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權威接受理論的教師權威內涵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1 20:45
教師權威的研究中的首要問題是教師權威的內涵,然而在已有的研究中有關教師權威的界定卻恰恰是薄弱環(huán)節(jié)。教師權威、教師權力、教師威望等概念經常被交叉使用,并且缺少清晰的辨析,以至于造成理論界和實踐中對教師權威有很多本不屬于它的誤解;跈嗤邮芾碚摰恼J識,教師權威是指被學生認可的,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憑借國家、社會所賦予的教育權力及由個人因素所產生的威望,從而使學生信任、服從的力量。學生是教師權威真正的授權者,學生的信任和服從是教師權威發(fā)揮作用的核心。
【文章來源】: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權威接受理論契合于解釋教師權威的內涵
(一)巴納德“權威接受理論”的介評
(二)權威接受理論對教師權威研究的適用性
1. 學校的組織屬性。
2. 師生關系的特性。
二、教師權威內涵的界定
三、教師權威的運行機制
(一)教師與學生——教師權威運行的主體
1. 教師的主體性。
2. 學生的主體性。
(二)信任與服從———教師權威運行的核心
1. 信任。
2. 不信任。
3. 服從。
(三)教師威望——教師權威運行的內生基礎
(四)教師權力——教師權威運行的外在保障
(五)師生互動——教師權威運行的前提
1. 真實的互動。
2. 雙向的互動。
3. 深層的互動。
(六)學生參與———教師權威運行的必要條件
四、教師權威的特性
(一)利他性
(二)可變性
(三)互動性
(四)包容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服從行為的心理學研究[J]. 宋官東,楊志天,崔淼. 心理科學. 2008(01)
[2]權利和權力審視下的教師權威[J]. 于忠海. 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05(02)
[3]什么是知識:教育學的界說[J]. 潘洪建. 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05(01)
[4]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一個教師權威視角的分析[J]. 吳霞. 遼寧教育研究. 2004(12)
[5]略論“知情意行”行為輔導模式[J]. 盧獻,鄭巖濱. 教育探索. 2004(04)
[6]論教師權威的現(xiàn)代轉型[J]. 張良才,李潤洲. 教育研究. 2003(11)
[7]教師權威類型評說[J]. 黃行福. 九江師專學報. 1999(01)
[8]試論教育過程中的權威[J]. 王永崢. 教育研究與實驗. 1995(03)
博士論文
[1]教師權威的困境與出路探索[D]. 沈萍霞.陜西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51965
【文章來源】: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權威接受理論契合于解釋教師權威的內涵
(一)巴納德“權威接受理論”的介評
(二)權威接受理論對教師權威研究的適用性
1. 學校的組織屬性。
2. 師生關系的特性。
二、教師權威內涵的界定
三、教師權威的運行機制
(一)教師與學生——教師權威運行的主體
1. 教師的主體性。
2. 學生的主體性。
(二)信任與服從———教師權威運行的核心
1. 信任。
2. 不信任。
3. 服從。
(三)教師威望——教師權威運行的內生基礎
(四)教師權力——教師權威運行的外在保障
(五)師生互動——教師權威運行的前提
1. 真實的互動。
2. 雙向的互動。
3. 深層的互動。
(六)學生參與———教師權威運行的必要條件
四、教師權威的特性
(一)利他性
(二)可變性
(三)互動性
(四)包容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服從行為的心理學研究[J]. 宋官東,楊志天,崔淼. 心理科學. 2008(01)
[2]權利和權力審視下的教師權威[J]. 于忠海. 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05(02)
[3]什么是知識:教育學的界說[J]. 潘洪建. 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05(01)
[4]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一個教師權威視角的分析[J]. 吳霞. 遼寧教育研究. 2004(12)
[5]略論“知情意行”行為輔導模式[J]. 盧獻,鄭巖濱. 教育探索. 2004(04)
[6]論教師權威的現(xiàn)代轉型[J]. 張良才,李潤洲. 教育研究. 2003(11)
[7]教師權威類型評說[J]. 黃行福. 九江師專學報. 1999(01)
[8]試論教育過程中的權威[J]. 王永崢. 教育研究與實驗. 1995(03)
博士論文
[1]教師權威的困境與出路探索[D]. 沈萍霞.陜西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519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95196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