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貧困中學生自豪感、外顯自尊與抑郁狀態(tài)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城市貧困中學生自豪感、外顯自尊與抑郁狀態(tài)的關系
更多相關文章: 城市貧困 中學生 自豪感 外顯自尊 抑郁狀態(tài)
【摘要】:采用情境式自豪感問卷、青少年外顯自尊和流調中心用抑郁量表,以城市非貧困生為對照,對400名城市貧困生的自豪感、外顯自尊與抑郁狀態(tài)進行考察。結果發(fā)現(xiàn):(1)城市貧困生隨年齡的增長,自豪感和外顯自尊呈下降趨勢,抑郁狀態(tài)受年齡的影響不顯著。女生自豪感程度顯著高于男生,外顯自尊和抑郁狀態(tài)的性別差異不顯著;(2)城市貧困生自豪感、外顯自尊水平顯著低于非貧困生。貧困生自豪感與外顯自尊呈顯著正相關,與抑郁狀態(tài)呈顯著負相關。整體自尊、學業(yè)自尊與人際自尊對自豪感的預測作用顯著;(3)人口社會學變量中父母親工作、文化水平、身體狀況以及家庭經濟收入對自豪感、外顯自尊、抑郁狀態(tài)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
【關鍵詞】: 城市貧困 中學生 自豪感 外顯自尊 抑郁狀態(tài)
【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城市貧困家庭兒童生存狀態(tài)與促進研究”(課題編號:ZZ0018)經費支持 東北師范大學校級優(yōu)秀博士論文基金資助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中國城市正發(fā)生著前所未有的轉變,轉變過程中的城市貧困已引起社會學、心理學、人口學等研究者的關注[1]。城市貧困(urban poverty)是指城市社會的貧困問題。就貧困而言,主要包括絕對貧困(absolute poverty)和相對貧困(relative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張向葵;田錄梅;;大學生自尊水平、抑郁狀態(tài)與狀態(tài)焦慮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2期
2 鄧碩寧;廖婷婷;劉文政;葉海燕;程科;;大一新生中貧困生和非貧困生社會支持和自我價值感之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1期
3 楊福義,張福娟,江琴娣;問題學生的自尊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4年03期
4 張文新;初中學生自尊特點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1997年06期
5 康育文;陳青萍;;貧困大學生心身健康與自尊、人際關系、成就動機的相關[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年05期
6 王金霞,王吉春;中學生自尊水平與家庭因素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泓;張春妹;;中學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會支持與自尊的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宋斐;;大學生體貌自尊、學業(yè)成績、歸因方式和自尊的關系[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張麗華,楊麗珠;3~8歲兒童自尊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1期
4 郭成;郭峰;;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及其教育建議[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5 安桂花,張海鐘;自我意識的城鄉(xiāng)跨文化十年研究成果綜述[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崔婷婷;南京市中學生自尊心調查與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7 殷華西;國內自尊研究概述[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王建平;男女大學生自尊的比較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9 周丹霞,俞愛月 ,王國松 ,趙紅紅 ,童軍峰 ,岳世英 ,陶宇峰 ,竺科英;大、中學生焦慮、抑郁、自尊水平測值比較及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2期
10 牛盾;李海華;;初中生外顯自尊、社會支持與氣質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福喜;黎麗燕;黃興兵;溫紫嫻;;男性抑郁癥患者勃起功能障礙及其自尊、應對方式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首屆國際行為醫(yī)學學術大會暨第九次全國行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華儉;內隱自尊的作用機制及特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林;青少年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4 叢曉波;自尊的本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徐維東;內隱幸福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楊福義;內隱自尊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郭成;青少年學業(yè)自我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8 魏義梅;大學生抑郁的心理社會機制及認知應對干預[D];吉林大學;2007年
9 陽澤;自尊需要的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郭鳳鳴;云南貢山丙中洛鄉(xiāng)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鴻雁;視障兒童與正常兒童自我概念和個性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郭振娟;大學生自尊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3 孫志鳳;高中生自尊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4 谷傳華;小學生欺負與人格傾向關系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王麗萍;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與其學校適應的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佘仁葉;重慶市農村初中生自卑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王麗;中小學生親社會行為與同伴關系、人際信任、社會期望及自尊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楊福義;工讀學校學生自尊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安莉娟;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自尊及其要素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鄭海燕;初二學生知覺到的教師期望與自我價值感及成就目標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茗!230061,張金霞!230061,徐放!230061,沈慶鳳!230061;青少年抑郁、焦慮癥狀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年04期
2 叢曉波,田錄梅,張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談自尊的教育意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卓東炳 ,許勤偉 ,王運策;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抑郁癥關系的研究[J];海南醫(yī)學;2002年01期
4 張靜;自尊問題研究綜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黃雪竹,郭蘭婷,唐光政,劉協(xié)和;青少年自評量表1991版本信度和效度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4期
6 李艷紅;貧困大學生的心身癥狀與心理社會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年01期
