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執(zhí)政時期英國基礎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本文關鍵詞:布朗執(zhí)政時期英國基礎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出處:《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布朗首相執(zhí)政時期非常重視英國基礎教育發(fā)展,希望政府能夠確保每個孩子得到最佳人生開端,以及持續(xù)的支持和保護,從而為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體系奠定基礎。為此,布朗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基礎教育政策,并出臺了相關的標志性政策文本。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兒童計劃:構建更美好的未來》、《國家挑戰(zhàn):提高標準,支持學校發(fā)展》和《你的孩子,你的學校,我們的未來:建立21世紀的學校制度》三個標志性文本的出臺背景、政策目標、主要內容及實施,探究布朗執(zhí)政時期英國基礎教育政策及其特色。
[Abstract]:During the ruling period of Premier Brown, 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Britain. He hoped that the government would ensure that every child could get the best start of life and continue support and protection,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world-class education system. To this end, the Brown administration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of basic education policies, and introduced a relevant landmark policy text.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ldren's plan: to construct a better future", "national challenge: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school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your children, your school, our future: twenty-first Century to establish a school system" three iconic text background, policy objectives, main contents and Implementation. To explore the policy of basic education in England during the reign of Brow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556.1
【正文快照】: “在當代,基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全體國民的‘基本素質’,從而決定了一個國家勞動力或公民的基本素質,決定了這個國家經濟發(fā)展后勁的大小、政治生活的理性化水平以及文化創(chuàng)新潛力的大小,最終從總體上或根本上影響或制約這個社會和國家的未來發(fā)展!盵1]對于希望建立“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曾飚;宋雄偉;;政黨輪替后的英國教育改革[J];南風窗;2010年16期
2 張濟洲;;“國家挑戰(zhàn)”計劃——英國政府改造薄弱學校的新舉措[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苑大勇;;英國基礎教育質量保障政策研究:以“國家挑戰(zhàn)”項目為例[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2 方中雄;陳麗;;外源式學校改進的實踐操作要求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0年1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華利;英國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進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2 夏坤金;縣級城市義務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3 曹秀娟;英國“國家挑戰(zhàn)計劃”初探[D];西南大學;2010年
4 李可;我國中部地區(qū)城市小學大班額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孫宏愿;英國中小學“聯(lián)合學!闭哐芯縖D];西南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重;王寅生;;美國基礎教育財政體制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22期
2 李兆君;;基礎教育“班班通”推進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年08期
3 關松林;;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正視矛盾與理論澄清[J];中國教育學刊;2010年12期
4 吳光普;;九十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基礎教育[J];學術研究;1991年03期
5 李兵紅;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適應二十一世紀基礎教育發(fā)展的合格教師[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S1期
6 郭曉平,葉玉華;國際基礎教育發(fā)展現狀與趨勢[J];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7 柳海民;孫陽春;;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現實誤區(qū)和理性訴求[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王根順;孟子博;;關于西部地區(qū)基礎教育經費問題的若干思考[J];社科縱橫;2008年01期
9 徐勝三;;《山東省基礎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成果簡介[J];當代教育科學;1991年01期
10 李漢邦,傅雄烈,楊治榮;西藏基礎教育發(fā)展規(guī)模預測研究[J];中國藏學;199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立民;張衛(wèi);;西方關于青少年和兒童品行障礙干預研究的新進展[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洪小美;;酒依賴者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心理行為的影響[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兒童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李雅林;李怡新;沈家鮮;;6—9歲兒童形體轉換的認知發(fā)展研究[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4 蘇林雁;朱焱;高雪屏;羅學榮;;長沙市小學生焦慮抑郁共病的現狀調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洪德厚;黃麗珍;;兒童的保持曲線問題(二)[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6 陳琳;;基礎教育發(fā)展規(guī)模的宏觀預測模型[A];發(fā)展戰(zhàn)略與系統(tǒng)工程——第五屆系統(tǒng)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1986年
7 李露;吳靖;;20年來我國地方教育與經濟問題研究綜述[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8 何輔良;;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10年工作回顧[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9 周玉良;;研究和編撰地方教育史要十分注重質量[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10 毛曉瑞;張日f;;對一名過度依賴性兒童進行箱庭療法的個案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蘇軍;致力于促進教育公平[N];文匯報;2005年
2 記者 宋全政;山東為基礎教育發(fā)展再“加油”[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記者 田振山;為基礎教育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N];中國教育報;2002年
4 本報記者 周飛;政協(xié)委員關注基礎教育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4年
5 記者 左益;千方百計為基礎教育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N];中國教育報;2001年
6 李亞男;福田區(qū)通過省教育強區(qū)驗收[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7 劉悅;從“黑屋子 泥臺子”到“教學樓群 信息化”[N];鄂爾多斯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南北;2005江蘇基礎教育發(fā)展關鍵詞[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5年
9 謝維和;貧困地區(qū)基礎教育發(fā)展的兩難選擇[N];人民日報;2003年
10 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主任 曾培炎;增加投入 改善環(huán)境 努力開創(chuàng)基礎教育發(fā)展的新局面[N];中國教育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世杰;兒童記憶成套測驗的初步編制[D];中南大學;2002年
2 田寶宏;學齡人口變動對基礎教育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張勁松;兒童的自我調控能力[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劉秀麗;學前兒童欺騙發(fā)展的研究——從心理理論視角透析學前兒童欺騙的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4年
5 周興國;教育自由及其限度[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司洪昌;嵌入村莊的學校[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彭虹斌;課程組織研究——從內容到經驗的轉化[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毛景煥;平等體驗的生成與班級教學共同體[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楊林國;追尋教師美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劉啟剛;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結構、影響因素及對學校適應的意義[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紅蘭;3-5歲兒童錯誤信念行為解釋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2 黃彥萍;3.5~5.5歲兒童心理理論與時序認知能力關系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3 王燕;兒童傳遞性推理能力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4 薛yN凌;上海地區(qū)青少年及兒童性別角色的測量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5 曹貴康;小學五年級兒童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金敏;10-16歲兒童少年行為問題的雙生子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華道金;兒童自尊感的人格教育價值及其保護與培養(yǎng)[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文;小學生社會行為與師生關系、同伴接納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夏敏;呼和浩特農村鄉(xiāng)鎮(zhèn)基礎教育發(fā)展情況的調研報告[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10 黃建軍;基于教育券制度的基礎教育投入政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3421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4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