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改課改論文 >

大學生道德價值觀、自我概念與利他行為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5 04:17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道德價值觀、自我概念與利他行為關系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利他行為 道德價值觀 自我概念


【摘要】: 利他行為是指以他人的利益為出發(fā)點的無私行為。影響利他行為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對利他行為的作用機制尚未能形成一致的系統(tǒng)的結論。道德價值觀是心理學家一直致力于探討和研究的領域,自我概念是大學生的人格發(fā)展中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容忽視。本研究試圖探討大學生道德價值觀、自我概念與利他行為之間的關系。 在訪談的基礎上編制大學生利他行為自評問卷,通過預測以及對預測問卷的分析進一步修訂并編制了正式問卷。然后隨機選取了武漢地區(qū)8所高校的大學生總共850名作為問卷調(diào)查的對象,通過調(diào)查以及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 (1)大學生利他行為問卷包含5個因子,分別是:利他行為責任性、尊重和關心他人、關心和關注自己、利他行為表現(xiàn)、利己性行為與觀念。編制的利他行為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結構效度。 (2)通過多元回歸和路徑分析驗證和探究了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自我概念和利他行為之間的相關關系。 (3)不同類別的大學生在利他行為和道德價值觀上呈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差異性。 (4)通過多元回歸和路徑分析發(fā)現(xiàn),道德價值觀對利他行為有顯著預測作用,所建立的最優(yōu)回歸模型中,道德價值觀的利己性、公德、個人美德三個因子以及自我概念能聯(lián)合解釋大學生利他行為55.3%的變異量,其中,利己性因子的預測力最佳。
【關鍵詞】:利他行為 道德價值觀 自我概念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B844.2;G64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緒論8-22
  • 1.1 問題的提出8-9
  • 1.2 研究的意義9-10
  • 1.3 文獻綜述10-22
  • 2 研究問題和研究設計22-25
  • 2.1 研究的問題22-23
  • 2.2 研究目的23
  • 2.3 研究內(nèi)容23
  • 2.4 研究假設23-24
  • 2.5 研究步驟24-25
  • 3 大學生利他行為調(diào)查25-42
  • 3.1 研究目的25
  • 3.2 大學生利他問卷的編制與預測25-30
  • 3.3 大學生利他行為正式問卷的調(diào)查30-42
  • 4 大學生利他行為與道德價值觀、自我概念關系研究42-50
  • 4.1 研究目的42
  • 4.2 研究方法42-44
  • 4.3 研究過程44
  • 4.4 結果和討論44-50
  • 5 總討論和總結論50-54
  • 5.1 大學生利他行為50
  • 5.2 大學生道德價值觀50-51
  • 5.3 大學生道德價值觀、自我概念與利他行為的關系討論51
  • 5.4 人口學變量對于大學生利他行為的影響51-52
  • 5.5 總結論52-53
  • 5.6 本研究的不足53-54
  • 致謝54-55
  • 參考文獻55-59
  • 附錄1 大學生利他行為預測問卷59-61
  • 附錄2 大學生利他行為正式問卷61-63
  • 附錄3 道德價值觀量表63-65
  • 附錄4 自我概念量表65-66
  • 附錄5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目錄66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井婷;宋佳東;劉佳;;幸福感對利他行為影響的實證分析[J];學術交流;2011年08期

2 鄭顯亮;;現(xiàn)實利他行為與網(wǎng)絡利他行為:網(wǎng)絡社會支持的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3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朱莉;大學生親社會行為及不同情境下積極人格特質(zhì)對其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2 柯丹露;中學生道德動機的測評與特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伯妮;味覺與道德判斷:情緒與自我概念的作用[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宋琳婷;大學生移情、社會責任心與內(nèi)隱、外顯利他行為的關系[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年

5 李煒;碩士研究生網(wǎng)絡利他行為的量表適用性及其與道德判斷間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李磊;外顯、內(nèi)隱利他行為及其預測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67621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67621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d86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