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改課改論文 >

讓學于生,構建知書達禮課堂

發(fā)布時間:2015-03-23 11:59

——以《快樂的小青蛙》一課動態(tài)教研為例

桂林市疊彩區(qū)拱極小學  劉繼芳  李雨珍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人,詩意地安居》中寫到:“教比學難得多。……為什么教難于學?這并不是因為做教師必須腹笥宏富,常備不懈。教難于學,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讓學。實際上,稱職的教師要求學生去學的東西首先就是學本身,而非旁的什么東西。”
      這里所說的“讓”,是一種位置的變化、重點的轉移,是教師讓出課堂,給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人。讓學于生,體現(xiàn)的是對學生最好的尊重。在打造知書達禮課堂的過程中,我們把“讓學”作為建構新型課堂的橋梁,且行且思,以動態(tài)教研的形式強化我們對課堂的反思。
      一、什么樣的課堂是“知書達禮”課堂?
       我們通過“三問一畫”問診課堂:“一問”你的課學生喜歡嗎,為什么?“二問”你教學的口頭語是什么?“三問”你教學的目的是什么?“一畫”是用一幅圖畫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理想的學校?“三問一畫”由表及里,引導教師反思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否存在于心。
      通過老師的回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備課、上課,往往關注的是知識點在哪里、考點是什么,我們從自身的經(jīng)驗出發(fā)去考慮一節(jié)課應該從哪里入手,這節(jié)課我們要教什么也往往取決于教師個人的興趣……
      我們不禁要問:“為誰而教?”
      當我們把“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作為辦學思想,把“知書達禮,雅言正行”作為辦學特色時,“讓學于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便會自然凸顯了。
      海德格爾告訴我們“教”要以學生的“學”為起點,要站在兒童的立場,從兒童角度審視教材,設計教學活動。經(jīng)過全校教師的集體梳理,我們確定了知書達禮課堂的執(zhí)教理念:以理解尊重為底色,以因材施教為手段,以教學相長為目的。
     二、在教學實踐中構建知書達禮的課堂
      (一)執(zhí)教研究課
      這是語文s版第二冊第七單元中《快樂的小青蛙》第一位老師執(zhí)教時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們,在課文的生字里藏著兩個部首,第一個是“方框兒”。(出示“方框兒”)跟老師讀——方框兒。
      生(齊讀):方框兒。
      師:(出示“因”字和“困”字)來看看這兩個字。請你來讀。
     生1:因。
     生2:困。
      師:它們都有同一個部首“方框兒”。怎樣才能寫好它們呢?先看“因”字,這個字先寫“豎”,再寫“橫折”,接著寫里面的“大”字,最后封口。(師邊范寫邊口述指導)請小朋友們也來寫一寫這個字,在書上描紅一遍。(學生描紅)
      師:接著,我們來看“困”字。“困”字和“因”字的寫法一樣,先寫外框,再寫里面的“木”字,最后封口。(師邊范寫邊口述指導)請小朋友們描紅“困”字。
     (二)動態(tài)教研
     研究課執(zhí)教完畢,接下來便是學科組開展動態(tài)教研。
     先是執(zhí)教者陳述自己的教學理念:在學生已有近一年的識字經(jīng)驗之后,把教學目標定為會認“井、急、到”等11個字,會寫“因、困、點”三個字,學會“四點底”和“方框”兩個新部首。教學重點定為識字、寫字,學會“四點底”和“方框”兩個新部首。
     接下來是各位老師對執(zhí)教理念和過程展開研討。
     張老師認為,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掌握了漢字的一些基本筆畫和一些常用偏旁部首的基礎上,這節(jié)課可以先請學生自己說說生字應該怎么記、怎么寫,而不是單純由老師講述,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注意生字的間架結構就可以了。
      陳老師主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用游戲、謎語等方式導入對新課的學習,會使學生迅速了解教學意圖,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所期望他們關注的教學內(nèi)容上,激發(fā)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如生字里藏著的部首,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等等。
     蔣老師提出:新課程是一個動態(tài)化的過程,教材中所承載的知識,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體驗來獲取。學生必須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否則對課程內(nèi)容便無法理解。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構建“知書達禮”課堂,就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老師要理解并尊重學生的認知,做引導者,而不是牽著學生走,要將課堂還給學生。
     王老師: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小組學習的機會,并給予積極的配合與指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比如在學生練習寫完“因”字和“困”字之后,可以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同桌互評,鼓勵互教互學,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把機會讓給每位同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
     何老師在發(fā)言中指出:語文課程應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為目的,要構建“知書達禮”課堂,應該要教學生學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探究精神。這一生字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建議讓孩子們通過比較同部首的字來進行識記,讓學生多說,從一年級開始就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學生多說,并不意味著老師“放羊”,老師必須給予必要的引導,參與學生的討論。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yǎng),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
