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普九”視角下的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原因及對策
本文關鍵詞:“均衡普九”視角下的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原因及對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一直以來,黨和政府都十分重視農村義務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的資金投入得到逐步增加,辦學條件日益得到改善,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學質量也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但同時,由于經濟、地域、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當前的農村義務教育還存在著教育管理體制權責不對等、投入嚴重不足、教師隊伍有待進一步穩(wěn)定、素質教育落實情況堪憂以及校園安全隱患問題依然突出等主要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我國教育公平,使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制約了我國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對此,筆者通過大量查閱文獻資料、發(fā)放調查問卷、進行人物訪談等多種方式,對我國當前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落實新《義務教育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保障農村校園安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科學的學校評價機制等對策建議,力圖為促進我國的教育公平,實現(xiàn)城鄉(xiāng)“均衡普九”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 農村義務教育 問題 原因 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522.3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論8-14
- 第一節(jié) 研究意義和研究方法8-11
-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8-10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10-11
-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及文獻綜述11-14
- 一、國外相關研究12
- 二、國內相關研究12-14
- 第二章 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發(fā)展存在的問題14-26
- 第一節(jié) 務教育投入仍然不足,教育經費收入與支出失衡14-16
- 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仍然不足14-15
- 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收入與支出失衡15-16
- 第二節(jié) 教育管理體制權責不對等,政府對投入的責任模糊16-19
- 一、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權責不對等16-17
- 二、各級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責任模糊17-19
- 第三節(jié) 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偏低,教師工作、學習、生活條件較差19-22
- 一、農村教師學歷和職稱整體水平偏低21
- 二、農村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和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1-22
- 三、農村教師工作滿意度低,職外流動隱患加大22
- 第四節(jié) 教育質量相對低下,校園安全問題突出22-26
- 一、素質教育落實情況堪憂,教學質量難以保證22-23
- 二、社會環(huán)境惡化加劇,校園安全隱患依然突出23-26
- 第三章 農村義務教育非均衡發(fā)展的原因及影響26-34
- 第一節(jié) 農村義務教育發(fā)展受阻的主要成因26-31
- 一、區(qū)域、城鄉(xiāng)之間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國民貧富差距加大26-27
- 二、社會資源分配不公,教育資源集中流向城市和高等教育領域27-28
- 三、農村公眾思想觀念陳舊,對基礎教育缺乏長遠眼光28-30
- 四、“重點學校”的顯性和隱性存在,加劇農村教育的不公平30-31
- 第二節(jié) 農村義務教育非均衡發(fā)展的社會影響31-34
- 一、農村義務教育非均衡發(fā)展影響國民素質整體提高31-32
- 二、農村義務教育非均衡發(fā)展加劇了社會不公平現(xiàn)象32-33
- 三、農村義務教育非均衡發(fā)展為社會問題的增多埋下隱患33-34
- 第四章 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戰(zhàn)略和策略34-51
- 第一節(jié) 堅決執(zhí)行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國家戰(zhàn)略34-37
- 一、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內涵34-35
- 二、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理念35-36
- 三、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價值取向36-37
- 第二節(jié) “均衡普九”戰(zhàn)略下農村義務教育發(fā)展的策略37-51
- 一、加快并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的法制化建設37-39
- 二、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明確各級政府的教育權責39-41
- 三、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健全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41-44
- 四、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44-46
- 五、保障農村校園安全,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46-48
- 六、轉變教育觀念,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校評價機制48-51
- 結語51-52
- 參考文獻52-54
- 附錄54-62
- 致謝62-6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杰;;論文化資本對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影響——布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的啟示[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江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組;蔣有慧;程方生;;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0期
3 司曉宏;楊令平;;后農業(yè)稅時代農村義務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4 楊潤勇;;區(qū)域推進:農村地區(qū)實現(xiàn)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基本策略——政策學視角的分析[J];河池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譚細龍;;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需要充分發(fā)揮政府調控職能[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1期
6 方銘琳;;保障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資源配置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7 胡映蘭;;從"兩免一補"看農村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以湖南省益陽市為例[J];教育與經濟;2009年03期
8 陳向榮;徐文秀;;農村義務教育均衡化發(fā)展的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9 司曉宏;楊令平;;當前我國西部地區(qū)農村義務教育形勢分析[J];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10 唐文博;;河北省教育事業(yè)“十一五”規(guī)劃出臺 以農村義務教育發(fā)展為重點 基本實現(xiàn)區(qū)域內均衡發(fā)展[J];河北教育(綜合版);2006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國賢;;以辦學體制創(chuàng)新為中心,搞好農村義務教育資金轉移支付制度建設[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2 李祥云;范麗萍;;農村義務教育最低保障財政需求與縣財政供給能力分析——以湖北為例[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3 葉曉陽;;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經費充足性與地方政府激勵的問題——一個分權均衡模型的激勵相容改進[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傅光明;李艷明;;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公共產品供給研究[A];湖北新農村建設的思路與對策——'2006湖北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張旺;;農村義務教育的推進歷程、特征分析及策略建議[A];2010年農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范先佐;付衛(wèi)東;;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實施的背景、成效、問題及對策[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賈勇宏;;教育腐敗對農村義務教育投資短缺的影響及其治理——尋租理論的視角[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薛竹;;義務教育還需立足長遠放眼量[A];價格理論研究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9 孫剛成;;“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問題和對策探討[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劉凱;;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的審視[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瑞昌;我省今年初步安排教育支出116.2億元[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8年
2 韓建明 呂興宇;沈陽推進義務教育高質量均衡發(fā)展[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7年
3 記者 趙暉;教育強區(qū):濱湖“頭號工程”[N];無錫日報;2005年
4 ;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N];本溪日報;2009年
5 朱萍 寸建松 鮑冬生;今年我市教育資源均衡發(fā)展再給力[N];連云港日報;2011年
6 邵方超邋記者 李林巖;我省農村義務教育走向均衡發(fā)展[N];吉林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崔曉利;促進教育事業(yè)均衡發(fā)展 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N];安陽日報;2011年
8 哈密地委書記 郭連山 哈密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 古麗夏提·阿不都卡德爾;走均衡發(fā)展之路 促哈密教育公平[N];新疆日報(漢);2009年
9 戴琳;大力彰顯武侯群眾文化魅力 強勢推進公共文化均衡發(fā)展[N];中國文化報;2009年
10 本報通訊員;蘇州審計助推農村義務教育機制完善[N];中國審計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祝志芬;中國義務教育福利制度的發(fā)展及其完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楊令平;西北地區(qū)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進程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屈宏強;學校體育均衡發(fā)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4 田芬;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5 宗希云;黑龍江省農村教育發(fā)展與改革的策略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陳維青;我國農村義務教育中的轉移支付問題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7 趙全軍;中國農村義務教育供給制度研究(1978-2005)[D];復旦大學;2006年
8 江依妮;中國式財政分權下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楊軍;西北少數民族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于發(fā)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崔慧廣;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與財政體制創(chuàng)新[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高軍;湖南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財政政策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3 王忠元;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省級統(tǒng)籌”投入政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光琳;管理體制視野中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問題[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5 郭曉東;農村義務教育“分級管理”體制問題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肖暉;農村義務教育的公共供給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黃愛蘭;促進縣域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小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保障體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9 余福貴;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管理體制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立;內蒙古農村稅費改革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均衡普九”視角下的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原因及對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29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7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