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清理與批判
本文關鍵詞:教育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清理與批判,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科學的標準已經(jīng)不能作為判斷敘事的唯一標準,人文研究的立場正成為評價教育敘事的新的尺度。教育研究不僅要揭示客觀知識,更需要提供對教育的看法、態(tài)度和立場。敘事研究正在為真理的客觀性提供另一種表達方式,將教育的故事經(jīng)驗變成可以分享的主觀想象,將尋找教育的規(guī)律變成教育的意義詮釋,將敘事的結(jié)果從研究的終點變成進一步反思的起點。因此,教育敘事研究不僅是一種教育研究,而且同時也應當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研究。它既有規(guī)范性研究的可能性,又有規(guī)范性研究的標準性,同時還有規(guī)范性研究的結(jié)構性。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教科院;
【關鍵詞】: 教育敘事 敘事研究 研究方法
【基金】: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知識轉(zhuǎn)型與教育學知識的實踐轉(zhuǎn)向”,項目編號:10yjc880103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敘事研究是不是一種教育研究,敘事方法是不是一種研究方法,是我們今天需要重新確認的問題。當我們走進敘事過程并體驗敘事時,才有可能做出回答。就哲學方法而言,教育敘事應當是現(xiàn)象學的一種方法。那種能夠靠近教育現(xiàn)象,讓現(xiàn)象得到表達的敘事,就一定同時也是一種研究,而能提供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碧珍;鄒生根;;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敘事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年04期
2 傅京;;簡議“教育敘事”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3 王凱;屈娜娜;;批評與辯護——教育敘事研究新進展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5期
4 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敘事研究[J];中小學管理;2003年09期
5 劉萬海;;教師敘事研究的誤區(qū)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年12期
6 孟亞玲;魏繼宗;;教育敘事研究的現(xiàn)狀與思考——對我國2002年以來教育敘事研究的統(tǒng)計與分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8年Z1期
7 劉京平;;教育敘事的弊病與診療[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6年11期
8 詹捷慧;;教育敘事的真實追求[J];今日教育;2007年02期
9 萬婷婷;;教育敘事與教師專業(yè)成長[J];山東教育;2008年35期
10 羅衛(wèi)華;;光彩綻放下的教育敘事病癥與診療[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贛洪;危文斌;;教育敘事支持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許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論透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3 施鐵如;;心理咨詢與治療中的敘事方法[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4 隨潔英;郝武敬;;中學生考試焦慮的敘事心理治療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視角——試論“重新認識”教育思想史的價值[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6 馬克·第帕普;;談談世界教育史研究方法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7 齊梅;;論教育理論的性質(zhì)和研究方法[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寧本濤;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國教育經(jīng)濟學研究方法的內(nèi)容分析——以《教育與經(jīng)濟》雜志為例[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劉靜;;教育史學的想象力——后現(xiàn)代史學觀與教育史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10 田寶宏;;“面向生活”的教育研究成果評價問題分析[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 健;如何進行教育敘事研究[N];中國教師報;2005年
2 華東師范大學 丁鋼;教育敘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華東師范大學 丁鋼;我們?nèi)绾巫鼋逃龜⑹�?[N];中國教育報;2004年
4 袁小燕;教育敘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N];貴州民族報;2006年
5 李嵐;教育敘事如何寫?[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劉微;倡導“且思且行”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上海師范大學 黎加厚 郜云雁 余冠仕;博客為何能夠博得教師的青睞?[N];中國教育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康麗;需要專業(yè)引領 也需要行政推動[N];中國教師報;2007年
9 記者 劉廷艷;有效促進教師敘事研究[N];協(xié)商新報;2008年
10 山東省廣饒縣花官鄉(xiāng)中心小學 楊國新;“羅曼蒂克”的教育敘事能否經(jīng)得起拷問?[N];中國教育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德全;論教育敘事[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醒東;事件·場景·交往[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錢林曉;教育經(jīng)濟學方法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光余;教師教學效能的生成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5 黃瑾;農(nóng)民城的教師[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薛曉陽;學校制度情境中的學生道德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葉正波;教育議事會:一個微觀教育管理體制的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師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范樹成;德育過程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王萍;教育現(xiàn)象學方法及其應用[D];河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曉艷;教育敘事文本的分析與解讀[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彭鳳琴;對教師個人實踐知識的敘事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姚紅玉;我的新教師生活[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范敏;教師個體教育觀念的敘事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5 屈瑩瑩;農(nóng)村教師勞動報酬之敘事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6 戴華群;批判反思型教師教育敘事方法探索[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鄧朝珍;專家型教師個人教育理論的敘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余祖應;班主任職業(yè)倦怠問題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韓鑫桐;高中女生異性交往過密問題的敘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黃敏;教師個人課程觀的形成[D];河南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教育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清理與批判,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41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3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