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尊結構研究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自尊結構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根據(jù)對大學生的開放式問卷調(diào)查和理論分析,建構了大學生自尊結構的理論模型,編制了大學生自尊評定問卷;通過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1)編制的大學生自尊評定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和適用性;(2)大學生自尊結構由重要感、勝任感、歸屬感和外表感構成。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自尊 大學生 勝任感 歸屬感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基金資助項目(DBA060091) 遼寧省教育廳基金資助項目(20060461)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自尊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所獲得的有關自我價值的積極評價與體驗。作為個體人格重要組成部分的自尊,由于對個體心理健康所起到的保護作用[1],已成為教育與發(fā)展心理學界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自從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于1890年提出自尊=成功感(成功/抱負水平)的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麗華;韓慧敏;;自尊結構研究新趨向——自尊的雙重結構模型[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楊麗珠,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構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1期
3 田錄梅;;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J];心理學探新;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先云;馮維;;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原因與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2期
2 馬化祥;秦博;吳昊;謝曉非;;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的心理影響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3 林崇德,李慶安;青少年期身心發(fā)展特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袁曉嬌;方曉義;劉楊;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與流動兒童城市適應的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范興華;方曉義;劉勤學;劉楊;;流動兒童、留守兒童與一般兒童社會適應比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郭靜;;音樂胎教對胎兒期教育的價值分析[J];北方音樂;2011年10期
7 邵卡;潘祖平;;未來學前期兒童產(chǎn)品開發(fā)走向分析[J];包裝工程;2010年04期
8 劉靜;;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才智;2008年02期
9 劉世瑞;凌璨;;流浪乞討人員自尊心理探討[J];才智;2009年34期
10 韓明友;劉曉慧;;大學生品德認知發(fā)展的心理機制模型[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建榕;連榕;;社會性發(fā)展遲滯:一個亟待關注的領域[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2 魏振華;;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A];甘肅省化學會二十六屆年會暨第八屆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3 劉海鵬;;關于影響高中生數(shù)學學習因素的調(diào)查研究[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狄小華;;未成年人發(fā)展的動力學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5 張東芹;;淺談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A];2012年幼兒教師專業(yè)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六珍;企業(yè)女性經(jīng)理人性別角色認同和領導效能感之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陶麗;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的大學生成長軌跡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3 吳捷;城市低齡老年人的需要、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白瓊英;青少年心理理論的發(fā)展及其馬基雅維里主義信仰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1年
5 皮軍功;幼兒生活教學論[D];西南大學;2011年
6 陳偉娜;企業(yè)員工職場欺負內(nèi)容結構及相關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鄧睿;我國中學教師職業(yè)成就感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楊柳;沙崗村兒童撫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楊海燕;工讀生與普通生父母依戀與行為問題的關系及其影響機制的對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馬書明;領導—成員關系影響企業(yè)安全文化的實證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天時;創(chuàng)傷理論視角下解讀《接骨師之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徐敏;小學生同伴接納、友誼質量對其人格發(fā)展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鳳;高中古代詩歌教學之我見[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雪江;試題具有理想點反應特征的自尊量表的編制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唐宜寶;中學地理的教學反思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瞿萍;上海市初高中生命科學教材層次性與銜接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羅成山;青少年自尊結構與應對策略選擇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汪海彬;城市居民安全感問卷的編制及應用[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姚笛;我國兒童電視節(jié)目教育性與娛樂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文萍;成人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丹霞,俞愛月 ,王國松 ,趙紅紅 ,童軍峰 ,岳世英 ,陶宇峰 ,竺科英;大、中學生焦慮、抑郁、自尊水平測值比較及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2期
2 張麗華;論自尊研究的歷史發(fā)展趨向[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3 魏運華;;自尊的概念與結構[J];社會心理科學;1997年01期
4 李虹;心理健康的測量:自尊量表和情感量表的比較[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年02期
5 蔡華儉,楊治良;內(nèi)隱自尊的穩(wěn)定性——成敗操縱對內(nèi)隱自尊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3年03期
6 張向葵,田錄梅;自尊對失敗后抑郁、焦慮反應的緩沖效應[J];心理學報;2005年02期
7 楊麗珠,張麗華;論自尊的心理意義[J];心理學探新;2003年04期
8 張鎮(zhèn),李幼穗;內(nèi)隱與外顯自尊情境啟動效應的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年03期
9 蔡華儉;外顯自尊、內(nèi)隱自尊與抑郁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年05期
10 周帆 ,王登峰;外顯和內(nèi)隱自尊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素瓊;余欣欣;;大學生健康人格、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高冬東;李曉玉;;河南省大學生身體自尊結構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5期
3 邱良雪;毛富強;趙璐;;單親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以天津市部分高校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年04期
4 段園暉;;紹榮其人(小說)[J];寫作;1996年12期
5 ;吉林省第二屆大學生戲劇節(jié)成功舉行[J];戲劇之家;2005年06期
6 宗先波;;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及其輔導[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陸建蘭;曾能毅;;淺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8 陳斌;;“天之驕子”為何不想念書——大學生的心理障礙[J];家庭醫(yī)學;2008年04期
9 陳麗;隋巖;林喻;;大學生學習適應性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蘇芳;;利用語塊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J];華章;2011年2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彥春;;高校圖書館人文素質教育新探[A];廣西圖書館學會2009年年會暨第27次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2 劉希慶;;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咨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C];2009年
3 王玉;;試析心理量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應用狀況[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C];2009年
4 徐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C];2009年
5 陳其華;;性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艾滋病分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董海婧;褚宇帆;;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遲立忠;周湘文;;大中學生身體自尊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整體自尊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楊凱;張燁君;;當代大學生誠信人格特質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羅佳;姚本先;;當代大學生形象的心理學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吳佳時;李健寧;;大學生無氣力現(xiàn)象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楚天歐亞職業(yè)學院 熊端練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學生心理特點 提高管理和教育質量[N];黃岡日報;2005年
2 聞白;大學生賣雞蛋的啟示[N];人民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李青山 實習生 顧艷偉;南寧大學生有車族浮出水面[N];中國消費者報;2005年
4 王海燕 通訊員 王秋鳳;首批123名大學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裴睿 張全能;進京當保姆 最大收獲是學會忍耐[N];成都日報;2006年
6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扎實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蔣夫爾;廣闊農(nóng)村任大學生充分施展才華[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宋波;召開大學生見面座談會[N];中國礦業(yè)報;2006年
9 何懷宏;善始還須善終[N];中國人口報;2006年
10 ;支教畢業(yè)生享受“大學生村官”待遇[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莉;當代中國大學生道德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段立新;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李忠軍;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與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王賢卿;網(wǎng)絡傳播環(huán)境下的道德建設[D];復旦大學;2005年
6 魏飴;大學素質教育與教育回歸人本[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朱燕;美國大學生學術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8 許瑞芳;社會變革中的中國高校德育轉型研究(1978-2005)[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華樺;上海大學生基督徒的身份認同及成因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梅松麗;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心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芳;大學生自尊及其與歸因方式的關系[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2 曾成義;大學生焦慮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胡凜;大學生自殺傾向的心理預防和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衛(wèi)一;大學生職業(yè)自我概念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5 糜志雄;大學生學業(yè)生涯設計因素結構探究[D];蘇州大學;2004年
6 趙靜;信息商及其測度——以300名大學生測試為例[D];四川大學;2004年
7 余錫祥;江西省大學生壓力反應特征的實證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門苗;論大學生政治文明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高迎浩;大學生憤怒情緒及其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10 陽柳青;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自尊結構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92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49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