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1 14:02
本文關鍵詞: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貧困大學生是大學校園中占很大比例的群體,也是需要人們給予關心和支持的弱勢群體。所以對其進行研究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意義。本文在確定貧困大學生概念和界定標準的基礎上,對其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并對其進行深入有效地心理干預,最終結合國家、社會及高校對貧困生的干預政策建立高校貧困生干預機制。本文研究顯示: 1、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檢出率 (1)SCL-90總體癥狀的檢出率為25.3%,排在前四位的因子是: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強迫和飲食睡眠。 (2)個人評價較低的前四項因子是:自信心、愛情、體育、外貌。 (3)生活事件方面的檢出率排在前四位的是:學習壓力、喪失、人際關系、健康適應。 2、調查結果表明,貧困生的心理狀況在許多緯度上相對非貧困生來說存在不足。 3、貧困生心理狀況在不同變量上的差異研究 (1)心理狀況的性別差異。結果顯示,在多項因子上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不如男生。 (2)蒙漢民族的貧困生在總體自信和學習壓力兩項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表現(xiàn)為蒙古族貧困生的自信程度高于漢族貧困生,同時蒙古族貧困生的學習壓力要大于漢族貧困生。 (3)在年級變量上,在諸多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且多表現(xiàn)為三四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二年級學生。 4、貧困大學生心理狀況各個緯度的相關分析 (1)心理健康與其他變量的相關分析。在人口學變量上,年級等變量與心理健康的大多數(shù)因子存在顯著相關;個人評價、社會支持的各維度得分與心理健康各緯度得分存在絕大多數(shù)因子間的顯著負相關,而生活事件各緯度得分則與心理健康各緯度得分存在絕大多數(shù)因子間的顯著正相關。 (2)個人評價各維度與人口學變量、社會支持及生活事件進行的相關。結果表明,年級等人口學變量與個人評價的大多數(shù)因子存在顯著相關;社會支持的各維度得分與個人評價各維度得分存在大多數(shù)因子的顯著正相關,而生活事件各維度得分與個人評價的各維度得分存在大多數(shù)因子的顯著負相關。 5、貧困大學生心理狀況的回歸分析 (1)生活事件、社會支持、自我評價對心理健康總分的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得出R= .742, R2= .550, F=9.883 p=.000,說明建立的回歸方程是有意義的,而且25自變量能夠解釋心理健康總變異的55%。 (2)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對個人評價總分的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得出R= .828, R2= .686, F=24.287 p=.000,說明建立的回歸方程是有意義的,而且19個自變量能夠解釋個人評價總變異的68.6%。 6、經(jīng)調查和訪談,發(fā)現(xiàn)部分貧困生存在自信心不足,自卑與自尊并存、焦慮抑郁、人際交往障礙、敏感脆弱、認知有偏差等不足。 7、貧困大學生心理干預結果表明,團體訓練對于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優(yōu)化是可能并且可行的。 8、高校貧困生的心理教育應從資助、保障、鼓勵、宣傳、心理教育、教學管理等六方面來進行,做到他助和自助相結合、物質幫助與精神培養(yǎng)相結合、心理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關心輔導和管理教育相結合、制度制訂和環(huán)境建設相結合、危機預防與危機干預相結合。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 心理健康狀況 心理干預 高校干預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B844.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20
- 1.1 問題提出10-11
- 1.2 研究價值11-12
- 1.3 貧困生的概念及其界定12-13
- 1.4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13-18
- 1.4.1 國外研究13-15
- 1.4.2 國內的研究15-18
- 1.5 研究設計18-19
- 1.6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19-20
- 2 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20-44
- 2.1 研究設計20-22
- 2.1.1 研究方法20
- 2.1.2 研究對象20-21
- 2.1.3 研究工具21-22
- 2.1.4 數(shù)據(jù)處理22
- 2.2 結果與分析22-36
- 2.2.1 貧困大學生基本狀況調查分析百分比22-23
- 2.2.2 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檢出率23-24
- 2.2.3 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心理調查結果比較分析24-26
- 2.2.4 貧困生心理狀況在不同變量上的差異研究26-31
- 2.2.5 貧困大學生心理狀況各個維度的相關分析31-33
- 2.2.6 貧困大學生心理狀況的回歸分析33-36
- 2.3 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個別訪談36-38
- 2.4 總結討論38-44
- 2.4.1 貧困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38-41
- 2.4.2 貧困大學生有待改善的心理素質41-44
- 3 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干預研究44-55
- 3.1 團體心理輔導44-47
- 3.1.1 團體心理輔導實驗設計44-46
- 3.1.2 研究設計46
- 3.1.3 被試選擇46
- 3.1.4 研究的場地與材料46-47
- 3.1.5 團體輔導活動方案47
- 3.1.6 研究步驟47
- 3.2 被試對團體心理輔導進行主觀效果評定47-49
- 3.2.1 被試對團體心理輔導課程的主觀評估47-48
- 3.2.2 被試對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主觀評估48-49
- 3.2.3 被試對團體心理輔導的主觀感知自評49
- 3.3 團體輔導效果的客觀評定49-52
- 3.4 個別心理輔導52-54
- 3.5 追蹤隨訪54-55
- 4 貧困大學生干預機制研究55-60
- 4.1 心理教育55-57
- 4.1.1 心理教育課程化55
- 4.1.2 心理測驗、講座、咨詢、輔導和訓練55-56
- 4.1.3 建立心理教育網(wǎng)絡56
- 4.1.4 成立心理學協(xié)會或心理社團56
- 4.1.5 成立輔導員隊伍56-57
- 4.1.6 培訓專業(yè)心理咨詢師57
- 4.2 資助57
- 4.3 保障57-58
- 4.4 鼓勵58
- 4.5 宣傳58-59
- 4.6 教學管理59-60
- 5 結論60-63
- 5.1 本文的主要結論60-61
- 5.2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61-62
- 5.3 本研究的局限及發(fā)展方向62-63
- 參考文獻63-65
- 附錄 1 被試對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定性評估65-66
- 附錄 2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66-68
- 附錄 3 團體成員主觀信息反饋表68-69
- 附錄 4 團體訓練活動方案69-71
- 致謝71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吳正龍;馬娟;齊敏華;;高校經(jīng)濟困難大學生的心理分析及援助策略[J];高校輔導員;2012年03期
2 張宇;趙仁環(huán);賀連平;;高校貧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調查[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鐘云華;學生貸款與貧困生的社會流動:資本轉化理論的擴展[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陶媛;少數(shù)民族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與對策[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2 馬小芳;新疆高校貧困生心理貧困干預機制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3 袁瑞寧;高校貧困生人際交往能力調查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4 楊蕾;社會轉型期貧困大學生群體心理危機表現(xiàn)與干預對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5 岳君恒;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幸福觀教育途徑與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3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838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