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之樂——桂林市拱極小學“以讀引讀”閱讀推進的實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5-03-23 12:04
桂林市拱極小學 劉繼芳
編者按:自從2010年成為自治區(qū)教育廳和北京師范大學合作開展的“基礎教育教師素質提升綜合改革試驗”項目試驗學校以來,桂林市拱極小學將學校特色定位為“知書達禮”,用“知——知性智慧(由知情知事起步)”“書——書香氣韻(以書里書外為主)”“達——達觀開朗(從達人達己開始)”“禮——禮和謙美(由禮貌禮節(jié)入手)”四大支柱構筑學校的特色大廈,并在小學生閱讀推進、知書達禮課堂建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辦出了特色。
“知書達禮”之“書”詮釋為書里書外之書香氣韻。“書里”,意指運用教材掌握知識;“書外”,意指拓展閱讀,博覽群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而對整個小學段的課外閱讀量的要求是145萬字。
可見,不論從學校文化建設的高度,還是從常規(guī)的語文教學的角度,我們都必須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而我校的實際情況是: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進城務工農民子弟以及通過進城務工購房入戶的新市民子弟約占學生總數(shù)的65%,學生及家長極少有閱讀的習慣。要在這種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的書香氣韻,我們只能以學校為依托,以課堂為載體,以課本為基礎,以教材為“引子”,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改善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我們開展了“校本文化特色背景下,以讀引讀推進閱讀”的實踐研究,提出了“以讀引讀”推進閱讀的實施策略。
一、以教材為載體,將閱讀與語文教學密切結合,尋找以讀引讀的切入點
語文教材文質兼美,是閱讀啟蒙、閱讀推進的最好依托。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學生各學段閱讀的要求,我們在學期初及單元導讀課實施了師生共同推書目、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拓展閱讀,并每月開展一次讀書交流課。針對不同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我們對課堂上的“引讀”規(guī)定了不同的側重點。
(一)低年段以關鍵詞語為抓手推進閱讀,重在激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閱讀推進必須緊扣教學重點,從關鍵詞語入手。
《山青青》是語文S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詩歌,描繪了春風吹拂下山青青、水青青、草青青等初春景色。教師的閱讀推進便緊緊圍繞“青”字做文章,在教學中從“ⅹ青青”入手:①學習生字“青”;②配合畫面理解“青青”;③說說在課外書上你見過這樣的詞語嗎?④詞語回到課文中你會讀嗎?⑤歌頌春天的詩歌有許多,你能給大家背誦一首嗎?⑥拿出自己課前做的小研究,組內交流一下“我和春天交朋友”的收獲(學生小研究呈現(xiàn):寫話、畫畫、詩配畫、詞語、抄寫有關的句子等)。⑦教師推薦書:《鼴鼠的四季》。
概括起來,低年級閱讀推進教學的基本流程為:學字—學詞—讀文—先學小研究拓展—讀本推薦。以關鍵詞語為抓手推進閱讀,起點實,易操作,小處著眼,視野廣大。本課結合形式多樣的識字游戲,讓兒童自主自覺地與文字打交道,鼓勵想象、聯(lián)想、創(chuàng)編、表述,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鼓勵他們遨游書海,泛舟拾貝。
(二)中年段以單元主題為“引子”,重在積累
在中年段,為了便于學生讀書積累,我們設計了如下讀書卡:
本單元的主題是: 制作人: 制作時間:
我最喜歡的課文是: 我最喜歡的本單元的人物是: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
我最喜歡的一段文字是:
老師推薦的書目是:
我向大家推薦的書是:
讀
書
匯
報
我閱讀的書是: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
我還看了(與單元主題接近的影視作品):
周記(小練筆)
每到單元學習結束,我們將召集一次讀書匯報會,引導學生學會分享讀書的收獲與快樂。同時,也可以把這個讀書匯報會辦成是一次圖書交流會,讓大家互相交換好書。
(三)高年段植根于文本主題的拓展,讓閱讀走向深入
在高年段怎樣將閱讀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并使二者有機滲透,適度拓展,我們從課標中受到了啟迪!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是五年級的一篇經(jīng)典閱讀課文。此文的教學目標為:借助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的精神。我們圍繞“發(fā)憤”二字,設計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①復習導入;②質疑“發(fā)憤”——重點突破;③感受“發(fā)憤”——聯(lián)系前文;④品悟“發(fā)憤”——總結全文;⑤叩問“發(fā)憤”——布置作業(yè);⑥課外閱讀《史記》——延伸“發(fā)憤”。
