我控制在感覺尋求與外顯攻擊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52-53
- 第5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53-55
- 5.1 研究結論53
- 5.2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53
- 5.3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53-55
- 5.3.1 研究的不足53-54
- 5.3.2 研究的展望54-55
- 參考文獻55-59
- 附錄59-64
- 附錄一:青少年感覺尋求量表59-60
- 附錄二:中學生自我控制問卷60-61
- 附錄三:中學生攻擊行為量表61-63
- 附錄四:內隱攻擊性測試63-64
- 致謝64-65
- 碩士期間研究成果6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茂林;刺激物屬性與內隱攻擊性的性別差異[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2期
2 陳麗娜;張明;金志成;趙閃;梅松麗;;中小學生感覺尋求量表的編制與應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年04期
3 魏華;張叢麗;周宗奎;金瓊;田媛;;媒體暴力對大學生攻擊性的長時效應和短時效應[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0年05期
4 葉寶娟;李董平;陳啟山;王艷輝;;青少年感覺尋求與煙酒使用的關系:一個有中介的調節(jié)模型[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4期
5 張雨青,陳仲庚;感覺尋求量表對我國被試的測定及因素分析[J];心理科學通訊;1990年04期
6 葉茂林;材料性質與內隱攻擊性啟動效應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1年04期
7 梁寧建,吳明證,高旭成;基于反應時范式的內隱社會認知研究方法[J];心理科學;2003年02期
8 陳欣;杜建政;;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內隱攻擊性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4期
9 周穎;劉俊升;楊海波;;閾下攻擊啟動對內隱攻擊性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7年02期
10 徐德淼;唐日新;解軍;;外顯和內隱攻擊性表現方式的性別差異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7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新學;工讀學校學生執(zhí)行功能及其與攻擊行為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趙閃;大學生感覺尋求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銀娟;大學生內隱攻擊性與家庭環(huán)境的關系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3 王蕾;不同攻擊水平者自我價值感差異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4 翟晟;男性未成年犯偏差行為、自我控制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胡海龍;網絡游戲對青少年攻擊性傾向影響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宋欣春;自尊穩(wěn)定性對外顯以及內隱攻擊性影響的實證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7 張蓮;學業(yè)不良初中生內隱攻擊性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珂;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內隱攻擊性關系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初中生感覺尋求、自我控制與外顯和內隱攻擊性關系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31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6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