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音樂配器與制作課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5-06 03:12
論文通過對電腦音樂配器與制作課程本體的研究,界定了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把電腦音樂配器與制作的內(nèi)容分為音色分析、配器法、制作技術(shù)三個部分。其中音色分析是課程教學的基礎(chǔ),配器法是課程教學的重點,而制作技術(shù)部分的內(nèi)容從實踐性出發(fā),融入音色分析與配器法的教學內(nèi)容之中。 在電腦音樂配器與制作課程本體研究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電腦音樂配器與制作課程的教學研究,明確了課程的教學目的,確立了電腦音樂配器與制作課程的基本教學原則——把配器與制作相結(jié)合進行教學;而教學基本原則的堅持與貫徹,則體現(xiàn)在實踐性及實用性兩個方面;從教學的實踐性及實用性出發(fā),總結(jié)出電腦音樂配器與制作課程的基本教學方法。 為了與教學相適應(yīng),必須有科學而適用的教材。筆者以電腦為基本教學載體,以實用性及實踐性為基本原則,以完滿的完成教學目的為最終目標,確定了本教材的編寫思路,對具體的編寫體例進行了研究與論述。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第一章 課程本體研究
1.1 比較研究
1.1.1 樂器法比較
1.1.2 配器法比較
1.1.3 制作技術(shù)比較
1.2 本體研究
1.2.1 音色分析
1.2.1.1 音色編輯基礎(chǔ)
1.2.1.2 仿真類音色分析
1.2.1.3 非仿真類音色分析
1.2.1.4 音效類音色分析
1.2.2 配器法
1.2.2.1 旋律的配器
1.2.2.2 低聲部的配器
1.2.3 配器與制作的基本原則
1.2.3.1 音量的平衡性與對比性
1.2.3.2 音色的色彩性與統(tǒng)一性
1.2.3.3 音響的清晰性與融合性
第二章 課程教學研究
2.1 教學目的
2.2 教學原則
2.2.1 實踐性原則
2.2.2 實用性原則
2.3 教學方法
第三章 課程教材解決方案
3.1 教材編寫思路
3.2 教材編寫體例
3.3 教材編寫模版展示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808910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第一章 課程本體研究
1.1 比較研究
1.1.1 樂器法比較
1.1.2 配器法比較
1.1.3 制作技術(shù)比較
1.2 本體研究
1.2.1 音色分析
1.2.1.1 音色編輯基礎(chǔ)
1.2.1.2 仿真類音色分析
1.2.1.3 非仿真類音色分析
1.2.1.4 音效類音色分析
1.2.2 配器法
1.2.2.1 旋律的配器
1.2.2.2 低聲部的配器
1.2.3 配器與制作的基本原則
1.2.3.1 音量的平衡性與對比性
1.2.3.2 音色的色彩性與統(tǒng)一性
1.2.3.3 音響的清晰性與融合性
第二章 課程教學研究
2.1 教學目的
2.2 教學原則
2.2.1 實踐性原則
2.2.2 實用性原則
2.3 教學方法
第三章 課程教材解決方案
3.1 教材編寫思路
3.2 教材編寫體例
3.3 教材編寫模版展示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8089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8089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