在這一課的設計中,閱讀推進的內容是對文本的拓展與延伸,能夠讓學生在今后的閱讀中進一步感受“發(fā)憤”背后司馬遷不屈不撓的人生信念,從而實現(xiàn)“用教材教”這樣一個根本的目的。高年級的閱讀推進,更多的是讀有所悟、讀寫相輔,植根于文本主題的拓展,讓閱讀走向深入。
二、開展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為閱讀推進搭建展示平臺
學校在讀書活動中,著眼于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形成人人好讀書、人人讀好書的終身學習的目標,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讀書學習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建立流動圖書館
“好書交換站”是富有我校特色的圖書流通模式。由每個同學將自己的圖書的名字做成卡片,張貼在交換站的版面上;想要閱讀的同學通過交換站了解圖書信息,直接向圖書的主人借閱。交換站上的圖書名目可謂琳瑯滿目,有科普知識,有小說,有歷史故事,有文學評論,有人物傳記,有雜志,也有趣味幽默大全等。
“好書交換站”活動既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讀書氛圍,又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自然地親近書本,喜愛讀書,逐漸養(yǎng)成熱愛書籍、博覽群書的好習慣。反過來,讀書活動的開展又進一步促進了班級流動圖書館的建設和發(fā)展。
(二)開展“牽手美文”讀書交流活動
語文教師每周可自由指定一節(jié)課作為學生集體閱讀交流時間,指導并激勵學生快樂讀書、分享讀書的樂趣。各年段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開展“故事會”“讀書博覽會”“名人名言”“書海拾貝”“換一本書,交一個朋友”等活動形式。一年級的小朋友還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小小粘貼書,圖文并茂,情趣盎然。
(三)舉辦“智慧芳草園”一字千金書評活動
同學們每人認真閱讀一本好書或美文,用簡短的語句點評自己看過的一本書或美文的精髓,以文章式、卡片式抒寫自己的閱讀體會,,不斷提升閱讀的品位。五、六年級可以將書評與課堂教學密切結合,以達到課堂學知識、課下練本領的目的。
(四)舉行“智慧一家親”親子讀書活動
學生在家里設置家庭小書架,與好書交朋友,學校組織開展“與父母共讀一本書”活動,要求“共讀”之后,孩子再與家長共同制作讀書信息卡,卡上寫明書名、作者、頁數(shù)、閱讀時間等基本信息及親子讀書筆記(讀書語錄、感言、心得等)兩大部分內容。
三、實施校本讀書評價,以等級評定的方式推進閱讀
閱讀是一種習慣,而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從小、從嚴、從細、從長。本著著眼未來、關注眼前的原則,我們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jù),從讀書時間、讀書方法、讀書態(tài)度等方面考量學生的閱讀狀況,將閱讀納入《拱極小學學生行為習慣考級指標》。我們將小學六年的閱讀狀況分為六個等級:
一級:樂于讀書,在師長的指導下,每天課外閱讀或聽父母朗讀不少于10分鐘。
二級:主動讀書,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每天閱讀不少于20分鐘。
三級:靜心讀書,堅持讀整本書,每天閱讀不少于30分鐘。
四級:讀課外書時,主動摘抄感興趣的片段,每天課外閱讀不少于30分鐘。
五級:充分利用零散時間,廣泛閱讀,每天閱讀不少于40分鐘,每兩周讀完一本書。
六級:熟練掌握借閱、上網(wǎng)等獲取信息的方法,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網(wǎng)絡信息。
等級評定采取自己申報,同學互評,征求家長意見,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最終評定的方式進行。等級申報一年兩次,學生不分年級可以視個人實際情況越級申報,學期末舉行習慣考級證書頒發(fā)儀式。
讀書習慣的六個等級內容,把抽象的愛讀書形象地描述為樂于、主動、靜心乃至熟練,同時具體到積累讀書的時間和方法,名為考級,實際將閱讀“物化”,便于有效推進。
四、加強環(huán)境創(chuàng)建,營造校園閱讀氛圍
校園環(huán)境承載著一個學校特色文化的取向,具有強大的教育引導功能。我們圍繞閱讀推進,開展了相關的“主題特色”建設,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會說話。
在校園顯著位置設立主題標識,將校園內的墻壁設計成文化長廊,以禮儀招貼畫、古詩、讀書格言等布置每一層的樓道文化,在走廊上設置方便學生閱讀的簡易書櫥,教室內有圖書角,學校有全天候開放的圖書室。而每間教室門口的書型班牌以及上面古印體的“知書達禮”四字,也在時刻提醒著孩子們做愛讀書、有禮貌的好學生。閱讀逐漸成為我校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課題研究實施以來,學校先后獲得第十五屆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三等獎,中華經(jīng)典誦讀課題優(yōu)秀課題獎,自治區(qū)、疊彩區(qū)讀書活動組織獎。
新教育實驗的倡導者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fā)育史。
“不待人教,自能讀書。”這是我們推進閱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本文編號:186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86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