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學習感知對學習績效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1 15:16
MOOC教育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在受到大學生的歡迎的同時,也存在課程學習持續(xù)性差、完成率低等問題。在技術接受模型(TAM)等相關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對西安交通大學MOOC參與者的464份有效問卷進行了數據驗證與分析。研究發(fā)現:大學生MOOC學習的有用性感知對線上互動行為和學習績效有顯著影響;易用性感知顯著影響有用性感知,并進一步影響線上互動和學習績效;對不同年級進行分組顯示,大學生對MOOC課程的有用性感知存在顯著差異,而易用性感知無顯著差異。
【文章來源】: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19(05)CSSCI
【文章頁數】:11 頁
【部分圖文】:
Mnn尸弓且〔」生疏蟲
MOOC學習端竹馗型
愿兄?韻呱匣ザ?穆肪斷凳?為0.21,P值小于0.001,假設H2成立;易用性感知對線上互動影響不顯著,假設H3不成立;線上互動、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對學習績效都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H3、H4、H5成立。路徑系數來看,有用性感知、線上互動、易用性感知對學習績效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69、0.23、0.13(見表5),可見有用性感知對學習績效影響最大,其次分別是線上互動,易用性感知對學習績效的影響最小。基于上述數據分析結果,驗證后的MOOC學習績效模型見圖4所示。(四)方差分析為了進一步考察不同類型大學生對MOOC學習感知是否存在差異,研究進一步對樣本進行了細分。即按照選課學生的年齡差異,分為19歲以上、19歲及以下兩個年齡組;按照大學學業(yè)年限,分為包含大一、大二學生的低年級組,大三、大四學生的高年級組;按照學生是否學習過不同的MOOC平臺課程分為,有無MOOC學習經歷組。本文對樣本的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如表6):高年級學生和低年級學生在MOOC課程的有用性感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低年級學生表5模型驗證結果假設路徑關系路徑系數結果H1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0.38***成立H2有用性感知→線上互動0.21***成立H3易用性感知→線上互動0.06不成立H4線上互動→學習績效0.23***成立H5有用性感知→學習績效0.69***成立H6易用性感知→學習績效0.13***成立注:*P<0.05;**P<0.01;***P<0.001圖4驗證后的MOOC學習績效模型表6不同分組下學習感知的方差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MOOC平臺視角的學習績效影響因素研究[J]. 昂娟,俞欣.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17(01)
[2]師生交互影響網絡學習績效的實證分析[J]. 徐恩芹. 電化教育研究. 2016(09)
[3]群體動力學視角下的MOOC本質及其教學轉變[J]. 舒杭,王帆. 現代遠距離教育. 2016(01)
[4]MOOC用戶持續(xù)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 楊根福. 開放教育研究. 2016(01)
[5]在線學習成效的理論分析模型及測量[J]. 胡勇,趙鳳梅. 電化教育研究. 2015(10)
[6]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網絡教學平臺持續(xù)使用與績效影響因素研究[J]. 楊根福. 電化教育研究. 2015(07)
[7]MOOC在我國高校的發(fā)展現狀及展望[J]. 雷洋,張昭俊. 中國教育網絡. 2015(06)
[8]結構方程視角下我國翻轉課堂滿意度模型構建[J]. 翟雪松,尹吉明,林莉蘭. 高教探索. 2015(05)
[9]基于技術接受模型的高校教師網絡教學行為研究[J]. 張思,李勇帆. 遠程教育雜志. 2014(03)
[10]MOOC的發(fā)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 陳肖庚,王頂明. 現代教育技術. 2013(11)
碩士論文
[1]MOOC設計、學習者參與度和學習績效的關系研究[D]. 潘麗佳.浙江大學 2015
[2]網絡環(huán)境下遠程學習者學習績效的研究[D]. 張紅艷.首都師范大學 2008
[3]生活壓力、負向情緒調整、學習滿意度與學習績效關系研究[D]. 郝建春.天津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224777
【文章來源】: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19(05)CSSCI
【文章頁數】:11 頁
【部分圖文】:
Mnn尸弓且〔」生疏蟲
MOOC學習端竹馗型
愿兄?韻呱匣ザ?穆肪斷凳?為0.21,P值小于0.001,假設H2成立;易用性感知對線上互動影響不顯著,假設H3不成立;線上互動、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對學習績效都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假設H3、H4、H5成立。路徑系數來看,有用性感知、線上互動、易用性感知對學習績效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69、0.23、0.13(見表5),可見有用性感知對學習績效影響最大,其次分別是線上互動,易用性感知對學習績效的影響最小。基于上述數據分析結果,驗證后的MOOC學習績效模型見圖4所示。(四)方差分析為了進一步考察不同類型大學生對MOOC學習感知是否存在差異,研究進一步對樣本進行了細分。即按照選課學生的年齡差異,分為19歲以上、19歲及以下兩個年齡組;按照大學學業(yè)年限,分為包含大一、大二學生的低年級組,大三、大四學生的高年級組;按照學生是否學習過不同的MOOC平臺課程分為,有無MOOC學習經歷組。本文對樣本的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如表6):高年級學生和低年級學生在MOOC課程的有用性感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低年級學生表5模型驗證結果假設路徑關系路徑系數結果H1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0.38***成立H2有用性感知→線上互動0.21***成立H3易用性感知→線上互動0.06不成立H4線上互動→學習績效0.23***成立H5有用性感知→學習績效0.69***成立H6易用性感知→學習績效0.13***成立注:*P<0.05;**P<0.01;***P<0.001圖4驗證后的MOOC學習績效模型表6不同分組下學習感知的方差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MOOC平臺視角的學習績效影響因素研究[J]. 昂娟,俞欣.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17(01)
[2]師生交互影響網絡學習績效的實證分析[J]. 徐恩芹. 電化教育研究. 2016(09)
[3]群體動力學視角下的MOOC本質及其教學轉變[J]. 舒杭,王帆. 現代遠距離教育. 2016(01)
[4]MOOC用戶持續(xù)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 楊根福. 開放教育研究. 2016(01)
[5]在線學習成效的理論分析模型及測量[J]. 胡勇,趙鳳梅. 電化教育研究. 2015(10)
[6]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網絡教學平臺持續(xù)使用與績效影響因素研究[J]. 楊根福. 電化教育研究. 2015(07)
[7]MOOC在我國高校的發(fā)展現狀及展望[J]. 雷洋,張昭俊. 中國教育網絡. 2015(06)
[8]結構方程視角下我國翻轉課堂滿意度模型構建[J]. 翟雪松,尹吉明,林莉蘭. 高教探索. 2015(05)
[9]基于技術接受模型的高校教師網絡教學行為研究[J]. 張思,李勇帆. 遠程教育雜志. 2014(03)
[10]MOOC的發(fā)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 陳肖庚,王頂明. 現代教育技術. 2013(11)
碩士論文
[1]MOOC設計、學習者參與度和學習績效的關系研究[D]. 潘麗佳.浙江大學 2015
[2]網絡環(huán)境下遠程學習者學習績效的研究[D]. 張紅艷.首都師范大學 2008
[3]生活壓力、負向情緒調整、學習滿意度與學習績效關系研究[D]. 郝建春.天津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2247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22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