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大學生成人依戀與人際交往的相關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6-10 01:08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成人依戀與人際交往的相關性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研究成人依戀和人際交往的狀況,并探討了兩者之間的關系,為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采用成人親密關系體驗調(diào)查問卷(ECR)和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對172名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分析大學生的成人依戀的狀況及其與人際交往狀況之間的相關。結果①大學生的成人依戀類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比重最大的是懼怕型(47.7%),其次是冷漠型(24.4%),專注型和安全型的比重較小(分別為16.3%,11.6%);②不同生源地的大學生在依戀的回避維度和人際交往的交談維度存在顯著的差異(F=5.770,2.745,P0.05);③除待人接物與回避維度相關不顯著外(r=0.050,P0.05),交談、交際與交友和異性交往均與依戀回避顯著相關(r=0.305,0.287,0.349,P0.01),且依戀焦慮與人際交往的各個維度均顯著相關(r=0.234,0.331.0.433,0.250,P0.01);④成人依戀對人際交往有一定的預測作用(R2=0.29,P0.001)。結論大學生的成人依戀與人際交往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依戀風格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的能力。
【作者單位】: 中國.西南大學心理學院;
【關鍵詞】健康心理學 成人依戀 人際交往 大學生 回歸分析
【分類號】:B844.2;G645.5;C912.1
【正文快照】: 英國的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Bowlby)在1969年提出了最早的依戀理論,他把依戀定義為“一種個體與具有特殊意義的朋友形成牢固的情感紐帶的傾向,它能為個體提供安全和安慰”。在習性學的基礎上整合了精神分析理論、信息加工理論和控制論所創(chuàng)立的依戀理論主要是針對的嬰幼兒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同歸;加藤和生;;成人依戀的測量:親密關系經(jīng)歷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學報;2006年03期

2 周春燕,黃希庭;成人依戀表征與婚戀依戀[J];心理科學進展;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同歸;劉樝;;團體依戀的概念與測量:項目因子分析方法的應用[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2 鐘峻燕;李莉;;理工科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與分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11期

3 歐陽宇;;當前大學生成人依戀與戀愛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4 錢建龍;;運動技能學習困難大學生身心相關的對比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11期

5 李仕友;鄒夢琴;趙聰;;理工科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6 王亮;邱英;;民辦高校影響大學新生人際交往因素及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9期

7 劉暢;;成人依戀研究綜述[J];成功(教育);2011年14期

8 鮑芳;;藝術院校大學生人際信任、社交焦慮與依戀的關系[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9 高明;;父母養(yǎng)育方式量表(PBI)二因素模型在湖南省大學生中的調(diào)查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吳靜珊;;大學生成人依戀對社交焦慮的影響機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丹;我國心理咨詢師的職業(yè)動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曉萍;婚前輔導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溫飛;消費者情感依戀的形成機理及杠桿作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李濤;婚姻承諾的心理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雪梅;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學術能力的認知情感闡釋與多維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孫俊才;情緒的文化塑造與社會建構:情緒社會分離視角[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7 樓天陽;虛擬社區(qū)成員聯(lián)結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及其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9 何影;大學生戀愛及戀愛暴力調(diào)查與暴力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郭薇;不同依戀類型戀愛受挫者的注意偏向[D];西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玲玲;碩士研究生主觀幸福感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關婷婷;母親的依戀與幼兒個性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范紅偉;高職生人格特質(zhì)、成人依戀與學校歸屬感現(xiàn)狀及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娟;不同依戀風格大學生對情緒信息的注意偏向及其教育意義[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麗雙;大學生成人依戀與人際信任、人格特質(zhì)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洪瀏妗;服裝品牌依戀驅(qū)動因素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7 隆景云;大學生成人依戀、社會支持與人際信任的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張燕舞;初中生心理一致感及其與依戀、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張洪雨;大學生壓力應對方式與其依戀內(nèi)部工作模式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黃智揚;依戀風格對不同情緒下情感信息加工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世彤,李焰;健康心理學研究的多元解析方法[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03期

