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缺陷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1-22 12:29
本文關鍵詞:學校教育缺陷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學校教育的缺陷 理想主義與中庸 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
【摘要】:教育是承擔著人類未來和希望的重大事業(yè),人們對于教育總是寄予厚望,認為教育應該一塵不染,緊守自己的一方凈土。然而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總會處處碰壁、時時困惑,不斷地看到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顯露其自身的缺陷。這種缺陷性既在流弊甚多的中國教育中隨處可見,而且就是我們引以為楷模的外國教育也難以避免。這種天生的缺陷性,究其原因,有這樣四點。第一點是源于人類自由意志的難統(tǒng)一。每個人受自身水平、經歷、立場等所限,世界觀和人生觀總是千人千樣、難以同一,所以對教育的目的、內容、原則、方法等的認識自然也不盡相同,對“什么是好的教育”也答案各異,于是就造就了人們在教育中都按照自己頭腦中認為正確的方式來行動,于是任何一種自認為完善的教育在另一個時間、空間或是人群來看,都是有缺陷的。第二點原因是教育者的有限性與教育的無限性的矛盾。教育者受自身和歷史條件所限制,在感情、理性以及實踐等任何方面來看都是有限的,而教育要面對的卻是無限的生活,可以說教育的對象和內容包括了全部的人類的所有的問題,而其中很多東西又是只依靠教育無法解決的,所以即使人類有勇于挑戰(zhàn)和不服輸的精神,我們也永遠不能達到終點。第三點原因是教育的背后充斥著利益與權力,充滿著欲望與控制。教育是人的產物,而人具有精神與物質雙重性,所以在教育誕生之初與誕生之后,就因為人類的高度參與,被利益和權力感染,有了“原罪”。從教育的發(fā)展史中,我們能找到無數的例子來證明,“教育就是控制”。當然也有無數的人付諸努力與犧牲來改變這種教育被褻瀆的狀況,至少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如果教育不能避免受到人類游戲規(guī)則的制約,總要在利益與權力的漩渦里徘徊,那我們就應該盡可能地把更多的人甚至全部的人類都放到這種利益和權力的博弈中來,使教育的目的是為整個人類群體的自由和尊嚴以及終極幸福而服務,我們掌控利益和權力,為了求得“人類最終的解放”。第四點原因是教育已經高度地制度化。制度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具有維護秩序、加強控制和強化組織的正功能,又具有日益趨向僵化和保守的負功能,在穩(wěn)定與靈活之間,我們總是顧此失彼、難以抉擇;谝陨系乃狞c原因,要應對學校教育天生的缺陷,只能做一個懷有理想主義情結的中庸主義者,并努力促使教育向自我教育和終生教育轉化,這樣學校教育才能在保持自我存在意義的基礎上走向自己的未來和希望。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金生,
本文編號:12147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147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