……
      以上教研過程,體現(xiàn)了我們課堂評價的一些基本元素: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主動參與、興趣激發(fā)、能力培養(yǎng)等。可以說,這樣的教研過程,既是幫助執(zhí)教者改進教學的過程,更是教師們互相汲取先進理念經(jīng)驗、共同提高執(zhí)教本領的過程。
     (三)第二次研究課
      基于動態(tài)教研的建議,執(zhí)教者換班再上一次研究課。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師:這篇課文的生字里藏著兩個新部首。第一個是什么呢?老師先給你們猜個謎語:“大”字跳進方框里,是個什么字?
     生:“因”字。
     師:(課件出示“因”)說一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生:方框兒里面裝著“大”字就是“因”字。
      師:真聰明。
      師:“因”字有一個兄弟,“困”字(課件出示“困”)。他倆長得可像了,你有好辦法區(qū)分它們嗎?
      生:“因”字里面是“大”字,而“困”字里面是“木”字。
      師:對,他倆都有一個“方框兒”,方框兒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新部首。(課件出示“方框兒”)跟老師讀——方框兒。
      生:(齊讀)方框兒。
      師:我們一起來學寫“因”字。請小朋友們伸出手指跟著書空,認真觀察老師是怎樣寫這個字的。師范寫“因”字
      師:剛才老師是怎樣寫好這個字的,誰來說一說?
      生:先寫豎,再寫橫折,然后寫“大”字,最后寫一橫。
      師:你觀察得很認真。“困”字該怎樣寫呢,誰來教老師?
      師:(生口述指導老師書寫,師邊寫邊重復學生的口述)老師知道了,先寫外框,再把“木”字放進去,最后再封口,“木”字就被“困”在里面啦。寫好帶方框兒的字,先外再里后封口,寫成的字像一個長方形,就很好看了!小朋友把“因”和“困”先描紅一遍,再各寫一個吧。
      (本課已于2012年5月由自治區(qū)電教館錄制,面向全區(qū)公開發(fā)行。)
      (四)執(zhí)教老師課后反思
      在聽取了幾位老師的建議之后,我對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重新進行了設計。
      首先,我以謎語的形式引出要學習的生字和部首,緊緊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拉近了他們與文本的距離,使他們積極主動、饒有興趣地投入到了學習當中。
      其次,我以學習方法調(diào)整教學方法,構建“知書達禮”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體現(xiàn)了“以理解尊重為底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來教老師寫“困”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年級的孩子,經(jīng)過近一年的語文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再加上有了老師前面的點撥、指導,他們完全可以把“困”字的寫法表述清楚,實際上他們也真的做得很好。我認為,語言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跟思維緊密相聯(lián)。學生在進行口頭表達的時候,必須同時進行緊張的思維活動,如思考說話的內(nèi)容、層次、措詞,甚至運用語言的技巧等。而訓練學生的思維,對于他們學好各門功課“善莫大焉”。因此,注意在語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更有力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此外,在修改后的教學設計中,我還注意了對學生“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的要求,反復提醒,常抓不懈;而在學生練習寫字之后,我還設計了一個同桌互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鍛煉和提高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知書達禮課堂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流程
     通過《快樂的小青蛙》一課的動態(tài)教研及課堂執(zhí)教情況,我們不難看出“知書達禮”課堂的教學理念即尊重學生,課堂“五讓”。所謂“五讓”,即目標讓學生明確,問題讓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規(guī)律讓學生探究,學法讓學生總結。
讓教學理念入于心且踐于行,的確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于是,圍繞教學理念我們抓主要元素,總結出了以下富有校際特色的教學流程。
第一,先學后教。根據(jù)“先學小研究”(意指課前更加開放的研究性學習,概念源自于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中反映出的問題,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展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二,導學解疑。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重難點進行“助學”。
    第三,運用鞏固。要考慮以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解決問題。
      第四,交流升華。讓交流的過程促進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調(diào)、合群共事的群體協(xié)作精神,為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五,課外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賦予的重要任務。所以課后要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四、點滴思考
      “知書達禮”課堂是讓學于生的課堂,老師怎樣做到“平等中的首席”需要大智慧,更需要小方法。子曰:不憤不悱不啟不發(fā)。知書達禮的課堂帶給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知識、克服困難的快樂,它使每個學生包括學困生獲得自信與尊嚴,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這正是我們教育的目的所在。



本文編號:1862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862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a50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