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改課改論文 >

“學以為己”:朱熹課程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5 07:06
  在中國課程思想史上,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朱熹是一位極為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所接續(xù)和發(fā)展的“學以為己”儒學課程思想,以及主導和參與的四書教材編制及書院學規(guī)厘定等課程與教學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課程理論資源,是我國古代課程思想寶庫中的經(jīng)典遺產(chǎn)。從現(xiàn)代課程論的立場來看,朱熹“學以為己”課程思想在課程知識論、設(shè)計論與體驗論方面都有許多精辟見解和深刻論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課程理論框架。在課程知識論方面,朱熹繼承和發(fā)展儒家教育思想傳統(tǒng),以“仁”、“禮”、“道”為核心要素和價值取向,總結(jié)出“學以為己”課程知識的思想淵源和文化基因,把以孔子的為學思想、孟子的修身文化和荀子的解蔽思想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整合為“生知”與“格物之知”,并轉(zhuǎn)化為“學以為己”的課程知識類型。他不滿科舉制度的科目設(shè)置、考試內(nèi)容和形式以及士人學子僅僅將其作為釣聲名、取利祿的工具,要求士人學子學習儒家經(jīng)典,在養(yǎng)成良好德行的基礎(chǔ)上從事舉業(yè)。在課程設(shè)計論方面,朱熹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和“小立課程,大做功夫”等人性化設(shè)計原則,并據(jù)此形成了“學以為己”課程設(shè)計的認識論基礎(chǔ)、文化邏輯和基本模式。就認識論而言,朱熹圍繞人對外部世界...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7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朱熹與課程
        一、朱熹在我國古代課程思想史上的歷史地位
        二、朱熹課程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綜述
        一、朱熹教育思想研究
        二、朱熹教學思想研究
    第三節(jié) 研究設(shè)計
        一、研究問題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一章 朱熹“學以為己”課程思想的知識論
    第一節(jié) “學以為己”課程知識的思想淵源
        一、孔子:以“學”實現(xiàn)對人自身的改造
        二、孟子:“反求諸己”的修身文化
        三、荀子:從“解蔽”中獲得的自我認識
    第二節(jié) “學以為己”課程知識的文化基因
        一、“仁”:人之發(fā)展的根本指向
        二、“禮”:人之發(fā)展的基本要素
        三、“道”:人之發(fā)展的持續(xù)動力
    第三節(jié) 生知與格物之知:“學以為己”課程知識的類型
        一、“人自有生,即有知識”:生知的知識類型
        二、“致知在格物”:格物之知的來源
        三、“生知”與“格物之知”的統(tǒng)一
第二章 朱熹“學以為己”課程思想的設(shè)計論
    第一節(jié) “學以為己”課程設(shè)計的認識論基礎(chǔ)
        一、“格物致知”:人對外部世界的探究
        二、“知行相須”:人對內(nèi)在世界的改造
        三、“豁然貫通”:人之內(nèi)外世界的融合
    第二節(jié) “學以為己”課程設(shè)計的文化邏輯
        一、“理一分殊”:人之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則
        二、“下學上達”:人之發(fā)展的內(nèi)在秩序
        三、“氣質(zhì)之性”:人之發(fā)展的最終表征
    第三節(jié) “學以為己”課程設(shè)計的基本模式
        一、“教事”型小學課程設(shè)計模式
        二、“明理”型大學課程設(shè)計模式
        三、“踐履”型書院課程設(shè)計模式
第三章 朱熹“學以為己”課程思想的體驗論
    第一節(jié) “學以為己”課程體驗的人性論基礎(chǔ)
        一、“心”:萬物萬理的凝結(jié)
        二、“性”:天性人性的統(tǒng)一
        三、“情”:可感可控的對象
    第二節(jié) “學以為己”課程體驗的文化路徑
        一、“切己體察”:學習的內(nèi)化
        二、“主敬涵養(yǎng)”:學習的深化
        三、“真知篤行”:學習的外化
    第三節(jié) “學以為己”課程體驗的學習者形象
        一、“涵養(yǎng)純熟”的蒙童學習者
        二、“窮理修身”的成人學習者
        三、“萬古長空一片心”:作為學習者的朱熹
結(jié)語“學以為己”與今日課程改革
    一、把握文化基因
    二、構(gòu)建文化邏輯
    三、探尋文化路徑
參考文獻
后記
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孔子“禮”學內(nèi)部構(gòu)成的多維特性淺析[J]. 李汶陜.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18(02)
[2]朱熹“為學之道”的理學建構(gòu)[J]. 周接兵.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1)
[3]新型職業(yè)農(nóng)民的職業(yè)化學習圖景敘事探究[J]. 歐陽忠明,楊亞玉.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7(04)
[4]學習是怎樣發(fā)生的[J]. 荀步章.  江蘇教育. 2017(49)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估標準的體系構(gòu)建探析[J]. 雪梅,雷慧斌,石麗萍,鄭蓓媛.  甘肅高師學報. 2016(10)
[6]我國課程史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 李茂森,曹丹丹.  當代教育科學. 2016(13)
[7]朱熹教育思想的哲學意蘊[J]. 林建峰.  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6(02)
[8]朱熹教育思想的現(xiàn)代詮釋[J]. 楊國宜.  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4)
[9]論“豁然貫通”之為實踐境界[J]. 何益鑫.  哲學分析. 2013(06)
[10]課程史研究的理論構(gòu)想[J]. 夏永庚,黃彥文.  全球教育展望. 2013(03)

博士論文
[1]斯騰豪斯人文學科課程變革思想研究[D]. 范敏.華東師范大學 2015
[2]四書“仁智雙彰”的課程哲學思想研究[D]. 夏永庚.華東師范大學 2013
[3]朱熹知識論研究[D]. 劉克兵.湖南大學 2010
[4]論朱熹教育思想體系的生成與建構(gòu)[D]. 林建華.福建師范大學 2010
[5]朱熹理學思想的形成與演變[D]. 張勇.西北大學 2008
[6]朱子閩學思想淵源與傳播研究[D]. 楊星.華東師范大學 2007
[7]知識與道德[D]. 冷天吉.華東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朱熹書院教學思想研究[D]. 劉連娣.東北師范大學 2016
[2]試論朱熹教育思想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的價值[D]. 李冬卉.河南大學 2014
[3]朱熹道德知行觀研究[D]. 龐玉勇.山東師范大學 2012
[4]朱熹的教育思想研究[D]. 程婷.蘇州大學 2011
[5]朱熹課程思想研究[D]. 趙書超.華東師范大學 2009
[6]朱熹與南宋閩北書院研究[D]. 徐偉.福建師范大學 2008
[7]古代書院教學的人文特質(zhì)及其現(xiàn)實意義[D]. 譚曙光.中南大學 2005
[8]試論朱熹的書院教學思想[D]. 張華冕.華中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2852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2852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02d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