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中的語言倭化現(xiàn)象——一種道德批判的視角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郝文武;師生主體間性建構(gòu)的哲學基礎(chǔ)和實踐策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馮建軍;;論教育學的生命立場[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劉曉東;論教育與天性[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趙必華;建立教育目的導引機制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3 韓久建;;課堂互動活動有效性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陳愛傼;實現(xiàn)知識、社會和人三因素的平衡與整合——多元智能理論對課程改革方向的啟示[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5 郭法奇;探究與創(chuàng)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郭法奇;灌輸式教育:從懷疑、批判到否定——20世紀西方教育的最大變化[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胡定榮;對建構(gòu)主義教學論的歷史、文化與實踐的思考[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顧明遠;對教育定義的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9 陸有銓;素質(zhì)教育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3期
10 龔玲;《千字文》與識字書法教育[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永英;幼兒教師兒童學習觀變革之路探尋[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本余;教育中的兒童基本權(quán)利及優(yōu)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唐德海;大學課程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6 郅庭瑾;為何而教[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婁立志;論目前我國教育的主導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張琰焱;網(wǎng)絡(luò)影響下的高校德育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黃忠敬;知識·權(quán)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李家成;關(guān)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雙;語文研究性學習初探[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賈云;兒童教育應(yīng)當“無為”[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程紅艷;生命與教育——呼喚教育的生命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李洪兵;論中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馬志成;化學實驗探究教學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杜覺民;西方教育理論在近代中國的移植應(yīng)用和現(xiàn)實思考[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武琦;“存在”的女性和女性的“存在”[D];西北大學;2002年
8 趙雪霞;諾丁斯關(guān)心理論的道德教育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彭興富;論高校德育環(huán)境及其優(yōu)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10 李長偉;實踐哲學:教育迷惘中的選擇[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張新平;反思與建構(gòu):教育管理現(xiàn)象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2期
2 吳黛舒;論"教育學"的學科立場——探索"教育學"學科獨立性問題的另一個思路[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3期
3 馮建軍;主體間性與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4 李政濤;教育學的生命之維[J];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胡弼成;學生發(fā)展:個體教育經(jīng)濟學的基本范疇[J];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6 劉曉東;論“兒童是成人之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7 金惠敏;孔子思想與世界和平——以主體性和他者性而論[J];哲學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東瀾;;“變”與“不變”:探析黨的教育方針的發(fā)展邏輯[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于述勝;論民國時期教育制度的評價尺度及其發(fā)展邏輯[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年03期
3 陶淑慧;;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對現(xiàn)代教育需求分析[J];理論界;2010年07期
4 鄔志輝;年鑒學與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邏輯——兼論21世紀中國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定位[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09期
5 于述勝;;“211工程”:建設(shè)中的隱憂[J];中國教師;2008年17期
6 董寶良;;簡析陶行知認識論的發(fā)展階段[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7 莫志斌;伍春輝;;論湖南教育近代化[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年04期
8 張陽;;論儒家教育思想的發(fā)展邏輯[J];教育前沿(綜合版);2008年12期
9 王濤;李霞;;試論技術(shù)與師生關(guān)系的內(nèi)在機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shù));2010年01期
10 丁靜;試論近代西方教育目的論的主要分歧——兼論我國教育目的理論的構(gòu)建[J];比較教育研究;1993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周明寶;;心理斷乳與社會融入:畢業(yè)大學生的初始社會適應(yīng)研究[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shè)、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巴山雨;重點校、特權(quán)校:教育投入的“死結(jié)”[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志萍;1914-2000年的“教育概論”教科書[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654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56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