2 聶振偉;;健康心理學——維護健康的新領域[J];科學世界;1998年09期

3 黎琳;劉偉;;自我效能感與身心健康:近期研究述評[J];心理研究;2011年01期

4 雪萊 E·泰勒;楊琴珠;;健康心理學的學科和領域[J];心理科學進展;1992年01期

5 答會明;李利琴;李曉紅;;十年來我國大學生孤獨感研究綜述[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1期

6 李靜音;;淺談儒家思想與健康心理護理[J];家庭護士;2008年08期

7 陳明華;鄧俊;;探析“老子”的健康生活方式[J];才智;2011年17期

8 雷伍明;;時代呼喚健康心理學[J];社會心理科學;2005年03期

9 于明盛;;青年期心理發(fā)展課題:人際交往能力的學習和實踐[J];社會心理科學;2001年02期

10 陳金昌;;青年的人際交往心理研究[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國法;朱偉;王催春;;大學生成人依戀現(xiàn)狀及其理論的應用[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劉福源;;健康心理學——老年人的心理健康[A];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第三屆老年保健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3 王軍;;工科院校大學生人格、人際交往能力與網(wǎng)絡成癮的關系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郝麗;劉樂平;;健康心理學研究與數(shù)據(jù)挖掘[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類[C];2003年

5 王亞萍;李同歸;;成人依戀與婚姻質(zhì)量及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英春;鄒泓;;親子依戀和家庭功能對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海霞;張運芝;戴琳琳;樊菊芳;;人際交往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王軍;;團體輔導對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效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包麗娟;;為學生的“存折”加碼——班主任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10 喬靜芝;姜琨;;團體輔導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實驗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河南省許昌市衛(wèi)生學校教師 田俊萍;中職生如何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N];西藏日報(漢);2011年

2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王利民;體育課有助提高人際交往能力[N];中國體育報;2010年

3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 燕國材;健康心理學助你走好人生路[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4 胥曉琦;心理學在我國醫(yī)學領域?qū)缪葜匾巧玔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5 張國圣;重慶科技學院:將“人際交往能力”納入培養(yǎng)方案[N];光明日報;2006年

6 張家界市一中教師 秦自云;學會適應—— 奮斗的另一層力量[N];張家界日報;2011年

7 麗江永勝縣星湖中學 史記孝;感話“壓彈”[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8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陳宏;構建和諧環(huán)境 解決教師心理危機[N];光明日報;2008年

9 長春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劉平邋劉立立;和諧人際關系催生高品質(zhì)大學生活[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孫彩平邋周艷培 張慧;因勢利導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N];中國教育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薇莉;成人依戀在社交焦慮障礙(SAD)中的心理表征模型及其在SAD心理治療中的應用[D];四川大學;2004年

2 李家偉;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行為及社會特征的中醫(yī)健康心理學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張琳琳;國有企業(yè)員工工作倦怠與工作投入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楊萍;西北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中的幾個突出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5 許萍;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6 劉在花;小學生社會智力的結構、特點、影響因素及干預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賈鵬;成長期體育企業(yè)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系統(tǒng)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8 何影;大學生戀愛及戀愛暴力調(diào)查與暴力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焦嵐;心理生活質(zhì)量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李永鑫;三種職業(yè)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較研究:基于整合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彤瑋;意象對話技術在成人依戀測量中的應用[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2 曹杏娥;大學生成人依戀、自尊與愛情態(tài)度的關系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3 宋井林;論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盧婧;多民族混合學校中學生的心理地位、人際交往能力對社會適應性的影響[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趙倩;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現(xiàn)狀分析及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6 張秋娟;小組工作方法在流浪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2年

7 鄒平;健美操運動對宜春學院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樊海峰;農(nóng)村職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倪巖娟;大學生成人依戀與童年期創(chuàng)傷經(jīng)歷的關系研究和個案干預[D];漳州師范學院;2012年

10 張若舒;多種情境下不同成人依戀取向信息加工實證研究及個案干預[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成人依戀與人際交往的相關性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4370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370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459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