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改善師生關系的實踐
發(fā)布時間:2017-04-19 22:37
本文關鍵詞: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改善師生關系的實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取得成功的前提。但是,從現實的角度看,筆者通過對兩所初級中學(優(yōu)質初中K校和薄弱初中X校)的調查發(fā)現,雖然優(yōu)質初中的師生關系現狀要好于薄弱初中,但兩校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仍然存在問題,學生主體地位仍未得到確認,師生間缺乏有效溝通。從教育理論發(fā)展的角度看,在教育中引進對話,從改變師生角色定位入手,在師生間建立平等交往的關系,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在對話中培養(yǎng)能力,生成感悟,最終完成自我教育,是對教育本質的進一步認識,也是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的有效途徑;诂F實師生關系的問題和教育中對話教育理論的提出,本研究嘗試提出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理念,并在薄弱初中開展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實踐,研究該教育對更新教師教育理念,轉化教育行為,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從而改善師生關系是否有效。本研究首先對師生關系、主體性教育和對話教育相關文獻進行了系統(tǒng)綜述,在初中師生關系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提出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理念,從現實依據和操作路徑兩方面進行理論建構,以此為指導,進一步提出“心靈對話”這一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的操作范式,并在薄弱初中進行系統(tǒng)的實踐操作,以促使教師將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育行為,使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引者;不再是訓導者,而是學生積極向上的引導者,真心關愛、傾心交流的好朋友。實踐研究的結果表明,在薄弱初中開展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改善了該校的師生關系,,實踐后的后測發(fā)現教師的教育行為有了改變,師生關系的融洽度也有了較大提升,學生也喜歡并愿意接受這樣的教育形式。同時本研究還從實踐中總結了通過該教育改善師生關系的建議,為優(yōu)化師生關系提供了途徑。
【關鍵詞】:師生關系 對話教育 主體性教育 心靈對話 實踐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456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13
- 第二章 文獻綜述與研究的意義13-23
- 2.1 師生關系的研究13-14
- 2.2 對話理論的研究14-17
- 2.2.1 對話理論14-15
- 2.2.2 對話教育15-16
- 2.2.3 對話與師生關系16-17
- 2.3 主體性教育的研究17-19
- 2.3.1 主體性教育的基本理論17-19
- 2.3.2 主體性教育與師生關系19
- 2.4 問題提出與研究意義19-23
- 2.4.1 探索符合教育教學變革需要的師生交往范式20-21
- 2.4.2 轉變教師育人理念,強化學生主體意識21
- 2.4.3 加強情感溝通,優(yōu)化師生關系21-22
- 2.4.4 營造和諧的人際氛圍,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22-23
- 第三章 初中學校師生關系現狀調查23-32
- 3.1 調查目的23
- 3.2 問卷編制23
- 3.3 調查方法23-24
- 3.3.1 調查對象23
- 3.3.2 調查工具23-24
- 3.3.3 問卷調查程序24
- 3.4 調查結果24-28
- 3.5 討論28-31
- 3.6 結論31-32
- 第四章 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的構想32-38
- 4.1 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構想的現實依據32-34
- 4.1.1 對話理念與學校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存在相通性32-33
- 4.1.2 對話理念的內在特性是應用的前提條件33-34
- 4.2 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構想的路徑分析34-38
- 4.2.1 理性對待身份差異,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機互動34-35
- 4.2.2 加強溝通與理解,推動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35-36
- 4.2.3 努力建構互助機制,達成師生之間的智力共享36-38
- 第五章 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實踐:心靈對話38-44
- 5.1 建立平等合作師生關系的重要性38-40
- 5.1.1 “心靈對話”實踐的基本原理38-39
- 5.1.2 “心靈對話”實踐的基本特征39-40
- 5.2 “心靈對話”實踐的具體實施40-43
- 5.2.1 活動方案的設計41-42
- 5.2.2 對話模式的探索42
- 5.2.3 基本方法的研究42-43
- 5.3 單元體形式呈現對話,記錄理解共享過程43-44
- 第六章 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實踐后的師生關系調查44-49
- 6.1 調查目的44
- 6.2 調查方法44
- 6.2.1 調查對象44
- 6.2.2 調查工具44
- 6.2.3 問卷調查程序44
- 6.3 調查結果44-47
- 6.4 討論47-48
- 6.5 結論48-49
- 第七章 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實踐改善師生關系的建議49-53
- 7.1 加強前見性理解,尊重學生的思考與行為能力49
- 7.2 以平等的交往價值為基礎,取得主體雙方最大視界融合49-51
- 7.3 構建民主運作的良好師生關系生態(tài),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51-53
- 第八章 總結53-55
- 8.1 研究的總結論53
- 8.2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53-54
- 8.3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54-55
- 致謝55-56
- 參考文獻56-58
- 附錄一:師生關系調查問卷(學生卷)58-60
- 附錄二:師生關系調查問卷(教師卷)60-62
- 附錄三:單元體案例節(jié)選《進校,你關機了嗎?》62-6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婷,鄭慶全;關于課程改革中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劉鐵芳;;“我-你”師生關系的可能[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年01期
3 閆林霞;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倫理學的主體性思維——從胡塞爾、海德格爾到薩特[J];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4 徐黎華;方躍平;王思華;;我國歷史演進中師生關系初探[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5 王孝紅;關于實施主體性教育的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6 康偉;;教育研究范式轉換: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J];教育科學;2006年06期
7 胡定榮;論文化哲學視野中的主體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21期
8 王光明;關于人本主義哲學主體間性的思想概述與認識教育視界下的主體間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04期
9 張曉麗;李如密;;中小學教師實施對話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32期
10 蔡春,扈中平;從“獨白”到“對話”——論教育交往中的對話[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本文關鍵詞:基于對話的主體性教育改善師生關系的實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72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172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