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恩范式理論對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7-04-27 00:11
本文關鍵詞:庫恩范式理論對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教育在社會與人的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不容置疑。在當今的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學校的課堂教學仍然起著關鍵的作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雖然在歷史上曾經(jīng)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但今天已經(jīng)顯示出嚴重的不足,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目前,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是,在這個改革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種種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哲學層面的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礎上針對其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議并進而推動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健康發(fā)展。庫恩的范式理論能夠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啟示。本文的研究就從研究庫恩的范式理論入手。 托馬斯·.庫恩(Thomas Samuel Kuhn)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于1962年出版后,人們對“范式”理論的研究與爭議就從未停止過。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做出自己的評判。本文從認知的視角,把該書解讀為一部關于對科學的認知過程的科技哲學著作,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對庫恩范式理論解讀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筆者認為人們對認知對象的認知,都是在一定的認知范式指導下進行的。在對庫恩范式理論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嘗試性地構建了認知范式,希望能夠?qū)θ藗兊乃季S認知提供認識論與方法論方面的啟示。 在此基礎上,本文對我國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認知過程教學進行了剖析,指出傳統(tǒng)課堂教學固然有其不足,但我們對其優(yōu)點的挖掘尚不夠;新的課堂教學雖然存在著傳統(tǒng)課堂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也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足,需要從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汲取營養(yǎng)。因此,應加強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新的課堂教學的比較研究,拋棄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取其優(yōu)點,以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指導,把創(chuàng)新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全文包括前言、正文四章和結束語。 第一部分從本論文所研究問題的背景出發(fā),分析了當前國內(nèi)外關于庫恩范式理論對教育教學的啟示在理論上及實踐上的研究現(xiàn)狀,并結合中國課堂教學改革現(xiàn)狀,提出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二部分概述了庫恩范式理論,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其理論進行解讀。首先對“范式”概念進行了解讀,解讀的思路是:從認知的角度,從“范式”與“常規(guī)科學”、“科學革命”、“科學共同體”與“不可通約性”、“范例”等概念的關系方面理解庫恩的“范式”概念。在解讀“范式”概念的過程中,對其它概念也進行了客觀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對庫恩范式理論中的觀察滲透理論觀。 第三部分首先提出馬克思主義認識觀。在此基礎上,指出了人們在認識論方面容易陷入的誤區(qū)。再次,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指導,客觀評價了庫恩范式。最后,在批判繼承庫恩范式理論基礎上,進行了構建認知范式的嘗試并希望這一認知范式能夠為人們的學術研究與實踐提供有益的啟示。 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現(xiàn)狀。首先在分析課堂教學及課堂教學改革概念的基礎上,指出應從認知角度認識這次改革。其次指出我國目前課堂教學改革所取得的成績與存在著的不足與爭議,提出應當以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作為研究課堂教學認知的理論基礎。 第五部分首先結合對庫恩范式理論的研究成果與新的認知范式,從認知角度對教師、教材、學生進行三個維度的分析,指出我國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改革改革在認知教學方面的聯(lián)系、成績與不足,提出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論。再次分析了傳統(tǒng)教學所蘊含的創(chuàng)新因素,提出了對新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要求,說明了課堂教學過程既體現(xiàn)了教師的創(chuàng)新,又體現(xiàn)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說明應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以期達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第六部分:指出這場改革的本質(zhì)并不僅僅在于某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建立,還在于教師與學生認知的深化;提出對實踐經(jīng)驗必須辯證看待;分析了教師應當結合新時代的最新科技成就,把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說明了應當通過課堂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認知,以利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與實踐。
【關鍵詞】:范式 認知 傳統(tǒng) 創(chuàng)新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424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前言9-12
- (一)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9-10
- 1. 研究背景9
- 2. 研究意義9-10
- (二)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0-11
- 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0-11
- 2.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11
- (三) 創(chuàng)新之處11-12
- 1. 在理論研究方面11
- 2. 在實踐方面11-12
- 二、認知層面的庫恩范式12-20
- (一) 庫恩范式理論概論12
- (二) 對庫恩范式理論的解析12-17
- 1. 對庫恩的“范式”概念解析12-13
- 2. 庫恩范式理論內(nèi)部諸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系13-17
- (1) 用“科學共同體”描述“范式”13-14
- (2) “范式”在“常規(guī)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14-16
- (3) 范式轉(zhuǎn)換的性質(zhì):不可通約性16-17
- (三) 庫恩范式理論的形成——“觀察滲透理論”觀17-20
- 三、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范式解析20-27
- (一)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觀20
- (二) 對認識論的認知誤區(qū)解讀20-21
- (三) 對庫恩范式理論的客觀評價21-23
- (四) 認知范式的建構23-27
- 1. 認知范式建構的可能性23-24
- 2. 認知范式的含義與特征24-25
- 3. 認知范式的認知框架25-27
- 四、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現(xiàn)狀分析27-31
- (一) 課堂教學改革的含義27-28
- 1. 課堂教學27
- 2. 課堂教學改革27
- 3. 課堂教學改革的結果是建立新的教學認知范式27-28
- (二) 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28-31
- 1. 成績28
- 2. 不足與爭議28-29
- 3. 課堂教學改革過程是教育研究者的認知逐步深化的過程29-31
- 五、認知層面的課堂教學改革解析31-48
- (一) 關注教師認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31-42
- 1. 教師的正確認知是課堂教學改革成功的前提31
- 2. 教師對教科書的認知31-33
- 3. 教師對教學思想、觀點與理論的認知33-36
- 4. 教師對學生的認知36-42
- (二) 改革課堂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42-48
- 1.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因素42-44
- 2. 新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44-47
- 3.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47-48
- 六、結論48-50
- 注釋50-52
- 參考文獻52-54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科研成果54-55
- 致謝55-5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邢強;;頓悟:心理學的解釋、困境與出路[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6期
2 譚雪蓮;;論范疇化及其認知模型[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3 鄭銀芳;;談認知語言學中的原型范疇理論[J];中國成人教育;2007年20期
4 韓冰 ,王光明;認知結構在解題過程中的作用與思考[J];中學數(shù)學雜志;2005年11期
本文關鍵詞:庫恩范式理論對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95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xuetheo/32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