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論批判:一種教育哲學的反思
本文關(guān)鍵詞:知識論批判:一種教育哲學的反思
【摘要】:知識論不僅是近代哲學的中心問題,也是近現(xiàn)代教育的精神基礎(chǔ)。知識論是近現(xiàn)代教育的理論,近現(xiàn)代教育則是知識論的實踐。知識論的知性思維方式對近現(xiàn)代教育產(chǎn)生了彌散性影響,而教育世界的知識論化在本質(zhì)上卻是一種價值顛覆,即科學知識取得了對其他知識類型的優(yōu)先性。知識論放逐了本真的心靈問題,這是近現(xiàn)代教育問題之根源。從教育哲學的角度反思與批判知識論,是對知識論批判的必要補充。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guān)鍵詞】: 知識 知識論 教育哲學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現(xiàn)代性與教師的教育良知研究(編號:BFA110032)
【分類號】:G40-02
【正文快照】: 知識論問題是近代哲學的一個中心問題。知識論的知性思維方式對近現(xiàn)代人文社會科學產(chǎn)生了支配性影響,其中對教育的影響尤為深刻。在某種意義上說,知識論是近現(xiàn)代教育的理論,近現(xiàn)代教育則是知識論的實踐。教育作為一種綜合的文化、倫理實踐活動,典型而深刻地體現(xiàn)了知識論的特征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倪梁康;“智性直觀”在東西方思想中的不同命運(2)[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2年02期
2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現(xiàn)象學的解析與重構(gòu)[J];開放時代;1999年02期
3 劉力永;馬克思與海德格爾批判形而上學的根本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李霞;論儒道生命觀的理性精神及其歷史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孟彥文;語言從存在論向倫理學的轉(zhuǎn)換[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王列生;主體缺席的概念晚餐——關(guān)于當代文學批評失態(tài)的一種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8 方軍;海德格爾的真理觀——兼談一種思維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9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陶志潔;建構(gòu)英語教學中新的師生角色[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尚淼;;工業(yè)設(shè)計課程模塊化模式教學探討[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書俊;選擇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2 寇鵬程;作為審美范式的古典、浪漫與現(xiàn)代的概念[D];復旦大學;2004年
3 李鳳亮;詩·思·史:沖突與融合——米蘭·昆德拉小說詩學引論[D];暨南大學;2001年
4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5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6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唐德海;大學課程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8 劉永紅;詩筑的遠離[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9 常晉芳;網(wǎng)絡哲學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10 張軍;人的發(fā)展的歷史形態(tài)及其當代意蘊[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雙;語文研究性學習初探[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陳迎年;海德格爾存在論差異中的世界[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張勝利;論文學的宇宙境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4 吳武洲;從幽婉的情思到哲學的冥想[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鄧紅;論威拉·凱瑟拓荒小說中的死亡意象[D];暨南大學;2001年
6 吳燕;哲學向生活世界的回歸——馬克思感性世界理論的初步構(gòu)建[D];黑龍江大學;2001年
7 程紅艷;生命與教育——呼喚教育的生命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8 李洪兵;論中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馬志成;化學實驗探究教學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杜覺民;西方教育理論在近代中國的移植應用和現(xiàn)實思考[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學術(shù)動態(tài)[J];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王坤慶;現(xiàn)代西方教育哲學發(fā)展概觀[J];海軍院校教育;2001年01期
3 趙煦;;2006全國教育哲學年會暨國際教育哲學研討會議綜述[J];中國德育;2006年10期
4 鄧飛;郭祥超;;2009年教育哲學高層學術(shù)論壇會議綜述[J];當代教師教育;2009年03期
5 高杰;;教育哲學是以人為中心的學問——淺議《教育哲學》[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6 ;杜威談教育哲學[J];青年教師;2009年01期
7 John S.Brubacher;張家祥;;教育哲學的范圍:職能、歷史和派別[J];全球教育展望;1982年01期
8 何齊宗;當代教育觀念的更新與教育哲學的理論構(gòu)架——1992年全國教育哲學年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綜述[J];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01期
9 唐榮德;論教育哲學應然功能的現(xiàn)實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10 劉鐵芳;教育的沉淪與教育哲學的使命[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雷豪;;論心理咨詢的教育哲學底蘊[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shù)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2 范鵬;成兆文;;馮友蘭教育哲學發(fā)微[A];《國學論衡》第三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shù)論文集[C];2004年
3 趙軍;;西方教育哲學是如何講述的——歷史的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于建福;;孫中山中庸教育哲學思想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顧春;;試論陸九淵教育哲學與禪宗關(guān)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顧春;;陸象山教育哲學的本體論思想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朱國仁;;論杜威教育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顧春;;陸九淵教育哲學之心性論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高時良;;陶行知教育哲學的儒學淵源[A];紀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20周年——陶研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10 劉佛年;;《范壽康教育文集》序[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于博 通訊員邢霞;為教育哲學準確定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實習記者 張倩俠 本報記者 徐啟建;教師需要教育哲學資源[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寧波;溝通學院派與草根派的第三種教育哲學[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劉偉建 通訊員 李永利 周志華;讓山村飛出“金鳳凰”[N];農(nóng)民日報;2009年
5 薛涌;美國教育:沒有基準的優(yōu)異[N];南方周末;2003年
6 本報記者 孫軍 通訊員 劉淼;中美教育的差異及其他[N];中國教育報;2003年
7 朱小蔓(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一種個性化的教育 哲學表達方式[N];光明日報;2001年
8 朱廣菁 楊林;要允許聰明孩子發(fā)展跳躍式思維[N];大眾科技報;2003年
9 劉云杉;“The Educated Person”or“The Educated Male”?[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10 福特基金會教育項目官員 何進;跳出教育看教育[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高偉;生存論教育哲學發(fā)凡[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張云;經(jīng)驗、民主和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3 王倫信;清末民國時期中學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張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謝娟;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應用的倫理審視[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洪席;過程課程觀的構(gòu)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宇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之建構(gòu)個人教育哲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潘宛瑩;后現(xiàn)代哲學思潮對臺灣教育哲學的影響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慧玲;馬克思與杜威的教育哲學比較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4 王舉;論教育哲學的合理轉(zhuǎn)向[D];河南大學;2010年
5 萬言明;杜威教育哲學的現(xiàn)實審視[D];河南大學;2011年
6 張焱兵;顏元教育哲學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7 杜文麗;民主與教育:杜威教育哲學初論[D];黑龍江大學;2003年
8 胡佳;杜威的教育哲學[D];武漢大學;2005年
9 張云;素質(zhì)教育:教育哲學的當代熱點[D];新疆大學;2002年
10 高連福;反思現(xiàn)代教育的哲學根基[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0978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9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