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思想品德課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發(fā)布時間:2021-07-04 02:50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現代教育理論發(fā)展的重要產物之一,它對于當前世界范圍內的教育教學體系都是一個強大沖擊。本文主要對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思想品德課中的實施進行闡述主要有以下幾部分組成:緒論部分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本論文的選題依據,并在第二部分對當前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了梳理。第三部分中對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進行了分析。正文部分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概念解析。首先,從綜合專家和學者們對探究式教學的涵義入手;其次,來界定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涵義;再次,來整合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涵義;最后,概括出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特點。第二部分,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探究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主體性教育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的關系。從學生探究意識、合作意識、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方面,分析了思想品德課探究教學模式的實現目標。第三部分,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現目標。即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得以實現、使學生的德育品質得以形成、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以形成。第四部分,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現條件。這一部分主要從教師和學生...
【文章來源】:渤海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3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選題依據
(二) 國內外研究狀況
1. 國內研究狀況
2. 國外研究狀況
(三) 研究思路與方法
1. 本文研究思路
2. 本文研究方法
一、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概念解析
(一) 探究式教學的涵義
(二)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涵義
(三)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涵義
(四)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1. 自主性
2. 實踐性
3. 主體性
4. 開放性
二、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 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基礎
(二) 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為基礎
(三) 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基礎
(四)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
三、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現目標
(一) 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得以實現
(二) 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以形成
(三) 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得以形成
四、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現條件
(一) 教師應具備的條件
1. 探究目標的明確設定
2. 指導作用的充分發(fā)揮
(二) 學生應具備的條件
1. 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確立
2. 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過程
五、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操作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1. 利用故事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2. 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3. 利用日常生活現象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二) 形成探究問題
1. 學生主動發(fā)現探究問題
2. 教師精心設計探究問題
(三) 組織合作探究
1. 師生合作探究
2. 生生合作探究
(四) 評價探究結果
1. 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2. 評價內容的全面性
3. 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3263878
【文章來源】:渤海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3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選題依據
(二) 國內外研究狀況
1. 國內研究狀況
2. 國外研究狀況
(三) 研究思路與方法
1. 本文研究思路
2. 本文研究方法
一、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概念解析
(一) 探究式教學的涵義
(二)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涵義
(三)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涵義
(四)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1. 自主性
2. 實踐性
3. 主體性
4. 開放性
二、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 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基礎
(二) 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為基礎
(三) 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基礎
(四)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
三、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現目標
(一) 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得以實現
(二) 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以形成
(三) 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得以形成
四、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現條件
(一) 教師應具備的條件
1. 探究目標的明確設定
2. 指導作用的充分發(fā)揮
(二) 學生應具備的條件
1. 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確立
2. 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過程
五、 思想品德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操作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1. 利用故事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2. 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3. 利用日常生活現象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二) 形成探究問題
1. 學生主動發(fā)現探究問題
2. 教師精心設計探究問題
(三) 組織合作探究
1. 師生合作探究
2. 生生合作探究
(四) 評價探究結果
1. 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2. 評價內容的全面性
3. 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本文編號:32638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xuetheo/326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