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學:成因與對策
本文關鍵詞:小班化教學:成因與對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小班化教學是知識經(jīng)濟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是在對傳統(tǒng)班級教學制度的弊端的認識以及個性化教育的需求的背景下而產(chǎn)生的新型班級授課形式。小班化教學作為小班化教育的一個分支,目前已經(jīng)成為一個新的專門研究領域,并且涌現(xiàn)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先梳理出小班化教學的理論依據(jù)與現(xiàn)實可能性,然后結合錫山區(qū)的實際提出了實行小班化教學的種種對策。全文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緒論。介紹課題的研究背景與意義,闡述論文的思路與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對小班化教學所涉及到的三個基本概念:“小班”、“小班教學”、“小班化教學”,進行了區(qū)分與澄清,闡析了三個基本概念的屬性及其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從小班化教學的演進過程和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合理性方面,對小班化教學的發(fā)展及其內在邏輯進行了探討。 第三部分,圍繞因材施教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和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分析了實施小班化教學的應然及現(xiàn)代教學的走向;結合無錫市錫山區(qū)的具體情況分析了實施小班化教學的現(xiàn)實條件。 第四部分,小班化為改革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提供了舞臺。為此,對實行小班化教學提出了一系列對策。期望對小班化教學的實際操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班 小班教學 小班化教學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424.1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緒論8-15
-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8
- 二、文獻綜述8-14
- (一) 國內關于小班化教學研究9-11
- (二) 國外小班化教學研究11-14
- 三、研究思路與內容14
- 四、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小班化教學的發(fā)展及其內在邏輯15-30
- 一、概念界定15-16
- 二、小班化教學的演進過程16-20
- 三、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合理性20-30
- (一) 大班教學的弊端20-23
- (二) 小班化教學的潛在優(yōu)勢23-30
- 第三章 實施小班化教學的理論依據(jù)與現(xiàn)實條件30-43
- 一、理論依據(jù)30-31
- (一) 因材施教理論30
- (二)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30
- (三) 多元智能理論30-31
- (四)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31
- 二、小班化教學的應然31-34
- (一) 倡導完備理念,采取全納性教學31-32
- (二) 立足個體差異,指向成功教學32
- (三) 建立選擇性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個性自由發(fā)展32
- (四) 變革課堂教學形式,實現(xiàn)師生多面互動32-33
- (五) 課堂走向動態(tài),體現(xiàn)教學生成性33
- (六) 采用分化教學,激發(fā)學生內在潛能33-34
- 三、小班化教學與現(xiàn)代教學的走向34-37
- (一) 關于因材施教34-35
- (二) 關于教學中的建構35-36
- (三) 關于多元智能培養(yǎng)36-37
- (四) 關于教學的人本性37
- 四、錫山區(qū)實施小班化教學的現(xiàn)實基礎37-43
- (一) 錫山區(qū)教育現(xiàn)代建設及成效37-39
- (二) 政策保證39-40
- (三) 財政支持40-41
- (四) 師資狀況41
- (五) 教育發(fā)展成就41-43
- 第四章 小班化與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43-51
- 一、完善師資培訓制度43-45
- (一) 職前教育43-44
- (二) 教師培訓體制44
- (三)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44-45
- 二、利用多方面的空間資源45-46
- (一) 教室格局安排開放性45
- (二) 座位排列方式動態(tài)化45-46
- 三、教學策略的靈活運用46-51
- (一) 分層教學策略46-48
- (二) 合作教學策略48-49
- (三) 參與教學策略49-51
- 結語51-52
- 參考文獻52-56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6-57
- 后記5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洪阿麗;;我國基礎教育小班化體制推行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J];海峽科學;2011年05期
2 張勇;;小班化教學優(yōu)勢大困難多[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8期
3 喬萬鵬;;踐行“小班化”改革,彰顯美術課特色[J];文理導航(上旬);2011年09期
4 王強;;淺談“小先生制”在小班化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30期
5 李煒;;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小班化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1年06期
6 許麗紅;;小班化模式下高中歷史課堂教與學的探索[J];新課程(教研);2011年08期
7 楊娟;;發(fā)揮小班化優(yōu)勢 讓學習與合作相隨[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15期
8 龐德美;;小班化教學:高職英語教學的理性回歸[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9 高敏;;對縮減我國義務教育班級規(guī)模的分析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9期
10 錢俏俏;;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的科學小班化教學探索[J];新課程學習(下);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鐘磊;;日本小班教學的實施概況[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肖永軍;周傳t
本文編號:3071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xuetheo/30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