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改課改論文 >

清末民初甘肅新式教育肇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20 14:27
【摘要】:清末民初是中國社會極具動蕩的特殊時期,無論是經(jīng)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都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與社會聯(lián)系緊密的教育事業(yè),改革教育成為促進社會發(fā)展、振興國家的方式之一。甘肅教育從傳統(tǒng)向新式的轉型從清末開始,經(jīng)歷了萌芽、過渡到緩慢推進的轉型歷程。甘肅省民族眾多,省情復雜,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加之清末民初時期又是軍閥混戰(zhàn),又受自然災害的不斷侵襲,在這眾多因素的影響之下,致使甘肅教育的轉型無法在短時期內完成。這使得甘肅教育的轉型只能是片段式的、新式教育體系的建立缺乏連貫性,導致在教育轉型過程中出現(xiàn)不平衡性,有些地方可能已經(jīng)完成轉型了,而有些地方可能依然是舊式傳統(tǒng)教育,甚至在天災戰(zhàn)亂的影響下,可能出現(xiàn)停滯不前的現(xiàn)象。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甘肅教育的轉型還是艱難的進行著,并且逐漸建立了新式教育的相關制度和機構。本文以甘肅教育的相關史料以及一些時人的報刊文章等資料為主,將文章的視角投向甘肅教育由傳統(tǒng)向新式轉型的肇始背景、主要的轉型內容以及分析制約這種轉型的因素上。首先,從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清廷的文教政策出發(fā),論述了甘肅教育轉型的背景條件,分析了甘肅教育是如何跟進當時教育步伐的。其次,重點考察了甘肅教育從傳統(tǒng)到新式的主要轉型內容,主要從教育內容的變化、教育組織形式的變遷、教育思想的變革以及人才觀念的變化四個方面來考察轉型的歷程,詳細論述了甘肅教育在轉型過程中建立新式教育體系的主要方面及內容。最后,通過對甘肅教育轉型過程的整體梳理,總結出制約甘肅教育轉型的因素,分別從地理位置、社會生態(tài)、文化環(huán)境以及教育經(jīng)費四個方面分析其對甘肅教育轉型的影響。由此也可知,甘肅教育的轉型對近代以后甘肅教育的發(fā)展也起了一定程度上的促進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寧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529;K25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內容與方法
    三、學術研究現(xiàn)狀
    四、研究意義
第一章 清末民初甘肅教育新舊交接的背景
    第一節(jié) 清末社會的劇烈變化及教育改革的政策引導
    第二節(jié) 清末甘肅傳統(tǒng)教育的轉型背景
第二章 甘肅教育的新舊承接及推進內容
    第一節(jié) 從書院到學堂再到學校:教育形式上的轉化
    第二節(jié) 從四書五經(jīng)到自然科學:教育內容上的新舊過渡及轉型
    第三節(jié) 從去舊到迎新:教育思想上的新舊之爭
    第四節(jié) 從通才到專才:人才觀的變化
第三章 清末民初制約甘肅教育新舊轉型的因素考察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教育“全新呈現(xiàn)”后的教育局面
    第二節(jié) 甘肅教育新舊轉型的制約因素考察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介及論文發(fā)表情況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仕洪;;李端棻與康有為新式教育思想的比較研究[J];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2 陳妍;;傳統(tǒng)教育到新式教育的轉變——《死亡詩社》中基廷的新式教育[J];文學教育(上);2017年04期

3 胡相峰,汪靜溪;留學生與中國的新式教育[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4 金淑琴;清末直隸新式教育述論[J];河北學刊;1988年03期

5 桑兵;;清末興學熱潮與社會變遷[J];歷史研究;1989年06期

6 張玉峰;;清末鄭州新式教育述論[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9年05期

7 林立梅;;淺談民國時期吉林省新式教育的發(fā)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8年28期

8 煥力;;“中體西用”論對構建中國近代新式教育的意義[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11期

9 金林祥,趙會可;晚清新式教育經(jīng)費不足原因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2期

10 劉曉兵;苗穎;;數(shù)據(jù)的表與里,教育的舊與新——《新式教育的發(fā)端》教學設計[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9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杜志明;清末浙江新式教育在設定框架下的定量、定性比較研究(1902-1911)[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2 楊曉軍;區(qū)域視野中的鄉(xiāng)村、學校與社會[D];吉林大學;2009年

3 李皓;盛京將軍趙爾巽與日俄戰(zhàn)爭后的奉天政局[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白移;從清末新政看清末民變[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5 高群;清末民初教育制度的變革與現(xiàn)代文學的建構[D];蘇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黨麗萍;清末民初甘肅新式教育肇始研究[D];寧夏大學;2019年

2 沈夢玲;清末民初桐城派在安慶地區(qū)新式教育實踐研究(1898-1927)[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年

3 王瑛;近代晉中商人的新式教育研究(1903-1937)[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4 田旺杰;民國時期青海新式教育的變遷[D];西北民族大學;2005年

5 王立;清末江浙地區(qū)鄉(xiāng)紳興辦新式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6 丁英俊;馬志信與當代臨夏回族新式教育[D];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

7 張斌奇;清末學務調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8 趙紫娟;20世紀初葉邢臺教育改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9 曹彥如;晚清新式學堂教育經(jīng)費籌集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黃祥深;楊增新時期新疆新式教育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915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8915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88c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