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與新的奮斗目標
本文關鍵詞: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與新的奮斗目標
更多相關文章: 小康社會 教育戰(zhàn)略地位 教育發(fā)展目標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黨的十七大把教育事業(yè)的戰(zhàn)略地位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對我國教育發(fā)展提出了新的奮斗目標:更加突出全民教育目標,更加突出教育質量目標,更加重視教育系統(tǒng)的功能目標,更加重視教育的現代化程度。我們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局出發(fā),認真學習、準確把握黨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關鍵詞】: 小康社會 教育戰(zhàn)略地位 教育發(fā)展目標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我們“今后要繼續(xù)努力奮斗,確保到二○二○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痹谌娼ㄔO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我們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出發(fā),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在更高層面上確立教育事業(yè)的戰(zhàn)略地位、明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殷富榮;從解讀農村教育到反思“三農”問題——教育破解農村發(fā)展難題[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2 王振卯;;國家與社會關系視角下的集體行動——對轉型期社會控制的理論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方金友;;當代安徽社會階級階層的演進[J];安徽史學;2010年03期
4 王澤強;;建設人力資源強省的安徽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5 成祖松;;農民流動的制度惰距特征與制度創(chuàng)新[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11期
6 江小容;;新農村建設思路下的農民工群體貢獻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9期
7 張德乾;;農村留守兒童交往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21期
8 吳新生;晉新煥;;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23期
9 李德孝;;農村人力資本投資與剩余勞動力轉移[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3期
10 吳秀娟;;我國現階段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原因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希;;優(yōu)化社會階層結構與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航;;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思想和行為影響的調研報告[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楊迎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現及對策[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趙帥;魏建;;村民自治的挑戰(zhàn):空心化、村干部激勵不足與自治行政化[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蔣美華;柴麗紅;;女性商業(yè)服務業(yè)員工的職業(yè)變動[A];第18屆中國社會學年會“改革開放30年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蔣美華;;社會轉型過程中體制內女性辦事人員的職業(yè)變動[A];200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胡建國;;當代中國社會分層體系的性別建構[A];200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宋圭武;;女性農民工問題研究與思考:以甘肅為例[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性別視野下的中國道路和社會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趙聚軍;;福利剛性、市場、區(qū)域差距與人口結構: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約因素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李紅濤;;強勢與弱勢分割——信息傳播資源分配結構的動態(tài)觀察[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芳;中國兒童素質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鄺小軍;科技工作者社會分層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謝宏忠;基于文化多樣性視野的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微波;利益分析視角下的轉型期國有企業(yè)勞動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彭亮;中西方家具設計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8 楊芳;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武漢大學;2010年
9 賀琳凱;新中國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的互動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10 耿百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曉杰;和諧社會視閾下農村公共領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鄭木溪;農民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董京京;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yè)流動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單海源;新制度主義視角下我國現代學校制度變遷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宏偉;政府在農民工社會流動中的作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夏偉;廣西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非學歷培訓的研究與對策[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彭雙雙;社會轉型期我國利益矛盾的政治協調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鄭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政策的嬗變與評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平;和諧社會構建中社會利益的分化與整合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周麗;產業(yè)結構演進與農村勞動力轉移關系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項賢明;論實現小康社會教育發(fā)展目標:比較的角度[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2 ;怎樣認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J];時事報告;2002年12期
3 李永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加快教育發(fā)展[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1期
4 趙廷彥,袁玉山;試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三個認清”[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5 張銘,黎見春;人民性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6 云德奎;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發(fā)展農村經濟 增加農民收入[J];前沿;2003年01期
7 任麗卿;新世紀的戰(zhàn)略規(guī)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6期
8 宋玉玲;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fā)展戰(zhàn)略[J];大慶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9 彭騰;發(fā)展高等職業(yè)教育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李膺;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 大力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而努力[J];甘肅教育;2002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黎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注重對傳統(tǒng)道德的繼承和發(fā)展[A];北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白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新發(fā)展[A];陜西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后記[A];黑龍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策研究[C];2004年
4 李強;;社會分層與小康社會[A];小康社會: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2002·學術前沿論壇文集[C];2002年
5 龐尊麗;;農村建設小康社會幾個問題的思考[A];“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3年
6 ;北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綜述[A];北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李延江;劉勇;高峰;;小康社會礦山安全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研究[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會首屆年會暨職業(yè)安全健康論壇論文集[C];2004年
8 張寶通;;陜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思路[A];2003年陜西經濟社會藍皮書——陜西經濟發(fā)展對策與建設[C];2003年
9 李玉華;;北海率先邁進全面小康社會的若干思考[A];北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劉洋;;淺論小康社會安全文化建設[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會首屆年會暨職業(yè)安全健康論壇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泉;中國向小康社會又邁一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2 中央黨校副校長 李君如;我們心中的小康社會[N];經濟日報;2000年
3 本版撰稿 王暉軍 嵇長青 鄒平 陳躍 吳俊 周瑩 許燕茹;“三大步”奔向新目標[N];揚州日報;2008年
4 邵 斌 特約記者 裴 莉;營養(yǎng)立法是小康社會的必需[N];大眾科技報;2003年
5 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理論處 丁晉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N];珠海特區(qū)報;2010年
6 乃東縣委書記 謝宗孝 縣長 占堆;舉全縣之力 建小康社會[N];西藏日報;2003年
7 記者 晁君杰;今明兩年我市將全面推開小康文明工程[N];定西日報;2008年
8 ;為在兵團率先步入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N];石河子日報(漢);2010年
9 本報記者 蔡金魁;中國邁向小康社會[N];華夏時報;2002年
10 謝亦森;高舉旗幟 科學發(fā)展 為建設文明和諧小康的幸福宜春而奮斗[N];宜春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呂書正;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小康社會[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劉海春;我國小康社會休閑教育研究[D];中山大學;2006年
3 朱玉福;民族地區(q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民族法規(guī)體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4 王國升;區(qū)域農村發(fā)展差距趨勢與成因分析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王新杰;論小康社會與大眾傳媒的互動關系[D];復旦大學;2005年
6 郝清;城市農民工人力資本轉化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7 郝風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設[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8 徐佶;小康社會珠江三角洲城鎮(zhèn)居民休閑體育模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9 王承寬;21世紀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10 姜懷忠;從毛澤東“大同”理想到鄧小平“小康”社會[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瑞英;小康社會與農民問題[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年
2 袁光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哲學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3 張勁;社會主義社會小康文化建設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揭建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5 吳文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范宇竹;人的發(fā)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D];黑龍江大學;2007年
7 馬文海;新時期小康體育的內涵、特點及其構建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8 劉虹毓;用科學的發(fā)展觀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孫瑩;小康社會的體育休閑娛樂產業(yè)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羅勇;小康社會政治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8252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825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