7 周丹霞,俞愛月 ,王國松 ,趙紅紅 ,童軍峰 ,岳世英 ,陶宇峰 ,竺科英;大、中學生焦慮、抑郁、自尊水平測值比較及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2期
8 張玉娟,杜亞松,孫惠穎;在滬藏族中學生心理衛(wèi)生狀況的性別差異[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4年04期
9 閆珉;抑郁癥與正常人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10 李從松;我國大學生貧困的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郭振娟;大學生自尊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2 孫志鳳;高中生自尊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懷如;;中學生早戀禁而不絕怎么辦[J];教育藝術;2011年06期
2 李陽飄;;中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1年21期
3 馬金福;;迎春蓓蕾初綻放——對中學生早戀想象的認識[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7期
4 王富國;;中學生自卑心理障礙探究[J];學周刊;2011年14期
5 李榮菊;;中學生心理壓力動因初探[J];青春歲月;2011年12期
6 袁丹;;學校體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1年45期
7 葛興;王珍;;論中學生考試心理障礙的表現(xiàn)與應對策略[J];新課程(教研);2011年06期
8 張愛玲;;淺談再創(chuàng)造式音樂治療對中學生抑郁癥的影響[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年11期
9 封三河;;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春歲月;2011年14期
10 陳江波;;中學生學業(yè)壓力的研究——以邢臺、石家莊兩市中學生為例[J];邢臺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軍;;宣泄與健康——淺談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導作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2 程軍;;宣泄與健康——淺談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導作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3 孟四清;;中學生問題行為量表的理論構建與編制[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4 汪之頊;楊振宇;蔭士安;;不同性別中學生青春期前后學習成績變化的分析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五屆婦幼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5 黃盈;馬麗莉;梁寶勇;;對中學生生活應激和困擾癥狀的調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龔翠萍;張捷;;包頭市宏志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對照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徐方忠;馮年琴;;聽力殘疾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李國瑞;;上海市中學生心理健康自評量表的研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趙亞男;鄭日昌;潘子彥;;中學生情商問卷的編制及結果分析[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安麗;胡衛(wèi)平;;中學生科學學習策略的發(fā)展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英云 喬蕤琳;保護+懲罰易引發(fā)中學生強迫問題[N];黑龍江經濟報;2009年
2 英德市第一中學 李麗華;中學生網癮的預防和糾正[N];學知報;2010年
3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余海蓉 鄭向鵬;防艾宣傳活躍著一支中學生隊伍[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韓瑋瑋 組稿;中學生心理透視[N];柴達木報;2010年
5 商州二職中 王小亞;當代中學生心理及行為淺析[N];商洛日報;2006年
6 孟民 祝嘉;完不成社會實踐 中學生不能畢業(yè)[N];寶雞日報;2009年
7 廣東省廣州市真光中學 鄭思東;透視中學生性心理[N];中國教育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劉海蘊;浪費的不僅僅是金錢[N];河南日報;2005年
9 記者 吳杰;桐梓 為中學生筑起心理防護墻[N];遵義日報;2010年
10 記者 趙新顏 實習記者 馬志強;我市4605名城市貧困生盡享“兩免一補”[N];新鄉(xiāng)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陸洋;中學生擔憂的一般傾向性和內容特殊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月娟;中學生學習能力傾向測驗的初步編制[D];中南大學;2002年
3 翟群;中學生自我價值感系統(tǒng)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馮正直;中學生抑郁癥狀的社會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胡明;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簡易篩查量表的編制及其篩查參考值、影響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學;2007年
6 甄志平;體育與健康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7 陳旭;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應對策略及應對的心理機制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晏碧華;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顯與內隱加工模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啟剛;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結構、影響因素及對學校適應的意義[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彬;中學生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及教育引導[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雪梅;中學生人際交往效能感及其與人際壓力、人際壓力應對策略關系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3 陳洪巖;中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楊小洋;中學生提問能力發(fā)展及與其閱讀理解能力關系的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徐曉飛;中學生學業(yè)社會比較對學業(yè)壓力應對策略的影響[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袁茜;中學生偏愛流行音樂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曉天;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的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利;中學生學習適應性及其銜接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9 周冶;內觀法對中學生生活滿意度的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王淑敏;中學生人際壓力及其應對策略特點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9852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98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